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稱不守恒 --- 你很可能從未聽說過的曆史故事

來源: 2021-04-13 16:30:27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每一樣完美的東西破壞之後,都會連帶著很多的傷害。

話說多年以前,我在看一本名為《上帝粒子》(The God Particle)的書,是美國實驗物理學者裏德曼寫的自傳。 突然間,看到一段奇文,說的是他們自己做的驗證宇稱不守恒的實驗,我大吃一驚:什麽?在那1957年,除了吳健雄女士的著名實驗,居然還有別人同時在做實驗? 甚至搶先得到了明確無誤的結果?在中文書刊上我怎麽一點兒都沒聽說過?虧你還是學物理的!

我那錯愕的程度,不亞於第一次聽說李楊兩位大師偶像,因為宇稱這個淘氣鬼的作弄,早已互不往來,不可思議呀。後來,再翻看別的曆史資料,發現當年測量宇稱的實驗,不隻一家在做,而是至少有三家,這真是:

三國爭雄測宇稱,幾人歡樂,幾人憋屈。

這第一家,早已在華人世界家喻戶曉,就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吳健雄女士,才華橫溢,刻苦敬業。李楊論文發表後,吳女士立刻退掉去歐洲的船票,馬上投入到實驗中,在合作單位國家標準局的協助下,用他們的設備測量,經過幾個月奮戰,得到初步的成果。

消息傳回哥大,在物理係老師例行的周五中餐館聚會上,李政道教授透露了這個好消息。在座的裏德曼當場受到啟發: 他手裏就有一套幾乎是現成的實驗設備,稍加改動就可以立馬測宇稱,立馬見分曉。於是,從當天晚上開始,他約上研究生和IBM的奇才甘溫,另辟蹊徑,三人連續奮戰三天三夜,一舉成功:在弱力參與的過程中,宇稱果然不守恒。

用這麽迅疾的速度,測量決斷如此幹係重大的自然奧秘,真有點像關雲長溫酒斬華雄,神勇無比。

此時,持續了幾個月的國家標準局的實驗,還沒有完全結束。據說,裏德曼想馬上發表論文,被哥大同仁勸止: 吳教授的實驗在先,不可造次。最後,兩篇論文同時在一起發表,皆大歡喜。

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在芝加哥大學那邊,居然還有一個哥們,名為特拉歌第(Telegdi),跟研究生一起,也早已開始了實驗。而且,實驗原理跟裏德曼的完全相同。可惜,方法完全不同: 裏德曼的是電子版,測量的數據實時可看;特拉歌第的是膠片版,需要人工處理(顯影後用顯微鏡測量),非常耗時。其間特拉歌第的父親去世,他還回了一趟意大利。

就這樣,特拉歌第的實驗起大早趕晚集,屈居人後,投稿的論文比人家晚了幾天,未能跟哥大的兩篇同期發表。從此,特拉歌第跟吳教授和裏德曼也結下了怨仇。

裏德曼在自己的書裏居然一字未提特拉歌第。特拉歌第也最聽不得別人提起“吳氏實驗”,“一聽到這個字眼,我的憤怒就無以複加”。到了晚年,他還心情難平:那實驗完全依靠的是標準局,發表論文卻打破署名的慣例,一下把自己放在第一。

大學者之間的這些是非恩怨,多麽令人惋惜。這都是宇稱這個淘氣鬼鬧騰的呀。

宇稱群英譜(網絡圖片):第二排最左最右對立的兩位,就是裏德曼和特拉歌第,L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