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下鄉的地方

來源: 2020-07-30 15:22:54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應該都記得當年有一部電影,名字叫“難忘的戰鬥”。主演是達式常,陳燁和陳述。故事說的是武漢解放後麵臨糧荒,黨派了征糧隊來到鍾祥縣雙河鎮太平集征糧,和以陳述為首的地主階級進行了你死我活的鬥爭。我下鄉的地方就是雙河人民公社,太平集是虛構的。

當年湖北高校子弟都是下放到鍾祥縣的,所以恢複高考頭兩年,鍾祥縣都是全省高考第一名。之後就被甩出幾條街了。

鍾祥縣是以種植水稻為主,每年夏天最熱的季節要雙搶(搶種搶收),很是艱苦。而且種大米的收益是很低的。每年交完公糧,也就落得個基本夠糊口。其他經濟作物的種植麵積很小,勉強自給自足。我們很羨慕當時的天門縣。是全國聞名的棉花產地。武漢的工礦企業子女大部分下放到那裏。那裏不僅不需要下水田種稻米,而且棉花的收益遠高於大米。讓我們臭知識分子的子女們羨慕嫉妒恨啊。

雙河根本不是什麽天然糧倉,當年從武漢乘火車要大約10個小時,現在高速公路3個小時。當地很多生產隊一個10 分的壯勞力,一天才2-5毛錢。我下放的是社辦農場,一天7毛5!記得我上大學那一年,扣除米、油和其他分配的口糧,分了我10塊錢,還因為我們知青點和農民打架賠出去了。要知道我當年是知青隊長,根據大寨經驗,工分是自報公議,我自報8分,但是知青人多,非要評給我10分,當地農民兄弟很有意見。如果我不被評為10分,其他的知青兄弟的工分就更低了。和農民弟兄爭工分是我一輩子的愧疚。

我身高1.76,在中學是運動員,在農村是知青隊長,總是幹最重的活。但是幹不過當地農民。當地農民總是明裏暗裏要我出洋相,故意整我,我不恨他們,我也知道我不配掙10分。為了圖表現,為了爭取早日能回城,為了能在未來有一個好的工作機會,隻能忍辱負重,默默忍受。

兩年前和當年的知青們一起回到了插隊的地方,看到了當年耕作的土地,見到了當年和我們一起勞動的農民,真是感慨萬千。有時間以後再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