長津湖戰役,美陸戰1師被打殘,傷亡率高達71% ,之後1年半內隻能編為戰略預備隊(ZT)

來源: 2021-10-18 18:19:34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長津湖》美軍陸戰第1師竟有25000兵力?好像都知道,其實全錯了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3599337/

 

文章要點

       陸戰1師全師到達戰場後,即被麥克阿瑟編入第十軍準備實施仁川登陸,該師同時得到了一些後勤單位、勤務單位和支援單位的加強。1950年9月15日在仁川遂行登陸作戰時,全師兵員共計24124人。並且編成內韓軍士兵很少,因為陸戰1師參戰時就是基本滿編狀態。

       盡管陸戰1師在仁川登陸戰役之前,增加了6000餘人的配屬部隊,但其核心作戰力量並沒有什麽變化,仍然是三個陸戰步兵團和一個炮兵團。而且在仁川登陸戰役期間,陸戰1師傷亡輕微(傷亡數百人),所以在元山重新登陸時,其戰鬥序列和總兵力變化其實不大。

       認真統計的話,陸戰1師在長津湖戰場全部五個前線據點中盤踞的總兵力,應該是(8400+3900+2700+1000=)16000餘人,其中還包括步7師、英軍特遣隊和韓軍的少量部隊,考慮到統計的誤差可以將其數字忽略。而這16000人才是陸戰1師在長津湖戰役中的真實參戰兵力,對比其24000餘人的滿編員額,其中的差距出現在哪裏呢?

       原因是陸戰1師的若幹直屬部隊,根本沒有到達長津湖戰場,而是留在了興南港擔負了後方警備和後勤保障的任務,這些部隊包括第1兩棲坦克營、第1海岸營、第1軍械營、第1維護營、一個配屬的摩托化運輸營以及陸戰第11團的火箭炮連等等。所以位於下碣隅裏的陸戰1師司令部,隻能稱為“前指”,大部分的師部直屬隊都沒有跟隨師部到達戰場。

       結論已經很清晰了:美軍陸戰1師滿編兵力為24000餘人,其中投入長津湖戰役的隻有16500餘人(突圍時空運補充了500多傷愈歸隊士兵),至多不過17000人。 

       美軍的一個步兵師綜合戰鬥力遠超日軍一個常設師團,那麽第十軍既然下轄三個美軍師和兩個韓軍師的編製,兵力已與解放戰爭時期蔣軍的一個機動兵團相當,而火力和戰力幹脆不可同日而語。準確點說,長津湖戰役應該是誌願軍一個(加強)兵團迎戰美韓軍混編的一個集團軍級作戰單位,而不是觀眾想像的那樣什麽完全憑借“人海戰術”。 

       由於第26軍未能及時投入戰鬥(戰後有檢討),我第九兵團實際參戰的兵力僅為兩個軍八個師,戰鬥兵員約在70000人左右。所以長津湖戰役的真相,其實是誌願軍70000餘人圍殲美軍26000餘人,無論是建製規模還是兵力數字,都沒有普遍認為的那麽懸殊!這還沒有計入敵人的海空軍兵力呢。 

       根據美軍自己的戰報,在長津湖戰役中第十軍所屬部隊總計死亡1029人、失蹤4894人(死不見屍或者被俘了唄)、受傷4582、非戰鬥傷員7338(大部分為凍傷》,合計17843人,那麽也就是說,美十軍參戰部隊加增援部隊(以30000人計)戰損達到了58%!而陸戰1師戰後聲稱:在10月26日登陸至12月15日逃離興南港期間,戰鬥傷亡總數為4418人,另有7313名非戰鬥減員,主要是凍傷和“消化不良”。

       其實這個數字後來被修正過,即便如此,陸戰1師在長津湖戰役中的傷亡和病患也達到了11731人,占全部參戰人數16500人的71%!因此長津湖戰役之後,陸戰1師跟韓軍第11師共同被編為戰略預備隊,在義城、大邱等地清剿北方遊擊隊,這髒活一幹就是一年半。 

       陸戰1師作為美軍王牌部隊,居然跟三流部隊韓軍11師“同流合汙”,真實的原因就是陸戰1師被誌願軍九兵團揍得傷了元氣,實在打不上主力了,如果戰力折損很小,何必匆匆逃過水門橋逃出東海岸?增加援兵反撲不就得了? 

       而真實的長津湖戰役,專業描繪應該是:我英勇的誌願軍第九兵團,頂著嚴寒冒著風雪,以劣勢的裝備和少量的補給,以巨大的犧牲大敗美第十軍,並且將其一直趕到海上,成功收複了東海岸三八線以北的全部地區!

 

以下為參加第4次戰役的美10軍作戰係列,其中沒有被打殘的美陸1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