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過去40年的高速發展是鄧韜光養晦的結果
幹大事,都要講策略。在力量不行的時候強出頭,不但達不到效果,反而會影響自己的發展。紅軍早期不就是不顧自己的實力,和國軍硬拚,最後差點全軍覆滅,被逼長征嗎?
建國後,毛在朝鮮戰爭慘勝後,被勝利衝昏了頭腦,忘記了以前國共內戰的慘痛教訓,在已和美國為敵的情況下,不知道韜光養晦,主動和蘇聯決裂,同時和兩大超級大國為敵。為了當第三世界的頭,寧願自己的人民節衣縮食,也要對阿爾巴尼亞,越南,朝鮮等國進行力所不能及的大量援助。同時,對內不停搞階級鬥爭,搞群眾運動,勞民傷財。更可笑的是,毛認識不到科技是國家發展的根本動力,居然取消大學考試,把大學辦成技校,把知識分子趕到農村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結果造成科技人員的斷代,直接影響中國科技的發展進程以及工業化進程。此外,由於美國及其西方陣營對中國進行科技封鎖,使得中國隻有自力更生,讓本已薄弱的科技和工業雪上加霜。
毛後來也意識到和美蘇同時為敵是不智的行為,而美國也想和中國交好,共同對付蘇聯,這才有了1972年尼克鬆總統訪華。但在毛去世前,中美卻沒有建交,原因是毛根深蒂固的意識形態主導一切的思想不可能轉變過來。
直到70年代末,鄧親自主持談判,中美兩國才於1979年1月1日正式建交,從而結束了長達30年之久的不正常狀態。老鄧上台後,采取了兩大措施。第一是將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第二是對內停止階級鬥爭和群眾運動,對外停止輸出革命和取消外援。 第二個措施是為了創造一個寬鬆的外部環境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辦好。這兩大措施為後來的改革開放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中美建交後的四十年,由於鄧的韜光養晦戰略,讓美國放鬆了警惕,創造了一個空前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國際局麵。特別是中國加入WTO後,外部資金,技術源源不斷地流入中國,讓中國成為世界的加工廠,製造大國。改革開放,讓中國的GDP從1979年隻有美國GDP的6.8%急追到2019年的66%。這是近百年來第一個國家在GDP上和美國的差距這麽小。
當年中國若沿用毛的路線,中國會有現在的成就嗎?
40年前,誰會料到中國的經濟會有現在的規模?不僅我沒有料到,美國政治家們都沒有料到,否則美國早就采取措施了。
按現在的發展趨勢,中國大約10年後在GDP上就會超過美國。所以,特朗普急了,美國的政治家們急了,但為時已晚。中美競爭現在已白熱化,中國再采用韜光養晦的策略就不靈了。現在中美競爭已進入拚實力的階段,核心是在高科技上的競爭,這是美國最後的陣地。這會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可能是30年,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