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我來給大家複盤改革開放的曆史吧

來源: 2020-10-10 06:29:38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談改革開放,先說說鄧小平這個人。首先,他的確是一個政治家,不是政客,不是奸臣。政客奸臣的特點是什麽?就是沒有自己的政治立場,皇帝愛聽啥就說啥,皇帝愛幹啥就幫著去幹,忽左忽右,逢迎。這些,鄧的身上是看不到的。鄧小平三起三落,毛澤東每次用他,他就要做他想做的事情。毛澤東看著不爽了,把他嫩下去,下次再提拔,他還是幹他那套。這至少說明,他是有自己的政治理想的,不是隨風倒,更不會逢迎。他的政治立場你可以不喜歡(事實上也沒有任何人的政治立場會被所有人喜歡)。但是他的風骨你不能不承認吧。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說白了,就是親美。但鄧的親美是有底線的,那就是要堅持共黨的領導。所以八九年他毫不猶豫地鎮壓了學生運動。這是他的政治汙點,也為最終的中美翻臉埋下伏筆。(當然我說是汙點,也有人說是優點,理解)。他還有一件值得爭議的事情就是越戰。越戰的戰略因素,其實就是反蘇。當時南方普遍親蘇,而反蘇是當時親美的政治訴求,因此打了這麽一仗。但是這一仗,個人覺得不打也沒啥要緊。為啥一定要打?這個得去問鄧了。

回到改革開放本身,首先,改開發生的時間,恰恰是中共最弱的時段。中國的經濟當時陷於破產,中共當時普遍不被看好。在這個背景下,中國開放了。所謂開放,就是擺脫共產黨的控製,人民可以想幹啥就幹啥。所以我還記得八十年代初的那幾台春晚,是真正讓人感覺愉悅的春晚。一大批明星誕生。過去不敢說的話敢說了,過去不敢拍的電影敢拍了。改開就是這樣慢慢發生的。

當然,改開不是一帆風順的。八十年代的開放,那時候其實美國的產業鏈還沒有進入到中國。改革依然是窮折騰。貧富差距開始出現,腐敗盛行,物價暴漲。這一切就是八九運動的經濟背景。人民還是不滿意。但是在鎮壓過後,鄧小平的南巡發生了。南巡這件事情在中國曆史上有重大的曆史意義。它是鄧小平思想的集中體現,就是堅定不移地要推進開放。這是鄧小平從始至終一直堅持的一件事,當這件事出現猶豫和阻礙的時候,鄧出手了。

毫無疑問,在南巡後中國明確了前進的方向,進一步走向了世界市場。無論是韜光養晦,還是黑貓白貓,說的都是一件事,就是你們要和美國好。別問為啥?事實證明他是正確的,中國經濟一躍而起,重新成為世界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