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六”拚殺在巴鐵——回顧殲-6戰鬥機在巴基斯坦空軍服役的歲月
巴基斯坦現如今都被叫做“巴鐵”,說明中國和巴基斯坦這兩個政治意識形態截然不同的國家之間卻產生了非比一般國與國關係。兩國的防務合作要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迫於印度和蘇聯兩方麵的防空壓力,巴基斯坦向我國尋求軍事援助,在這種情況殲-6戰機首次軍援外國,幫助巴基斯坦在艱難的條件守護了領空的安全,並成為了我國殲-6戰機最大的海外用戶,打出了赫赫威名。也開啟了中巴漫長的防務合作之路。 *****
時任巴基斯坦空軍司令的努爾·汗 *****
1965年9月爆發的第二次印巴戰爭中,美國對交戰雙方實行軍火禁運,巴空軍所有的一線主力戰機(F-86“佩刀”和F-104“星戰士”)都是從美國進口,而印度卻能從前蘇聯獲得不間斷的武器補充。時任巴基斯坦空軍司令的努爾.汗在寫給時任總理佐勒菲卡爾·阿裏·布托(巴基斯坦人民黨首任主席,1977年在政變中被推翻並遭監禁,最終被處絞刑。其獨女貝娜齊爾·布托日後也成為巴基斯坦總理,人民黨領導人。2007年12月27日在伊斯蘭堡鄰近的拉瓦爾品第市舉行的競選集會上遭遇自殺式襲擊受傷,不治身亡)的信中明確提出尋求與中國的全麵戰略合作。信中說:“西方盟國已經拋棄了我們,印度正在蘇聯人的幫助下以最快的速度重新武裝起來....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象中國那樣有能力並且有意願來幫助巴基斯坦....因此,我們的目光必須轉向東方。” *****
佐勒菲卡爾·阿裏·布托 *****
巴基斯坦尋求友誼的努力得到了中國方麵的熱情回應。1965年10月,根據中巴兩國就向巴基斯坦方麵援助殲-6戰鬥機和培訓飛行員事宜的談判協議精神,13名巴基斯坦空軍飛行員身穿中國空軍製服在中國西部某空軍基地學習了兩個月,期間他們每人殲-6戰鬥機上飛行了20個小時(10個架次,每架次平均2小時)。巴基斯坦人將殲-6戰鬥機按照美式命名體係稱為“F-6戰鬥機”,但本文為了避免辨識混亂,一律采用“殲-6”舊名(當事人回憶錄原文除外)。
對中巴雙方來說,由中方培訓巴基斯坦飛行員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無論是對於培訓方的中國還是被培訓方的巴基斯坦。
當時中國空軍中很少有飛行員或者地勤人員能講英語,配備的翻譯都是從各外國語院校臨時“抓”來的“壯丁”,除了會說英語外對飛行和機械專業術語一竅不通,經常在翻譯過程中發生張冠李戴的笑話,一定程度上拖延了訓練的進程。但好在前來學習的這13名巴基斯坦飛行員都是從整個巴基斯坦空軍範圍內精選出來的、且擁有實戰經驗的精銳飛行員,培訓過程雖然磕磕絆絆但好歹還是順利的完成了。巴基斯坦空軍飛行員的專業水準和高超技藝也給中國方麵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巴基斯坦空軍前訓練部司令、後來成為空軍副元帥的薩德·路丁回憶道:“當我們在F-6上訓練時,我們對後座的教員說英語。教員把我們說的話先傳遞給空管員,塔台譯員再把翻譯後的信息傳遞回來。雖然采用了這些相對‘笨’辦法,但沒有出現大的問題,因為我們大多是具有豐富飛行經驗的飛行員。”
除了語言溝通上的不便外,巴方飛行員還麵臨一個巨大的挑戰,長期以來使用的是英美製戰鬥機,對剛接手的中國產殲-6相當的不習慣。多年後,已經是空軍副元帥的薩德.路丁回憶道:“F-6戰機的陀螺高度表等設備和原來熟悉的F-86、F-104上有所不同,刹車裝置是依照西伯利亞的寒冷氣候條件而不是根據巴基斯坦的炎熱氣候條件設定的,小夥子們可是吃了不少苦頭。直到找到合適方法,把著陸速度降低了10千米/小時我們才克服這個問題。同時我們向中國朋友提出不少改進意見,以適應我們的要求。”
在中國空軍教官,沈飛的專家和地勤人員的熱情幫助下,這批巴基斯坦飛行員很快就熟悉並喜歡上了殲-6戰鬥機。
按照原計劃,這13名巴基斯坦飛行員將在中國學習更長的時間以更好的熟悉殲-6,但是在印度空軍咄咄逼人的壓力下巴基斯坦空軍要求他們盡快回國,並作為種子教官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裏訓練出盡可能多的合格殲-6飛行員。但當時為巴基斯坦準備的殲-6還在生產線上,因此這13名飛行員隻能先期回國,爭分奪秒的開始對更多的巴基斯坦空軍新飛行員展開培訓。
1965年12月20日,第一批12架殲-6戰鬥機在新疆和田某空軍機場被正式移交給巴基斯坦,這批殲-6屬於沈飛生產的早期批次,飛機垂尾根部沒有減速傘艙,裝備的是炮口帶消焰器的NR-30機關炮。為顯重視,時任巴基斯坦空軍司令的努爾·汗元帥帶著參謀人員以及負責轉場的12名飛行員乘坐一架C-130“大力神”運輸機從傑各裏拉空軍基地直飛和田並在那裏親自主持殲-6的交付-接收儀式(36年後,他將再度出席巴基斯坦空軍殲-6的退役告別儀式)。 *****
本廠長繪製的巴基斯坦空軍接收的第一批殲-6二視圖,注意交付時沒有戰術編號,隻有機徽 *****
隨後,這12架殲-6由巴基斯坦飛行員駕駛,分為三個四機編隊從和田基地轉場到薩戈達空軍基地由駐紮在該基地的巴基斯坦空軍第23戰鬥機中隊接收。在此之前,該中隊裝備的F-104“星戰士”戰鬥機早就由於禁運而處在停飛狀態,在中國接受培訓的13人作為種子教官組成了第23中隊的核心骨幹,在他們的帶動下全中隊的飛行員開始了解並掌握如何駕馭這架來自東方的戰鬥機。這批殲-6戰鬥機的到來讓23中隊在很短的時間裏就恢複了戰力。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這批殲-6在交付前中國空軍地勤人員到位專業的維護工作,在巴基斯坦空軍中使用的第一年居然沒有發生過任何值得一提的故障,令原本對中國戰鬥機的質量有所懷疑的巴基斯坦人大為驚訝。
由於第23中隊的飛行員飛慣了高空高速的“星戰士”,剛上手以中低速格鬥性能見長的殲-6戰鬥機時顯得不太適應,因此作為當時巴基斯坦空軍訓練部門負責人的薩德·路丁親自出馬,帶著幾名精銳飛行員在經過司令部批準後登機進行了失速和螺旋試驗,所有人都全部安全的改出了。他們發現殲-6戰鬥機是一款“直男型”的飛機,一旦有操縱錯誤的先兆飛機就會以各種方式給飛行員警告,隻要飛行員進行正確處置,就根本不會發生問題。最終在很短時間裏23中隊的小夥子們掌握了殲-6戰鬥機的飛行特性和戰技性能。
1966年2月8日,第23中隊恢複了活力,重新執行戰備值班任務。努爾·汗元帥回憶道:“當第一架F-6按照命令升空起飛後,我長長地籲了一口氣。巴基斯坦空軍不再挎著沒有子彈的空槍充門麵了!”
到1966年3月,又有三批總共48架殲-6(這批飛機是裝有減速傘艙和炮口消焰器)也通過同樣的渠道路線被交付給巴基斯坦空軍,加上第一批交付的12架總共60架。除了補齊了第23中隊的缺編後又裝備了第11和第25戰鬥機中隊(這兩個中隊原先裝備的是F-86“佩刀”戰鬥機)。這三個戰鬥機中隊將是日後第三次印巴戰爭巴基斯坦空軍戰鬥機部隊的中流砥柱。 *****
本廠長繪製的巴基斯坦後續接收的殲-6二視圖,帶有炮口消焰器和減速傘艙的後期生產型 *****
次年,第23中隊的殲-6參加了巴基斯坦國慶20周年的空中閱兵。
看到殲-6順利的進入了巴基斯坦空軍的戰鬥序列,不甘心出現一個完全由中國武裝起來的巴基斯坦的西方國家坐不住了。同時出於對印度和蘇聯日益接近的(地緣政治上的)擔心,西方開始解除對巴基斯坦的製裁並恢複對巴基斯坦的軍事援助。
西方武器援助的重新到來並沒有讓巴基斯坦將殲-6扔進角落吃灰,精明的“巴鐵”反而開始用西方先進技術和武器對殲-6進行改造。 *****
*****
針對殲-6作戰半徑小,留空時間短,空戰火力較弱,射程短,機載火控設備較差等弱點。巴基斯坦空軍在殲-6的機腹處增加了機腹保形油箱以加大航程;升級了瞄準具和火控,使得殲-6戰鬥機具備了攜帶美製AIM-9“響尾蛇”空空導彈的能力,導彈被掛載在機翼(副油箱外側設置)的掛架上,同樣的掛架還能掛載巴基斯坦空軍庫存巨大的美製MK-82航空炸彈或者5英寸大口徑火箭彈;殲-6使用的渦噴-6引擎也被西方技術升了級——推力增大、壽命延長;彈射座椅也被換成更加先進的馬丁·貝克座椅。這些改進措施使得殲-6戰鬥機的作戰能力有顯著的提升。 *****
正在發射“響尾蛇”空空導彈的巴基斯坦空軍殲-6 *****
值得一提的是:憑借著和巴基斯坦的同盟關係,美國空軍飛行員曾經在巴基斯坦秘密試飛了殲-6戰鬥機。飛慣了自家先進戰鬥機的美國牛仔飛行員們對殲-6的評價不低:這種戰鬥機在中低速水平轉彎中的性能表現甚至優於F-4“鬼怪”。即使速度達到每小時800千米時殲-6仍能維持轉彎率的優勢。特別是殲-6高亞音速時的水平加速能力不像其他型號的米格戰鬥機那樣貧弱,甚至比F-4加速到馬赫1.2的時間還要快。這使得駕駛殲-6的飛行員能夠更有效地擺脫F-4這樣兩倍音速戰鬥機的追擊。說明殲-6戰鬥機在跨音速區間時加速快,靈活性好,水平和垂直機動都有一定的優勢,這些特性與日後的三代戰機相近。這些心得對美國空軍積累總結了不少對付北越空軍米格戰鬥機部隊的經驗並在實際運用中取得了不少空戰戰果。
時間進入1971年,印度和巴基斯坦雙方已經劍拔弩張,新的戰爭一觸即發,為了準備戰爭,巴基斯坦空軍再次向中國提出追加援助31架(一個中隊外加備用機)殲-6戰鬥機的請求,中國方麵也作出了肯定的答複。但不幸的是:當這批飛機最終交付給巴基斯坦空軍的時候巴基斯坦已經輸掉了第三次印巴戰爭。這是怎麽一回事呢?在中方當年的一份檔案中可以看出端倪。
1971年12月11日,周恩來總理接到空軍上報的一起某部裝備的殲-6在浪頭發生機毀人亡的一等飛行事故後大發雷霆,親自寫信給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葉劍英和時任北京軍區司令員李德生:“又一等事故,這隻能從殲-6本身找原因,請告空司,對殲-6兩批分別援助朝鮮40架、巴基斯坦31架,再派人(會同沈陽112廠)趕赴浪頭與和田機場,移交前進行必要試飛,然後再請對方也進行一次試飛,如無任何故障,又經全麵檢查後方能移交,如不合格,必須調換,不能馬虎。沈陽廠所有殲-6產品必須嚴格執行試飛和檢驗製度,合格後方許出廠。”
12月18日晨7時,周總理對浪頭現場檢查組發回的電報批示:“殲-6飛機40架原說是為援外裝配的。一經檢查,便有7架不能交付,占全數17.5%。隻此一端,就可看出我們飛機生產質量下降到什麽程度,還不夠我們提起警惕麽!”
12月19日,葉劍英召集112廠和410廠等單位的代表去北京開質量座談會,研究飛機質量問題。
26日,周總理親自參加會議並發言:“飛機事故這麽多,我心裏不安,很難過,我要負責。援外工作出了毛病,我怎麽向X交代……質量是個路線問題,備戰的關鍵在空軍,空軍的關鍵在飛機,飛機的關鍵在發動機,發動機是心髒,是關鍵的關鍵。三機部的‘心髒’不好,問題不解決,何以打仗?何以援外?……航空工業就是有心髒病,要好好治治這個心髒病。……要安全第一、質量第一,要把常規武器搞好,要精益求精。”最後,周總理提出“抓援外促質量,抓殲-6促其他,抓航空工業促國防工業和民用工業”的三抓三促整頓方針,葉劍英提出“今後兩年根本好轉”的要求。當天的會議一直開到27日淩晨1時才結束,可見對質量問題的重視程度。 *****
因質量不合格被堆積在沈飛廠房倉庫內的殲-6機體 *****
由於當時的中國正處在狠抓航空工業質量問題的整頓時期,這一時期殲-6的產能不足,所以巴基斯坦空軍無法獲得更多的殲-6,隻能以最先交付的那批60架和三個中隊來應對即將爆發的對印戰爭。
1971年12月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當時印度空軍擁有625架各型作戰飛機,主要包括英製“獵人”FMK.56戰鬥機、蘇製米格-21戰鬥機和蘇-7BMK戰鬥轟炸機。巴基斯坦空軍則擁有285架作戰飛機,主力是F-86“佩刀”(巴基斯坦在美國禁運後從加拿大獲得的二手機)、殲-6戰鬥機和少量的F-104“星戰士”戰鬥機。在戰機的數量和性能上巴基斯坦空軍比之印度空軍有著不小的差異,盡管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自信在飛行員素質方麵占優的巴基斯坦空軍並沒有消極防守而是選擇了主動出擊。 *****
航空繪畫,奮戰中的巴基斯坦空軍F-86戰鬥機 *****
巴基斯坦空軍F-104戰鬥機 *****
12月3日的黃昏,巴空軍出動多批次戰機對印度空軍的數個機場進行了突襲。並料定隔天印度空軍會來報複,果然在12月4日10時左右,超過70架印度空軍“獵人”FMK.56和蘇-7BMK戰鬥轟炸機對巴基斯坦北部和中部空軍基地實施了報複性的空襲,當天,印度空軍第222中隊的蘇-7BMK戰鬥轟炸機負責轟炸巴基斯坦裏薩拉瓦拉基地。9時30分,裏薩拉瓦拉基地第23中隊的幾架殲-6戰鬥機正要滑出掩體準備執行當天第六次作戰任務時,突然空襲警報響起,基地指揮台立即要求飛行員放棄起飛,疏散掩蔽。
但是這個命令下得有點遲,已經準備好駕機離開飛機掩體向跑道滑行的23中隊飛行員拉提夫上尉在聽到命令後立即解開安全帶準備離開座機,在這個過程中,他向座艙外看了看,驚訝地發現一架印度蘇-7BMK飛機正對著他俯衝,事後拉提夫回憶道:“這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永遠也抹不掉”。
就在拉提夫剛剛離開座機那一刻,蘇-7BMK發射的一串57毫米火箭彈就擊中了飛機掩體,當他跑向壕溝尋求掩護時,第二架蘇-7BMK正用機炮不停地向他射擊,而且非常有準頭,炮彈就落在他幾米開外。當這輪空襲結束、印度飛機離開後,拉提夫立即跳出掩體去救飛機,火箭彈襲擊造成飛機掩體用於覆蓋飛機的粗麻布著火了,幸好燃燒的粗麻布並未傷及飛機,隻是有些燃燒後的灰燼落在了飛機上。很快,拉提夫接到命令準備雙機起飛,但是滑行道卻被一架放棄起飛、空無一人的殲-6所阻擋,在地勤人員冒死移走了這架擋道的飛機後,拉提夫開始駕機滑行,就在這時,無線電中空襲警報再次響起,印度空軍飛機又來空襲了。
這次拉提夫決定不再棄機而逃而是強行駕機升空作戰,由於原定做他的僚機的飛行員因為座機被擊傷而無法升空,因此他決定獨自升空迎戰。但就在拉提夫切換無線電頻率時,聽到隊友穆尼爾上尉要求做他的僚機一起去作戰,他剛執行完當天第五次巡邏任務,他的長機因飛機故障放棄了任務,不願放棄起飛的穆尼爾剛好在無線電中聽到了拉提夫上尉呼叫僚機而不得的聲音,因此主動要求和拉提夫搭檔聯袂迎戰印度人。
這對新搭檔升空不久就得到通報在西北方向發現了印度空襲飛機,印度空軍2架蘇-7BMK飛機剛剛轟炸了米安瓦利空軍基地後正在爬升。拉提夫和穆尼爾拋掉副油箱加速向印度飛機飛去,很快就目視發現了這2架蘇-7BMK。作為長機的拉提夫在距離大約3.2千米處鎖定了一架蘇-7BMK並打開加力衝了上去,打開“響尾蛇”空空導彈的引導頭準備截獲目標,但並沒有聽到目標被鎖定後後發出的蜂鳴提示聲,不得不下降高度減少地麵雜波的幹擾,在接近到差不多是“響尾蛇”導彈規定最近射程時,拉提夫才摁下了發射鈕,一枚“響尾蛇”應聲而出。不久,無線電中傳來僚機穆尼爾的大叫:“打中了,打中了長機,你擊落了它”,但拉提夫仍舊不是確定是否擊中了敵機畢竟沒有在空中看到敵機爆炸。事後證明這架編號B-849的蘇-7BMK的確被“響尾蛇”導彈擊中,殘骸掉落在當地的一座火車站附近,印度飛行員哈文德爾.辛格上尉隨機喪命。拉提夫駕機返航後地勤檢查了他的座機,告訴他是因為電路受損導致目標鎖定提示蜂鳴器沒有正常工作。
拉提夫上尉擊落的這架蘇-7BMK成了殲-6戰鬥機在巴基斯坦空軍中的首個確認戰果。
同日,第25中隊的卡茲.賈夫德中尉擊落了一架正在轟炸米巴空軍安瓦裏空軍基地的“獵人”式戰鬥轟炸機。印度飛行員維德雅.達.尚卡上尉隨機喪命。
12月5日,第25中隊的中隊長薩阿德.A.哈塔米中校和他的僚機沙希德.拉茲上尉在空戰中追逐兩架“獵人”,並在薩克薩爾地區附近將它們擊落。兩名印度飛行員G.S.拉易上尉和K.L.馬爾卡尼上尉隨機喪命。 *****
印度空軍“獵人”FMK.56戰鬥機 *****
12月7日,第11中隊的阿提克.蘇飛上尉在薩姆巴前線附近的一次空戰中擊落一架蘇-7,印度飛行員吉瓦.辛格上尉隨機喪命。
12月8日下午,印度空軍2架蘇-7BMK飛機低空進入準備對巴方裏薩拉瓦拉機場實施空襲,巴方雷達及時發現了入侵目標,在敵機還有2分30秒到達機場上空時,基地指揮官立即命令執行快速反應警戒任務的第23中隊中隊長哈什米中校和僚機賈瑪爾希德基中尉駕駛殲-6雙機起飛迎敵。為了快速升空,在滑行過程中哈什米果斷拋掉副油箱以最大推力起飛。當中隊長的座機升至2000米高度,速度1100千米/小時,發現了左前方16千米處的印軍入侵飛機,他以大坡度快速接敵,自知不是對手的印度飛行員發現行動暴露後立即掉頭準備返航,但為了急於逃跑,錯誤地打開加力,反而給哈什米中校提供了發射導彈攻擊的極好時機,中校隨即按下導彈發射按鈕,一枚“響尾蛇”空空導彈立即向發出大量紅外線熱輻射的蘇-7飛去,片刻後目標在距哈什米座機約600米處淩空爆炸。未見印度飛行員卡達姆中尉跳傘,即使跳傘也不一定能撿回一條命,因為當時的飛行高度太低,沒有足夠的高度讓降落傘安全打開。最終卡達姆中尉的屍體在其座機的墜毀地點被找到,被發現的時候他還端坐在殘骸座艙中,應該是導彈命中他座機的瞬間他就被破片殺死了。 *****
印度空軍蘇-7戰鬥轟炸機 *****
一擊得手後的哈什米繼續迅速咬住另一架蘇-7,印機在超低空高度30米做急上升轉彎擺脫,中隊長大人緊追不放,這次他準備用機炮幹掉目標:當接近至距離500米時,中校根據目標投影比修正4個光環的提前量,將瞄準點瞄高一點進行第一輪射擊,但由於提前角過大未中。繼續跟蹤接近至距離350米,修正提前角減少到兩個光環後三炮齊射,第二架蘇-7應聲而落,整個過程僅僅耗時45秒。殲-6戰鬥機在高亞音速(0.9馬赫)狀態下的卓越性能在這次戰鬥中被經驗豐富的巴基斯坦空軍飛行員發揮的淋漓盡致。
這場空戰令蘇霍伊設計局大為震驚,他們想不通最大速度達兩倍音速的蘇-7麵對殲-6居然如此不堪一擊(由於滿載彈藥的緣故,蘇-7當時的飛行速度不超過0.9馬赫),因此他們和米格設計局協商,借調了2架殲-6的母型——米格-19戰鬥機和2名試飛員,由他們駕機和蘇-7進行模擬空戰,試圖找出蘇-7折戟沉沙的真正原因。
12月14日,第11中隊的阿瑪爾.A.沙裏夫上尉駕機咬住了一架米格-21,經過一場堪稱經典的空戰,沙裏夫上尉用落後米格-21整整一代的殲-6在尼安克特地區附近擊落了這架米格-21。 *****
印度空軍米格21戰鬥機 *****
在整個第三次印巴戰爭期間,殲-6戰鬥機共執行了650次防空作戰任務,占整個防空作戰任務的40%,巴基斯坦方麵公布殲-6戰鬥機的戰果為擊落印度空軍米格-21戰鬥機1架,蘇-7BMK戰鬥轟炸機6架,“獵人”FMK.56戰鬥機2架(其中的包括米格21在內的7架被印度方麵承認),另外還有4架擊傷戰果。外同時巴方承認有5架殲-6戰鬥機在戰鬥中損失,其中3架是被地麵高炮擊落的,隻有2架損失於空戰,但飛行員均跳傘生還。巴空軍的殲-6戰鬥機還執行了139次空中支援任務,占整個支援任務的20%,主要由第25中隊完成,殲-6戰鬥機用其裝備的3門30毫米機炮和250公斤炸彈以及火箭發射巢總共摧毀了印度33輛坦克,42輛各型車輛和大量火炮。 *****
一位駕駛殲-6帶傷返回的巴基斯坦空軍飛行員,可見機背上和右翼翼根部位有被擊傷的破口 *****
為了幫助巴基斯坦空軍維持殲-6的戰鬥力,中國於1972年決策在白沙瓦附近的卡姆拉援建一座殲-6大修廠,並在1980年正式投入使用。極大的提高了巴基斯坦空軍的維護能力,可以在本國完成殲-6戰鬥機的大修和翻新而不用再送回中國,節省了大量的時間和維護費用,提高了使用壽命,經過翻新後的殲-6戰鬥機可以再延長5年以上的服役時間.
由於在戰爭中的出色表現,1978年巴基斯坦空軍再次向中國請求提供125架殲-6戰鬥機和殲教-6雙座教練機,這些飛機(這批飛機全部是裝上了減速傘艙和炮口消焰器的後期型)在到貨後陸續換裝巴空軍第14、15、16、17、19、20戰鬥機中隊,加上原有的第11、23和25中隊,巴基斯坦空軍最多時候一共有9個中隊裝備殲-6,使得殲-6成為當時巴基斯坦空軍的絕對主力。 *****
部分裝備殲-6的巴基斯坦空軍中隊隊徽 *****
1979年開始中國改變對外的軍事援助模式,由之前的完全無償援助,變更為收費、以貨易貨和無償援助三種,在與巴基斯坦方磋商後,後期部分殲教-6改為有償援助,這也成為中巴兩國之後軍事合作固定模式。但是在巴基斯坦空軍服役的高達260架以上的各型殲-6戰鬥機中的大部分,都是中國以無償援助的方式提供的,見證了中巴兩國間的深情厚誼。 *****
編隊飛行的巴基斯坦空軍殲-6和殲教-6 *****
進入80年代後,殲-6戰機開始逐漸退出巴基斯坦空軍一線作戰部隊,但是殲教-6戰鬥教練機的任務卻依舊飽滿,承擔了訓練巴基斯坦新飛行員的任務,按照當時巴基斯坦空軍的訓練大綱,新飛行員在完成初級和中級教練機上的訓練後要上殲教-6飛滿30個架次。當巴基斯坦空軍裝備了強-5對地攻擊機後,部分退入二線的殲-6戰鬥機也被用來訓練強-5飛行員一直持續到20世紀末二十一世紀初。 *****
本廠長繪製的巴基斯坦剛接收狀態的殲教-6戰鬥教練機二視圖 *****
巴基斯坦空軍黑色10828號殲教-6 *****
上世紀80年代,由於阿富汗戰爭的關係,巴基斯坦麵臨蘇聯駐阿富汗空軍的強大壓力,當時巴基斯坦是整個阿富汗反蘇遊擊隊的大後方,蘇聯空軍戰機也時常發動跨境打擊,對遊擊隊在巴境內的基地實施轟炸行動,當時巴基斯坦空軍的主力已經換成F-16A“戰隼”戰鬥機和中國提供的殲-7P型戰鬥機,早期隻是越境,因此巴基斯坦空軍也隻是采取驅離行動,之後雙方行動升級開始爆發空戰,根據巴方公布的戰績顯示:在1986年4月,第15中隊的殲-6戰機先後擊落過3架蘇-25攻擊機,其中一架的飛行員是日後成為俄羅斯副總統的亞曆山大.魯茨科伊。 *****
亞曆山大.魯茨科伊 *****
日光荏苒,殲-6戰鬥機在巴基斯坦空軍的服役生涯也終將走到盡頭,2002年3月27日,巴空軍在薩蒙吉空軍基地(這個基地從1979年開始成為巴空軍殲-6的基地,也是最後一架巴空軍的殲-6退役的地方)舉行了隆重的退役儀式,前任空軍司令努爾.汗和現任司令穆薩夫.阿裏.米爾(也是一位殲-6的老飛行員)還有中國空軍和中航工業的代表悉數出席。
阿裏.米爾在致辭時動情的說道:“我們來此聚會是為告別F-6,並歡迎F-7PG正式加入巴基斯坦空軍。在過去的36年裏,F-6出色地完成了巴基斯坦的防空任務,所有巴空軍駕駛過F-6的飛行員都認為能駕駛F-6是他們一生的榮幸。在我飛過的戰鬥機中,我想說,飛F-6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紀念的。F-6的36年服役曆史成了巴基斯坦曆史的一部分。”這段話可謂對F-6在巴基斯坦服役生涯最好的注解。 *****
本廠長繪製的塗有中巴兩國國旗紀念塗裝的黑色10434號殲-6二視圖 *****
參加退役儀式的還有4架噴塗著巴中國旗的殲-6戰鬥機進行了最後的飛行表演,隨後殲-7PG也進行了表演。這是傳承的象征:象征著殲-7PG接過殲-6的接力棒繼續守護著巴基斯坦的天空。 *****
這就是在退役儀式上噴塗中巴兩國國旗的10434號殲-6 *****
噴塗中巴兩國國旗進行最後告別飛行的10434號殲-6被保留下來,陳列在薩蒙吉空軍基地入口處供人瞻仰。訴說著這一型偉大的戰機在巴基斯坦的偉大經曆,以及中巴兩國友誼的見證。 *****
退役後陳列在薩蒙吉空軍基地門口的10434號殲-6 *****
性能數據
機型:殲-6戰鬥機
製造廠商:沈陽112廠
乘員:1人
長度:12.54米
翼展:9.04米
高度:3.885米
空重:5447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8824千克
最大有效載荷:1953千克
發動機:兩台渦噴-6渦輪噴氣發動機,單台推力25.5千牛,加力推力32.5千牛
最大飛行速度:1450千米每小時
最大載重航程:1390千米(機內燃油),2200千米(帶副油箱)
軍械:3門NR-30型30毫米固定機關炮(機頭下方1門,機翼根部2門,備彈201發),兩個翼下掛點可選掛50-250千克炸彈或火箭彈發射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