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姓是中國姓氏。逢姓有兩個讀音(féng和páng)
逢姓,中國姓氏,逢姓有兩個讀音(féng和páng),原是兩個姓氏。
宋《太平寰宇記》載:“昌樂東南五十裏營丘,本夏邑,商以前故國。當少昊時,有爽鳩氏;虞夏時,有季荝;湯時,有逢伯陵;周以封太公為營丘。” [1]
姓氏簡述
編輯逢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在古代,縫和逢是通用的兩個字,而逢姓也是起源於縫姓。逢姓本是兩個姓,分別讀作féng和páng。
逢(páng)姓起源於夏朝時候的逢蒙。逢蒙是後羿的徒弟,很善於射箭。後來到了商朝的時候,逢蒙的後代被朝廷封在逢地,建立了逢國。逢國的王族的後代有一支以國名為姓氏,稱為逢氏,而從逢氏裏麵後來又分離出來了逄姓。逢(féng)姓起源於商代時候的諸侯逢伯陵。逢伯陵的後來以縫為姓氏,而從縫姓中後來又發展出來了逢姓。 [2]
姓氏起源
編輯1、係自薑姓。逢國,夏商時諸侯,夏時故地在今河南開封至尉氏一帶,商時逢伯陵受封於今山東臨淄,周時其地改封齊國,逢人遷至蓬萊,逢人之後有逢氏、蓬氏。
2、 起源於夏朝,是有名的弓箭手逄蒙的後代。唐代的學者顏師古說,逄姓的起源和逢姓相同,都是逄蒙的後代。夏朝的時候,有一個出名的弓箭手叫逄蒙,曾經拜後羿為師。他的後代也隨著他姓逄,稱為逄氏,一說為夏時炎帝之裔逄蒙(亦寫作逢蒙、逢門、逄門、蓬蒙)之後。
4、係自媯姓。春秋時陳國公族有逢氏。
5、係自羋姓。逢,春秋時楚邑,春秋時楚逢邑大夫之後有逢氏。一說,為楚大夫逢公子仲之後。
6、春秋時秦穆公使逢孫戍鄭,逢孫密謀取鄭,事敗逃宋,後代有逢孫氏、逢氏。
7、出自南匈奴。東漢元初年間,南匈奴逢侯單於降漢,東漢將其安置在豫州穎川,其後代以逢為氏。
8、古有逢丘氏(亦作逄丘),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