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史觀》讀後感(三)

來源: 朱頭山 2021-01-07 11:24:16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5591 bytes)

柏先生對清朝還是比較推崇的,他特別討厭中國以儒學為核心的傳統文化,斥之為“醬缸文化”。他的一個觀點是,每當醬缸文化腐化到不像樣子時,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引入外來的文化。劉曉波的“殖民三百年”理論,柏先生是很讚成的。柏先生還有兩個瓶頸理論,一是每個朝代的瓶頸是第二,三代領導人能不能挺住,第二個瓶頸是文化上對醬缸文化能不能洗淨。

曆史上儒家意識形態獨尊地位在漢代形成後,到了晉代,醬缸文化開始超級腐化形成一個瓶頸,士大夫腐化,官場腐化。司馬炎名義上是晉代的開國君主,實際上已經是第四代(司馬懿,師,昭),每代司馬都人丁興旺。司馬炎的嫡長子是個唐氏綜合征患者,司馬炎對此應該是心知肚明的,但為了一己之私,如不列傻兒子為太子,按序該列司馬師家族的人,因此他就將錯就錯讓傻子成功繼位,釀成八王之亂的慘劇。

八王之亂毀了晉朝,隻能退居南方偏安,史稱東晉,北方則成了外族人的天下,記有鮮卑,匈奴,羯族、氐族、羌族五胡。五胡交替共立國19個,你方唱罷我方唱,共演了130年,最後歸於鮮卑族的北朝。北魏強行漢化,但北朝的血統還是外族的。最後北朝征服了南朝,鮮卑遊牧民族的強悍血液灌輸和融合進了中華民族中,喚起了隋唐的第二次黃金時代。

按柏先生的說法,中國古代有三個黃金時代,每個都曆時一百多年。第一次是秦漢時代,從秦始皇統一中國,到漢武帝死結束;第二次是隋唐時代,從隋文帝統一中國,到安史之亂結束;第三次是清初,康乾盛世,乾隆死結束。秦漢時漢族初成,血氣方剛,漢代後期醬缸文化泛濫,漢族逐漸銳氣消磨。鮮卑的血液輸入後,中華文明重新崛起,以後又逐漸消磨。滿人征服中國,又把新鮮血液輸入中華機體,重新崛起。柏先生沒說,我按他的理論推想,第四個黃金時代應該從鄧小平改革開放算起,是以引進了西方科技和文明為動力的。如果不繼續改革開放,則中華的醬缸文化將腐蝕掉已取得的成果,可能習時代結束時,第四個黃金時代也該落幕了!

中國現在的疆界,就算把元朝(不是大蒙古帝國)算進去,也排史上第二位,這個功勞要算在清朝頭上。辛亥革命時,革命黨的最初要求,就是中華本土(明末領土)十八省漢地獨立,也就353萬平方公裏,結果袁世凱談下來,所有清朝領土都傳給新生的中華民國。二戰後,毛澤東利用美蘇矛盾和稍縱即馳的時機,實際控製了滿洲,新疆,內蒙,西藏等區域,才形成了中國現有的疆域。要排功勞,清朝幾個先帝最大,毛澤東第二,袁世凱第三。

清朝開拓邊疆並不是易如反掌的,經曆了上百年,曆盡艱險。這段曆史在很多史書上都被一筆帶過,這是很不公正的。柏先生在他的書裏,對滿清立國和拓土作了詳細描述,在此總結一下。

金帝國滅亡時,進入中國境內的女真人,大部分被殲滅。隻有遺留在故土上的若幹部落,仍然存在,他們分為下列的三部:  一、野人女真住黑龍江下遊一帶 二、海西女真住東北平原一帶 三、建州女真住圖們江一帶。其中以建州女真最為強大,以後建州女真統一了女真各部,以及更北的一些通古斯民族,建立了後金,其土地麵積有248萬平方公裏。

後金第二代領導人皇太極發現漢民族對“金”這個國名,和“女真”這個族名,有一種無法泯滅的憎恨感情,阻礙兩國接近。而“可 汗”也隻是部落總酋長的稱謂。於是,就在一六三六年,第一次入塞撤退後,采取一項重大而激 烈的改變:取消“金汗國”,改稱“清帝國”;取消“女真”,改稱“滿洲”;取消“可汗”, 改稱“皇帝”。並且進一步取消自己原來的中國姓氏“佟”,改姓女真姓氏“愛新覺羅””。徹底泯滅“建州女真”和“建州衛”臣屬過中國的那一段曆史,杜撰滿洲人的起源,宣稱是三位仙 女中的一位仙女的後裔。 為什麽改稱滿洲?曆史學家有很多解釋,柏先生認為可能為了紀念建州衛的創立人,他們偉大的英雄祖先李滿住。“滿洲”“滿住”,聲音相似。這不是沒有前例的,四世紀大分裂時代吐穀渾汗國,就是用他們祖先慕容吐穀渾的名字,作為部落和汗國的名字。自此次改稱之後,清帝國 對“金”、“女真”、”可汗”,無論在文件上或書籍上,全部一筆勾銷,好像地球上根本沒有這回事一樣。

自從有曆史記載以來,北方的一些蠻族,都是辮發的— —我們不知道什麽原因。五世紀大分裂時代,南朝的漢民族詬詈北朝的鮮卑民族是“索虜”。索, 繩索,形容他們的辮子像繩索一樣垂在背後。所以,滿族並不是唯一的辮發民族,鮮卑,女真都是。

在征服明朝之前,清就征服了南蒙古各部落,名之為內蒙古。清國把公主大批的嫁給蒙古酋長——他們本來稱可汗,投降滿洲人之後,被改封為藩王或公爵, 合稱為“王公”。內蒙古成立了蒙古八旗,是清軍的主力之一。內蒙的100萬平方公裏土地,隨著清朝入主中國,迄今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的領土。

清國得到外蒙古倒並不艱難,在新疆新崛起了一個突厥人的帝國,準噶爾,開始攻擊外蒙古那些散居分裂的蒙古部族,他們就紛紛依附清國。外蒙古麵積180萬平方公裏,清朝得到後傳給了中華民國,後來又失去了,得而複失,就不提了。

清初的主要外敵是準噶爾帝國和俄羅斯帝國。在和準噶爾帝國的鬥爭中,清國完勝,最後玩了一把種族滅絕,把準噶爾人殺得不剩一個孩童。雖然這件事是滿族統治者幹的,但那時清是中國的合法統治者,以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繼承了準格爾人的故土,這件事記在中國人的頭上也沒錯。

和準噶爾等突厥,蒙古人鬥爭的成果不光是新疆190萬平方公裏的土地,還有青海66萬,西藏160萬平方公裏的領土進帳。

準噶爾汗國是四衛拉特之一準噶爾部建立的國家,讀明朝曆史,我們會記起當時聲勢煊赫,生擒過中國皇帝朱祁鎮的瓦拉(瓦剌)部落。瓦拉自從也先可汗死後, 失去領導中心,這個突厥民族的部落分裂為三部:土爾扈特部、準噶爾部、杜爾伯特部——稍後 被輝特部取而代之,他們向西遷移到現在的新疆北部。而另一支蒙古人的和碩特部,也侵入到新疆北部,跟他們混合。於是,遂被籠統的稱為四衛拉特。衛拉特,即瓦拉的轉音。17世紀二十年代,和碩特部在固始汗率領下,侵入現在的青海省,建立一個龐大的和碩特汗國。土爾扈特部也移向中亞,深入歐洲。新疆北部的故土上,隻剩下準噶爾部跟輝特部。

當時的藏族叫土伯特(Tibet),分為四區: 一、藏(後藏,今西藏西部) 二、衛(前藏,今西藏中部) 三、喀木(也簡稱康,今西藏東部及四川省最西部) 四、青海(青海湖及柴達木盆地,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改稱青海省。

一七一六年,準格爾汗策妄阿拉布坦組織一支八千人的遠征軍, 命他的大將大策零率領,奇襲拉藏汗。這是世界上最勇敢、最困難和時間最長的一次閃電突擊。 從伊犁到拉薩,航空距離一千九百公裏,要越過六千米的天山——比阿爾卑斯山還高二千米,繞 過五百公裏縱深的塔克拉瑪幹沙漠,還要攀登七千米的昆侖山,才能爬上世界屋頂的西藏境內, 然後又要在一千二百公裏不見人煙的冰天雪穀中秘密行軍。 大策零這支遠征軍自一七一六年十月出發,白天潛伏,夜間前進,十個月後,於次年(一七 一七)七月,神不知鬼不覺地接近西藏首都拉薩。拉薩附近人煙稠密,既不能殺絕,又無法躲避, 大策零對那些驚愕的藏民說,他們是送丹衷夫婦回國省親的衛隊。拉藏汗老了,中國方麵一再警 告他防備準噶爾汗國的突擊,拉藏汗認為這是最幼稚的挑撥離間的手法。現在準噶爾遠征軍從天 而降,攻陷拉藏汗所住的布達拉宮,把拉藏汗殺掉。為了斬草除根,策妄阿拉布坦下令把女婿丹 衷也殺掉。西藏於是並入準噶爾汗國版圖,策妄阿拉布坦完成了他父親、叔父、祖父們的偉大心 願。

清國開始反擊,清遠征軍進入拉薩,擊敗準格爾軍隊,撤銷一切國王和一切可汗的稱號,又撤銷土伯特國號,改稱西藏。任命故拉藏汗的一位僚屬康濟乃,當前藏最高執政官(固山貝子·噶布倫),另一位僚屬頗羅乃, 當後藏最高執政官(台吉·噶布倫)。把喀木(四川省西部及西藏東部)巴塘(四川巴塘)以東, 劃給四川省。 麵積一百六十萬平方公裏的西藏——包括藏、衛、康,並入清版圖。

西藏並入中國後,青海起而反抗中央。青海本是土伯特王國四個地區之一,但它在17世紀初葉,就被蒙古人的和碩特部侵入,所以在青海廣大的高原上,蒙古民族跟西藏民族同樣的 多。不過他們都是信奉同一喇嘛的虔誠教徒,因此蒙藏之間的感情,十分融洽。

西藏並入中國後的第三年(一七二三),和碩特汗羅卜藏丹津號召青海的蒙古人各部落酋長,取消中 國清政府所封的“王爵”、“公爵”的稱號,脫離中國的宗主關係。大多數蒙古部落和喇嘛教的重要寺院,都起而響應。清政府派駐在西寧城負責處理邊疆事務的副部長(侍郎)常壽,被羅卜藏丹津誘到大營中囚禁。羅集結兵力二十餘萬人,進攻西寧。雖然沒有把西寧攻下,但中國通往西 藏的道路卻被切斷,沿邊震動。

中國的反應強烈而迅速,清政府任命年羹堯當總司令(撫遠大將軍),嶽鍾琪當副總司令兼前敵總指揮(襄讚軍務,奮威將軍)。次年(一七二四)二月,嶽鍾琪率五千人的騎兵,發動突 襲。從西寧城向西急行軍十二比於第十三日的黎明,在荒原上捕捉到羅卜藏丹津的主力。羅卜藏 丹津的部隊從夢中驚醒,但戰馬都沒有備鞍,無法迎戰,霎時間全軍崩潰,四散逃命,羅卜藏丹 津急換上女人的衣服溜掉,投奔準噶爾汗國。 嶽鍾琪窮追不舍,每天奔馳一百五十公裏,兩天後,追到一個稱為桑駱海(青海省西南角) 的地方,隻見紅柳蔽天,渺無人跡,才帶著他的俘虜,包括羅卜藏丹津的母親在內,凱旋而回。 嶽鍾琪自出發到大獲全勝,隻用了十五天時間,就把麵積約六十萬平方公裏的青海土地,完全征 服,納入清政府中央版圖。這是中國戰史上最有名的一役,跟大策零突襲西藏之役媲美。

準噶爾汗國滅亡後的疆域,包括兩大部分,一是天山北路準噶爾盆地,一是天山南路塔裏木盆地。清政府把天山北路稱為“準部”,天山南部稱為“回部”。 征服了天山北路的準部,並不等於控製故準噶爾汗國全國領土。天山南路的回部是17世紀被噶爾丹可汗吞並的,現在侵略者失敗,回部不願再接受外人的統治.

人們因為伊斯蘭教為回紇人所信奉,所以倒果為因的把伊斯蘭教稱為回教。到了十三世紀蒙古帝國時代,又不知道什麽緣故,回紇被改稱為維吾爾,因他們信奉回教的緣故,人們又倒轉過來稱他們為回回、回民、回族,稱他們所居的地區,即天山南路為“回部”。 維吾爾人跟準噶爾人一樣,同屬於突厥民族。征服和滅絕了準部後,清國又向回部進軍。

在回部興起一位伊斯蘭教教主,稱為和卓木。準噶爾汗國策零可汗,曾於18世紀二十年代,把第二十五代的和卓木阿哈瑪特,連同他的兩個兒子 布拉呢敦、霍集占,即著名的大小和卓木,誘到伊犁,當做人質。在清軍的攻勢下,大小和卓木向中亞的浩罕王國(烏孜別克浩罕城)逃亡。經過蔥嶺巴達克 山部落(阿富汗東北部)時,被巴達克山部落酋長殺掉,把人頭獻給尾追不舍的中國追兵。 現在,準噶爾汗國全部領土,麵積約一百九十萬平方公裏,由清政府改稱為新疆,即新開辟 的疆土,並入中國版圖。

除了這些武功,康熙帝從鄭成功後裔手中收複了台灣,並和俄羅斯帝國簽訂了“尼布楚條約”,確定了北部邊界。現在還有人對“尼布楚條約”說三道四,那是太高估了中國的實力。條約所得的地域,元朝也沒實際控製過,是中國力量第一次實際延申到那裏,雖然最後還是丟了,但當時確實是個勝利。乾隆對大小金川的圍剿,實際控製了西南苗族人的地域。到乾隆時代結束時,中國的領土麵積達到1300萬平方公裏,而且是實際控製麵積,不是漢,唐時代的名義領土。以後在清朝手上,失去了台灣和150萬原屬滿洲和新疆的領土給俄國,以後民國又失去了外蒙古,但拿回了台灣,失而複得了滿洲和內蒙,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控製了新疆,西藏,現在還剩960萬(包括台灣)。如果沒有清朝打下的基礎,中國能得到這麽大的領土麵積是不可能。在此要向清朝先帝和將士們表示敬意!

清朝早期的外交還是搞得不錯的,周邊不是藩屬國,就是朝貢國。後期在孱弱的時代,實行了以夷製夷的外交政策,使得沒有一個列強能完全占有中國,甚至中國的局部土地。滿洲讓日俄互爭,誰也沒拿到;西藏讓英俄互爭,誰也無法獨吞。

作為離現代最近的一個封建政權,清朝還是一個挺爭氣的朝代!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