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曉陽 | 最自信的先鋒小說家馬原

來源: 路邊野花不採白不採 2020-01-09 13:43:47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26886 bytes)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

顧曉陽,作家、導演。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係,1987年赴日本留學,1990年移居美國。作品有《洛杉磯蜂鳥》等,馮小剛電影《不見不散》編劇,電視劇《花開也有聲》導演。

原題

小說家馬原

作者 | 顧曉陽

 

八十年代早期的一天晚上,北島來我家,帶來一位彪形大漢。大漢叫馬原,身高一米八幾,滿臉胡子,不修邊幅,一雙大而圓的眼睛透著聰明和漂亮。他是寫小說的,在西藏工作,回錦州探親,中途在北京轉車。北島介紹他在我家留宿一夜。我家在北京站旁邊,常有人來歇腳或借住。

馬原當時還沒成名,我對他一無所知。他斜靠在單人床上,我坐椅子,有一搭沒一搭地閑聊。他不善言辭,大概說是大學畢業後主動申請援藏,在拉薩。我的兩個同班同學情況跟他一樣,他都認識。他從上大學起周圍就有幾個小說癡魔,整天一起切磋技藝。說起小說,他忽然來了一句:“小說啊,應該寫得像《聖經》。”我聽了,立即斂衽危坐,對他刮目而視。這實實在在的幹貨,足夠我長久咀嚼。

臨走時,他留下一本《西藏文學》,裏麵有他一篇小說《拉薩河女神》,讓我看看。

這是一篇十足原創性的短篇小說,跟誰都不一樣,不是天才寫不出來。

再見麵,我第一句話就是:“馬原,你丫是中國第一。”

馬原也要看我寫的小說。看了第一篇,他說:“寫得真紮實。”再看第二篇,直言:“曉陽啊,你的小說觀念落後一百多年。”

我由是發奮,練筆幾十年,迅速縮短著差距。現在,離現代小說觀念隻剩下一百年了。革命尚未成功,同誌仍須努力。

當時,我給《醜小鴨》雜誌做編外編輯,每月10塊錢編輯費。馬原把他的中篇小說《零公裏處》給我,我發在了《醜小鴨》上。這是一篇自傳性小說,寫少年在文革中到北京“大串聯”的經曆。在我看來不算好,可能是與馬原本人的生活太近,他沒能處理好二者之間的關係。

我還相繼讀了《疊紙鷂的三種方法》《岡底斯的誘惑》等一批他的小說,佩服得五體投地。《岡底斯的誘惑》結尾是一首詩,他給我朗誦過,“對著不圓的月亮,我們唱著憂鬱的歌……”記憶猶新。

批評家們終於發現了馬原,把他譽為先鋒派小說的代表人物之一,“作家中的作家”,紅極一時。

朋友間有一些他的消息,聽到就記住了。比如:

他說:中國隻有兩個半作家,一個是北島,一個是馬原,半個是陳村。

顧城說有一次他去團結湖北島家,見樓門口立一壯漢,脫了鞋,把光腳踩在鞋子上。壯漢看看他,問:“你是顧城吧?”顧城點頭。壯漢自我介紹:“我是馬原。”“你也是來找北島的?”顧城望著壯漢的腳,“怎麽不進去?”壯漢說:“腳走熱了,晾涼,你們先去。”

多多在荷蘭見過馬原。他問馬原寫小說用不用懸念?馬原想了想,說:“玄機。”

在美國時,那是九十年代了,我從香港雜誌上看到說:馬原宣布罷筆了。

文人宣布罷筆,一般都靠不住,因為他們除了揮筆,也不會幹別的。所謂“殺人無力求人懶,千古傷心文化人”。做買賣則是自殺。

1998年冬,我回北京住在德勝門外一個酒店裏,阿堅和馬原來了。我認識阿堅的年頭更長。我與這二位都是君子之交,平時聯係不密,但心裏總是佩服著。要說馬原怪,那阿堅比他更怪。我打心眼兒裏喜歡怪人。

馬原說:“要是把我的小說譯成英文,跟海明威的放在一塊兒,也差不多少。”

還是那麽狂。

我討厭瞎混的,但有本事的人,自吹幾句不損大節。他誇自己時,總是那麽認真、平靜和執著,就像在闡述真理。我聽得津津有味。

我送他一本新出版的小說《洛杉磯蜂鳥》。過了些日子,他從南方(好像是珠海)打來電話,對小說稱讚了一番。馬原是不會說虛話的人,我自然是很高興。

2012年,在他宣布罷筆二十年後,出版了新的小說《牛鬼蛇神》。此時,他正隱居在雲南的大山裏,以同樣的自信,與癌症進行著較量。他自己設計建成了一座漂亮的紅磚住宅,同樣自豪。

我立刻買來這本書,一口氣讀完。然後在微博裏寫下簡單的讀後感:非常棒!深奧,但讀起來津津有味,實在是會講故事,會寫。

馬原語言素有魔力,這本書的語言比他20年前的更加精粹,在寫得最好的那些地方,簡潔樸素的幾行文字,讓人忍不住吟誦再三,韻味悠長。

書中的某些片斷,是他20年前小說裏寫過的。

但這不是問題。

問題是:社會的風氣變了,文學的風氣也變了。不論是寫先鋒小說的還是寫傳統小說的,都老了。他們的讀者也跟著老了,更要命的是,老讀者們現在隻看手機,不看小說了。

先鋒文學還是那麽好,但小說走上了另一條路。年輕人並非不看小說,隻不過是在手機上看的。有些人認為網絡小說是文字垃圾,不承認那是文學,進而宣稱文學衰敗了。也許說得對。但網絡小說分明是蓬蓬勃勃的,點擊量過億已不算新鮮事。也許,當今的互聯網,在某種意義上正等同於元大都裏的勾欄瓦舍、明清時期的市肆廟會。很可能,那裏麵在蘊育著什麽新的東西。

那就各自做自己能做的事情好了。

小說家馬原

馬原,1953年出生於遼寧錦州,1970年到遼寧錦縣農村插隊。1974年入沈陽鐵路運輸機械學校學習。1976年畢業後到阜新當鉗工。1978年考入遼寧大學中文係。1982年畢業後進藏,任記者、編輯。1989年調回遼寧,任沈陽市文學院專業作家。2000年調入同濟大學任中文係教授。

當代知名作家,曾是先鋒派的開拓者之一,其著名的“敘述圈套”開創了中國小說界“以形式為內容”的風氣,影響了一大批年輕作者。1982年開始發表作品,主要作品有小說集《岡底斯的誘惑》《西海無帆船》《虛構》等,長篇小說《上下都很平坦》《牛鬼蛇神》《糾纏》等。

顧曉陽閱覽室

顧曉陽:革命年代的記憶碎片

顧曉陽:洛杉磯的家被盜,

阿城哥幾個成了福爾摩斯

顧曉陽:洛杉磯,鄉愁變成了數碼的

顧曉陽:新兒女英雄傳

顧曉陽:顧城最後的日子

顧曉陽:懷念老同學吳方

顧曉陽:“窯洞”博士

顧曉陽:老革命詹富光

李梅:我眼中的顧曉陽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