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歲月:北京人家裏請客,上海人外麵請客

來源: Y自然流露Y 2020-01-16 17:03:28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362 bytes)
本文內容已被 [ Y自然流露Y ] 在 2020-01-16 17:04:35 編輯過。如有問題,請報告版主或論壇管理刪除.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之際會想到民以食為天的道道,主人盡地主之誼,一頓宴請自是少不了滴。飯桌上酒過三巡,蒙蒙醉意中,情深意長,續舊話新......。中國人吃文化的真諦,就在推杯問盞美味佳肴之中,讓人回味無窮,也加深了主客的深情厚誼,多年後回想起來,依然恍如眼前。出國多年, 正是遵循好客之古訓,南來北往的朋友過此,都能念起與我們的曾經 -:)

請客沒問題,在哪請如何請就有門道了,不同時代不同生活背景也許會有不一樣的待客之道。我們成長的年代,正處於文革時期,大學畢業後北上工作老爸不少同學在南方,他們時常來京公幹,自然會找到老爸。印象中,叔叔阿姨們都會請到家裏, 之後老媽忙碌起來, 在那物質匱乏的年代,她盡力做好每一餐以款待遠方的客人,讓老爸麵子十足。家裏房子不大,北方的公房基本上沒有客廳, 因而飯桌都擺在主臥室裏, 一點隱私都沒有,不過那會也沒有什麽珍寶,也沒什麽可藏的。

請客的模式就是印象中父母的做法, 有朋自遠方來, 便餐也好大餐也好,定是在家裏的小小空間進行。與小朋友說起,發現那個時代在京城家家差不多如此。餐館在我們的印象裏與普通人的生活沒有什麽交集,到北展老莫(莫斯科餐廳)就是上天堂。我們所住的大院密集部區,印象中方圓十裏的餐館就兩三家,偶爾有的小食店也就買包子餃子餛飩之類,那會人們的收入可憐(青工好像才 15-16 元人民幣),到外麵請客之難是不言而喻的。

改革開放之後,物質條件有所改善,各種票證慢慢取消,個體國營餐館出現在生活區的周邊,也許延續以往的習慣,下館子依然不是北京人的常態。咱家也仍是老媽在家忙活招待各路的同學朋友,出外吃飯少見。上了大學之後,學校食堂一成不變的食譜差不多也是一吃就是四年,手頭雖有些零花錢,頭幾年也沒想過到外麵搓一頓,到了快畢業時,人開始活絡起來,一要好的上海同學就鼓搗咱與他到校外打牙祭,我們邊吃邊抱怨學校的夥食,哥們說在家時常下館子,有親友來肯定也在餐館招待,文革那會家裏條件過的去也是如此,我心說怎麽可能那?這梗就算埋下了。

過了一兩年,有機會到上海搞調研,暫住在親戚家一兩天,發現他們居住麵積如此窄小,到周邊走走看,人們住的地方確實與北京無法媲美,更別提那會棚戶區還沒有開始改造,可發現周邊裏弄小吃店確實不少。親戚請吃的第一頓飯就在門口附近的小吃店,經濟實惠,口味至今記憶猶新,飯桌上我說隨便家裏吃點就行了,人家說咱遠道來盡地主之宜是我們上海人講究,此外老實話家家地方就這麽窄,多擺張凳子都要動動腦筋,在家裏請人吃飯不是找難看嗎?

過往流金歲月,請朋友吃個飯各地區各有不同的禮數,均刻有時代的痕跡。國內現在不同了,物質豐富,“吃”是遍地開花,  請吃請喝在外麵擺台南北方一樣,就看你有多大的肚子。現在送餐更是方便至極,年輕人忙 “996”,  有家也不開火。有次走訪一對年輕的親戚家,他們訂了名店的外賣款待,進餐時,咱問家裏有沒有酸甜苦辣之調料,他們搖搖頭 -:)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