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朝至今,中國數次轉變幾近成功又被打回原形,到底魔咒何在。

來源: 2021-03-25 08:58:24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有些人會說體製的原因。不錯,體製隻是果,不是因。真正因則是融入中國人的文化基因的狂熱,對權力的崇拜。

鄧小平的路子毫無疑問是正確的,不管他主觀意圖如何,客觀上做到了有序地鬆手,逐步給予民眾自決權,也就是自由,這種治理如果一直穩定下去,中國必定華麗轉身。

給予民眾自由必定導致另個負麵效應,腐敗及寡頭權力滋生。古今中外無不如此。尤其是中國從初始封閉狀態,近水樓台先得月,同時又和長期曆史沉澱下,欲得財富先取權的思維耦合,當今中國出現的結果就一點也不奇怪了。

這個問題不是沒有解藥:收縮當政者的權力,同時擴大司法,發展到一定程度,權錢勾結,寡頭現象自會受到抑製。為避免執行這種思路可能導致的國家陷入混亂情況,可以采取先逐步試點,再逐步擴大的辦法。

這樣改革的後果,當政者有朝一日可能失去權力。這就動了當政者之本,因為司法的權力遲早會同政權碰撞。

淺顯的道理,當政者中不少當然心知肚明,也有不少促成的人,和另類人也就有博弈。這點類似一百多年前,現在看來博弈的結果也和清朝一樣,不顧一切保權的思路占 上風。為何中國沒有像華盛頓那樣把權看淡的當政人物?就因為權的重要性在民族文化中所占分量遠超過西方文化。從上到下,乃至最底層,無不恨不得從喉嚨裏伸手出來搶,因為有了它就有了一切。同時又對權勢高度屈從。各種忍辱負重,含辛茹苦,禪精竭慮(?)無不為此。這麽龐大的人口齊仆仆地擁有這麽強烈的基因,遇到和其相敵的自由,在最後短兵相接殊死一搏時,總能碾壓過去。這大概就是死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