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的工資改革 -黃新原

來源: 涯生 2020-10-27 10:37:4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6999 bytes)

1955831日,國務院發布《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全部實行工資製和改行貨幣工資製的命令》

 

1955年,國內經濟形勢繼續好轉,新一輪工資改革也應運出台。

 

由於物價基本穩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工資分所含5種實物已不能完全包括生活的實際需要,因此,國家決定先行在國家機關及所屬事業單位廢除工資分,改行貨幣工資製。從而拉開全國工資改革的序幕。

 

1955831日,周恩來簽發《國務院關於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全部實行工資製和改行貨幣工資製的命令》,自19557月份起,將現有的一部分工作人員所實行的包幹製待遇一律改為工資製待遇,以統一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待遇製度。這次改行工資製待遇後,工作人員及其家屬的一切生活費用,均由個人負擔。現行的包幹費、老年優待費、家屬招待費、病員夥食補貼、回家旅費、婦女衛生費、生育費、保育費、保姆費、兒童醫藥費、公費學生待遇、家庭雙方一供(給製)一薪(金製)工作人員的子女教養補助費,以及行政經費開支標準中有關工作人員子女入學學雜費、宿費等項規定,一律廢除。

 

同時,這次改行工資製待遇後,工作人員住用公家房屋和使用公家家具、水電,一律繳租、納費。為此,專門製定了《中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住用公家宿舍收租暫行辦法》、《中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宿舍使用公家家具收租暫行辦法》、《中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宿舍水電收費暫行辦法》、《中央國家機關托兒所收費暫行辦法》和《中央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宿舍取暖補貼暫行辦法》等。一位曾專門管理此類事務的老同誌說,他記憶中,房租、水電費隻需幾角或幾分錢。當時的外交部長助理喬冠華和新聞司司長龔澎夫婦的工資加在一起是486元,他們住的一套單元房,所有家具由外交部總務司配備,其中雙人床租金每月8角;沙發12角;單人床25分;小方凳8分;飯桌4角;衣廚3角;寫字台1元。馮景元的《解讀※※※1968年的一份家庭生活收支賬》一文透露,※※※住中南海的房子也要按規定交付房租。1955年實行工資製後,※※※的家庭開支主要為9項,其中主食450元;副食120元;日用開銷33元。這一標準一直持續到1968年,日用開銷才長至9296元。這種生活標準已經超出※※※(4048)和江青(243)工資的總和。

 

這次工改,建立了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等幾大類分配製度,其中黨政機關實行職務等級工資製,把幹部分為30個行政級;企業工人分為8(個別工種為7)技術等級,專業人員,如工程技術人員、教師、醫務工作者、文藝工作者也都相應有了自己的等級係列。且各係列之間大致可以互相換算,如文藝一級相當於行政8級;高教8級相當於行政17級等。與此同時,依據各地的自然條件、物價和生活費用水平、交通以及工資狀況,並適當照顧重點發展地區和生活條件艱苦地區,將全國分為11類工資區。規定以一類地區為基準,每高一類,工資標準增加3(如浙江屬二類地區、安徽屬三類地區、北京屬六類地區、上海屬八類地區、廣東屬十類地區、青海屬十一類地區等)。工資區類別越高,工資標準越高。

 

定級標準采用一職數級、等級線上下交叉的做法,依據職務,參考德、才和資曆進行評定。大致為正部級3~5級,如當時茅盾是文化部長,定4級;副部級5-8級,周揚當時是中宣部副部長兼文化部副部長,定6級;正局級8-10級;副局級9~12級,等等。定多少級拿多少工資。最高工資與最低工資之間的比例,約為211,全員工資水平有了較大幅度的提高。當時機構設置還沒有後來那樣嚴格明確,有些單位,因其特殊性,配備幹部級別很高,如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吳玉章,按級別至少應為正部級,該校10級、11級的中層幹部也為數不少。再如筆者訪問的一位老同誌,行政10級,當時是中宣部科學處副處長(處長於光遠,當時中宣部未設司局),而文藝處處長丁玲是7級。

 

有種說法:當時東北出來的幹部定級時都占便宜。我為此與幾位朋友交換意見。有人說,有一定道理。因為東北當時的工業最發達,工業領域的幹部最健全,而且因為東北大區的政權建設比別的地區早,可謂五髒俱全。全國一解放,各地都需要管理工業的幹部,如果在東北要是一個廠長,到其他地區新建的工業基地就可能當局長,而如果這種調動是在定級之前,要參考職務,就能占便宜。我有一個朋友的父親確實是這種情況。他1944年參加革命,在東北一個煤礦當支部書記,當時國民黨軍隊大批出關,要在幾個月之內消滅共產黨軍隊,與解放軍的戰鬥十分激烈頻繁,著名的四保臨江三下江南等戰役,就是在這一時期。當時兩軍不斷拉鋸;他所在的煤礦一會讓國民黨占了,一會又被解放軍奪回來,敵人一占,他就領導工人護礦,解放軍一占,他就組織工人生產,積累了豐富的鬥爭、生產和群眾工作經驗。結果遼沈戰役後,他隨軍南下,在某省當了工業廳的副廳長,1956年定為12級。以他的資曆,就算比較便宜了。但總的講,這次定級以德、才、資為基礎,綜合考察幹部,所做的工作應該說基本是公平的。

 

在這次定級中,品位分類色彩仍很濃重,注重的是級別而非職務,同是局長或縣長,其行政級別和工資待遇往往存在不小差別,工作調動,級隨人走。職務隻決定權責和任務,級別才決定地位和報酬,因此出現了很多官大職小、職大官小或有官無職的現象。如當時中央局不少1112級幹部,職務隻是幹事。軍隊各總部機關和軍事院校中,10級、11級、12級的幹事、參謀、助理和教員也很常見。如作家孫犁,行政9級,職務隻是天津日報的副刊編輯。而當時以行政13級劃線,13級以上享受高級幹部待遇,則是典型的品位分類

 

定級後,由於物質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絕大多數幹部心情舒暢地投入工作,但也有個別幹部因各種原因導致低評而出現思想問題。低評的原因大致有幾種:一是資曆與職務的矛盾。有的幹部資曆很老,但評級時的職務不同,級別也往往有區別。如我曾訪問的3位老同誌,都是1934年參加革命的戰友,其中一位在1948年解放石家莊時因是工人出身,被抽調到工廠任廠長,後調入北京,仍為廠長,結果定級時,其他2位被評為10級,他卻被評為12級。又如作家姚雪垠,原為上海大夏大學教授。後調入河南省文聯,隻被評為文藝8(相當於講師)。再有同樣職務,因資格不同,評級也會有差異,一位部隊老幹部告訴我,評級時他是團參謀長,因是1942年以前入伍,被評為副團,14級;同樣是團參謀長,1943年以後入伍,即被評為準團,15級。據他回憶,部隊授銜,資曆也起著重要作用,同是副軍職,如果是紅軍,即可能授少將,不是紅軍則可能授大校,級別當然也會有相應的差別。訪問中老同誌還談到一些意外情況,如因參加革命時年齡小,記不清具體時間,按印象填表,正好晚於評級的幾個基準日期(193776日、194592日、1949930),都可能使評級受到影響。當然也有相反的例子,如部隊授銜時,許光達擬授大將,許上書中央請求低授,中央未允,許便在評級時再要求低評,最後十大將有9位評為4級,獨許光達評為5級。此舉深得※※※讚賞,曾多次表揚。

 

這次評級,擔任重要職務的黨外人士受到一視同仁的待遇,甚至被高評。

 

正部級均在34級上下,副部級可評到5(因國家機關機構的變更調整,正副部長的級別標準很快就被打破,出現了678級的部長和副部長)。著名僑領陳家庚即被評為3級。廣大黨外人士對共產黨的胸懷普遍讚賞,並欣然領受,特別一些本身曾是民族實業家的部長、省長,並不看重俸祿,而是看重國家給的品位。當時的知識界、文化界,也都願意收名定價於此次定級,如梅蘭芳,定級前的保留工資為1100元,卻甘願評為文藝一級,隻拿336元。關肅霜評級時,自請評為文藝2級,工資從800元直降到約280元。實行工資製後,作家可以在文藝級與行政級之間自由選擇。如果選擇文藝級,比行政級工資高,但有不少人卻選擇了行政級。這除了當時克己的時代氛圍所致外,還有一個原因,即選擇行政級可以按級別看文件、聽報告,甚至決定能否訂閱《參考消息》,以及享有高幹醫療待遇等等。如趙樹理,是行政10級,2099元,而他同時可以評文藝2級,可拿約280元,趙樹理選擇了定行政級。劇作家邢野當時可評為行政11級,工資1935元,同時可評為文藝3級。工資約230元,他也選擇了行政級。這次評級,像冰心、張天翼、周立波、艾青等一批作家,都被評為文藝一級。大學教授在此之前其實都有級別,但同樣重視此次評級。陳寅恪、梁思成、陳岱孫、翦伯讚、馮友蘭、王力、季羨林、林徽因、郭紹虞、鍾敬文等被評為一級。全國當時共評出一級教授56名,評審極為嚴格,有的全省隻有一個一級教授,有的省一個也沒有。而如吳組緗、陳子展、吳宓、譚其驤、胡曲園、王造時、朱東潤、黃昆等各學科泰鬥級學者,僅評為2級教授。

 

季羨林曾解釋當時工資的含義,他是一級教授,每月工資345元,加上中科院學部委員的津貼100元,共445元。而吃一次莫斯科餐廳,約為15—2元,湯菜俱全,有黃油麵包,還有一杯啤酒。當時還有一個特殊規定,即黨員比非黨員同級要少拿一定比例的工資,這在知識界十分突出,這個比較是,工資200元以上者少拿2%100-200元者,少拿1%。如6類地區2級教授工資為287.5元,黨員教授則拿281.7元;高教8級的講師為106元,黨員則拿104.9元。一位黨員老教授對我說:當年那是很光榮的事。

所有跟帖: 

當時的譚其驤、朱東潤在複旦還未達到學科“泰鬥”級學者,評為二級教授是合理的。 -龍劍- 給 龍劍 發送悄悄話 龍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7/2020 postreply 14:06:38

這個說法難以苟同。譚其驤教授的曆史地理社會學,從地理環境的變遷,研究人類曆史及社會的發展;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7/2020 postreply 14:49:33

這個角度在國外,也是一種方法論但當年國內,我覺得無人可與譚其驤教授的研究相媲美。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7/2020 postreply 14:51:36

多哥小阿弟,你太年輕,不知道當時複旦的情況,想當然在發帖。五十年代曆史地理未成學科,譚其驤在複旦還沒有名氣。 -龍劍- 給 龍劍 發送悄悄話 龍劍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7/2020 postreply 15:45:24

我不在複旦,但我不到大學年齡的時候,就對譚教授的研究學科感興趣。其實你說的,也證實並奠定了譚教授的學術地位。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7/2020 postreply 15:55:07

以所謂 ”名氣“ 論事,就不是腳踏實地看待事物的方法了。 -多哥- 給 多哥 發送悄悄話 多哥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7/2020 postreply 15:59:01

這篇文章錯誤很多,我已另發一文指出了一些錯誤。 -毛囡- 給 毛囡 發送悄悄話 毛囡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10/27/2020 postreply 14:48:09

文革前普通工程技術人員隻要躲過57年的那一刀,物質待遇還是可以的 -清邁- 給 清邁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27/2020 postreply 15:46:32

不如民主國家的總統、州長、市長、甚至大學校長,都有官邸,房租、水電煤氣維修全免費。 -XYZ94538- 給 XYZ94538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10/28/2020 postreply 12:04:59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