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國體製

來源: 2020-12-18 14:09:0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過去一提到“舉國體製”就會想起中國的體育。“舉國體製是指以國家利益作為最高目標,國家體育管理機構在全國範圍內調動相關資源和力量,國家負擔經費來配置優秀的教練員和軟硬件設施,集中選拔、培養、訓練有天賦的優秀體育運動員參加奧運會等國際體育賽事,在比賽中與他國競爭,爭取優異比賽成績、打破記錄、奪取金牌的體育體製。(百度百科)”

  中國第一次參加夏季奧運會是1984年,中國隊得了15塊金牌總分名列第四,成績算是不錯。那時隻是說“感謝國家的培養”。後來的每次奧運會中國得的金牌總數都有所增加,到了2008年一舉奪得金牌第一。伴隨著奪金牌,社會上對“舉國體製”卻有了爭議。

  昨天嫦娥五號的返回器剛剛回收成功,中國最高領導人就發了賀電:“嫦娥五號任務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係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采樣返回。這是發揮新型舉國體製優勢攻堅克難取得的又一重大成就,...”。其中特意提到“舉國體製”。

  的確,回顧中國載人航天的曆史,就是動員了全國的力量。

  1992年9月21日,中央同意《關於開展我國載人飛船工程研製的請示》,正式批準實施中國載人航天工程。

  從1999年11月20日到2003年1月5日,一年一艘不載人的飛船。從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到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號,13年發射7艘載人航天飛船。

  2006年年初中國確定了16個重大科技專項,實施時間為2006-2020年,其中的“專項13”是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專項。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升空“繞月”,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升空“繞月”,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升空“落月”帶去了月球車“玉兔號”,2014年10月24日發射嫦娥五號T1完成了“”,2018年12月7日嫦娥四號升空“落月”帶去了“玉兔二號”,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號升空、12月17日完成了探月工程中“繞、落、回”完整任務。嫦娥六號是嫦娥五號的備份星,五號成功了六號也會再來次“”。

  實際上,嫦娥五號返回時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的軌道傾角、高度、一次再入點、二次再入點、落點,以及在阿拉伯海等待的遠望3號測量船、國內外測控站等,在2014年的嫦娥五號T1任務時已經做過一遍,在幾年前公開發表的論文裏也可以看到相關內容。

  這十幾年裏為了“專項13”,有關部門與阿根廷、納米比亞、肯尼亞等多國談判建立了測控站。中科院在上海、新疆、黑龍江、雲南等地建了40米、50米、65米、70米的天線。這些天線都是中國深空測控網的一部分,也是等效於一個直徑三千公裏的大天線。戰時(有深空發射任務時)作為測控用,平時作為射電天文望遠鏡用。“早晚有一天這些測控天線會一起完成一幅黑洞照片”。“國家航天局組織全國兩千多家單位、數十萬名科技工作者”參與,其中中科院係統就有數十個單位參與了“專項13”中各個子項的研發。

  “這是從美國抄作業”,有網友說。可也是,美國為實施曼哈頓計劃“動員了13萬人參加,耗資20億美元(維基百科)”,約合現在的250億美元;為“實施阿波羅計劃,大約有40萬人參與,成本達250億美元(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