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軍與袍哥zt

來源: 2020-04-02 18:37:59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國民黨在國內戰爭末期,寄希望於遷都來達到與共產黨部隊繼續抗爭下去的目的。蔣介石充分利用川西袍哥的人力和物力來對付共產黨。國民黨吸收大量袍哥加入到抗拒解放軍的武裝反抗軍,其中尤以五期“遊擊幹部訓練班”最甚,學員幾乎全是袍哥。袍哥武裝不僅僅在四川有,各地成立的反共救國軍、遊擊挺進軍等也滲入了相當數量的袍哥分子。

解放戰爭勝利後,新中國成立,四川地區的國民黨殘餘策劃了一次叛亂,劉文輝組織策劃執行了這次叛亂,叛亂主力就是袍哥。而劉文輝就是大地主劉文彩的弟弟,劉文彩又是當時當地袍哥的主要幹部。

國民黨內部並不是很純粹的軍人,其中摻雜著很多反動黨團及封建迷信組織。起義後的國民黨第7兵團2. 3萬人,查出其內部的各類反動、封建組織竟達75種,有4058人參加。川軍中的袍哥組織更是門戶繁雜。“在第16兵團,兵團副司令、第47軍軍長和3個團長均係袍哥大爺,全兵團有近半人員參加了袍哥組織。”袍哥範紹增的“國防挺進軍”直接就全是活脫脫的一個袍哥武裝。

軍閥的部隊和袍哥組織之間存在著相互滲透、具有交集的關係。袍哥成員參軍,軍隊中又成立袍哥組織。然而,軍閥要控製這個龐大的民間社會組織,並不能全然依照軍隊的紀律來管理。軍閥們調度和控製袍哥為己用的方法與最初招募的方法一致,需要因地製宜。那麽,“袍哥義氣”就成為了一條不成文的軍紀了。

軍閥頭目通過為袍哥組織提供食宿,善待袍哥大爺和主要人物等方式來拉攏和結義,那麽袍哥人員按照會規就會以個人性命來為軍閥拚取勢力範圍。每打一次內戰就要擴編一次隊伍”。上世紀30年代初,在川軍30多萬的龐大部隊中,袍哥所占比例就達到了1/5。

軍閥混戰雖然致使部分軍閥被削弱或終結,但是大軍閥如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劉湘的力量並未受戰爭的多大損失。所以40年代時期,袍哥對軍隊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所做的調查中顯示,袍哥在川軍部隊中比例就占到了60%,在個別軍中的比例更甚。如鄧錫侯部的九十五軍“袍哥公開在全軍合法存在,僅軍直及一百二十六師袍哥成份約占90%,六七三團五連一百一十四人中袍哥有90人,全軍7個團長,袍哥大爺即有6人。在全軍占統治地位的袍哥勢力,袍哥組織成為統治部隊的有力工具”。

然而,軍隊中的軍官一樣存在袍哥當政的情況。例如軍閥田頌堯就是有名的袍哥頭目,他就是袍哥的強硬後台。用一件發生在1933年的事情來證明袍哥軍閥如何招募袍哥成員入軍。時年,田指使其弟田澤孚組織三台、鹽亭、間中、蒼溪、巴中、通江、綿陽等七縣的袍哥組織成立了“武德總社”。田辭職返籍後,即以“武德總社”大爺身份統領這七縣袍哥,稱霸一方。“總社在成都,支社三十餘個,社員達十萬人。”袍哥的總人數根據推測可以達到1700萬,是名副其實的民國“第一黑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