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罪小人,後果嚴重

來源: 2020-06-25 09:05:2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得罪小人,後果嚴重。光武帝手下名將伏波將軍馬援的命運揭示了這個道理。

馬援的政治眼光軍事才能和他的赫赫戰功都無需贅言,他與光武帝手下鄧禹吳漢馮異等名將相比也不遜色,他的傳奇故事和經曆,他的大丈夫要馬革裹屍,“丈夫為誌,窮當益堅,老當益壯”的名言,以及對侄子要避免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訓誡廣為流傳,即便今天也還被人提起。但馬援本人跌宕起伏的一生最後是以讓人唏噓感歎的結局劃上句點的。他死後被光武帝追收侯爵印綬,家人將他草草埋葬,既無葬禮,也無賓朋故友敢去他家吊唁;境況淒涼,與其他功臣名將死後的風光待遇形成強烈對比。

馬援之所以落得悲涼境遇正是由於得罪了小人,小人構陷使得他幾乎死無葬身之地。馬援得罪的是梁鬆,梁鬆何許人也?梁鬆的老爸是梁統,那是東漢開國功臣之一,貨真價實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梁鬆不僅本身根紅苗正,而且還娶了光武帝女兒舞陽長公主為妻,那身份之顯赫顯然不是一班“我爸是李剛”之類的不知天高地厚的井底之蛙能夠相提並論的。可是馬援偏偏不識趣,他生病臥床在家,梁鬆去看他,向他行禮,他不起身回禮。因為他認為他是長輩,同梁鬆老爸梁統是同輩人,就算梁鬆顯貴,也還有個長幼順序在那裏不是?可是這事兒就在梁鬆心裏埋下了仇恨的種子。還有一事則是出自“畫虎不成反類犬”的訓誡。馬援看不慣他侄子馬嚴馬敦動輒與一幫人誇誇其談妄議時政,告誡他們要學習謹言慎行的龍伯高,而不要學習豪俠好義的杜季良,因為後者學不像就會畫虎不成反類犬,聚一幫子三教九流輕狂妄議不是什麽好事情。這訓誡自家侄兒的事情原本是件好事兒,可是無意之中也得罪了梁鬆。因為梁鬆也是那個杜季良結交往來關係密切的好友。而且後來杜季良還真的被人告發出了事情,與之交往的梁鬆被丈人老頭光武帝劉秀火冒三丈大為訓斥一通,還把馬援寫給侄兒的信拿給他看,新仇舊恨變本加厲,仇恨入心要發芽,所以後來梁鬆構陷馬援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

馬援後來以六十二歲高齡統兵出征嶺南,去鎮壓蠻夷的反革命暴動,可惜他這平生最後一次軍事行動不順利。當時他和他的副手耿舒在進軍路線上發生意見分歧。經過向最高領導劉秀請示,采納了馬援的主張,放棄平坦然而遙遠的大道,由一條近然而艱險的小道進軍,企圖直搗蠻夷心髒。可是蠻夷也不是吃幹飯的,他們扼守險要之地,成功阻止停滯了漢軍的進攻,漢軍受到瘟疫困擾,馬援最後也死在軍中。

馬援的副手耿舒寫信回去告狀,說馬援指揮不當錯失機會而且如西域賈胡一樣磨磨蹭蹭逡巡不前才導致了現在的囧況,光武帝劉秀大為不滿,派梁鬆去責問並代監馬援的部隊。梁鬆去到部隊時候馬援已死,但梁鬆舊恨難消,公報私仇,借機誣蔑構陷馬援,反正死無對證,死者無法自辯,即便英明一世的光武帝劉秀老了之後也有被人蒙蔽的時候,於是便導致了上述馬援死後的悲劇。

馬援的悲劇讓人看到,得罪小人是一件多麽可怕的事情。小人公私不分,仇恨不消,心胸狹窄,睚眥必報。得罪了小人,一旦讓他逮到機會,後果不堪設想。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