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台灣老百姓的生活一角

來源: 2019-06-29 13:32:3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949年台灣老百姓的生活一角
 
     我五舅當時是台中糖廠的工程師,老資格集郵迷。有一次他和我聊到當時的集郵。他說,為什麽從日本投降到50年代初期的台灣郵票現在會這麽稀少、珍貴,除了沒多少人集郵外,還因為那時大家太窮了。台糖那時是全國經濟效益最好的企業,他的薪資是一個國軍團長的兩倍,每天的薪水也隻夠比一張寄往香港的郵票多一點。但到1982年我和他聯係上時,他已退休,有4個孩子,在台北市地產最貴的仁愛路二段買了一套180平方米的住宅。
 
   五舅原本在大陸有個正式訂了婚的未婚妻,是中國早期生理學泰鬥蔡翹的妹妹,才貌雙全。1950年(廣東已解放)她來到香港,五舅去香港會她。但當時陳誠已封島,她無法去台灣,香港也甚困難。隻好回大陸,之後於1954年和五舅協商解除婚約,各自另組家庭。蔡女士是我中學時的老師,因政治原因後來經曆非常悲慘。1988年台灣解嚴,五舅帶台灣太太回大陸為父母掃墓。我母親還安排他與蔡女士私下見了一麵。
 
      1981年我研究生畢業,工資提了一級。加上1980年40%的職工提薪,我原工作的楚雄州醫院非常照顧,在我去讀書不在楚雄的情況下還給我提了一級。所以我留校後的工資比同科室的一些文革前大學畢業生都高(當然比部隊團長要低很多)。記得每月也就70元左右。那時我聯係出國來加拿大,一封航空信郵資1元6角。此種情況與台灣1949年差不多。現在大陸的生活情況,雖然比1982年的台灣仍差一些,但差距卻大大縮小了。
 
     假如兩岸將來能和平統一,我將是大收益者,隻因為五舅將他的全部郵票都送我了。請參閱:《我擁有的台灣郵票及其故事》。大陸現在有多少集郵者?據官方消息,目前全國有集郵會員300萬人,並據此推算集郵人口在1000萬人左右。兩岸統一後,台灣郵票的需求量將不可估量,而現存貨(尤其是50年代以前的郵品)又極其稀少。起碼要漲價數倍。那時我吃酸奶就不用舔瓶蓋紙了。
 
    一個統治者,不管他是皇帝,還是總統、主席,其功績或劣績,不在於他有多能幹奪得了政權,而在於他治下的人民日子過得怎麽樣。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奪取政權隻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那麽,後來的9999裏另9999步,他是怎麽走的呢?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