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知乎上看到一種說法:末世到來,權貴們更加拚命撈取財富和權力儲存過冬糧。意思是王朝末世要來了,大小官員們想通過貪腐撈取資本,為將來向新政權跳槽或者割據地方做準備。
看似有理,實則不然。
三國、隋唐與明滅亡後,是有很多的官員與豪強在新王朝繼續打工,然而別忘了,曆史上不但有同階級內部的新舊政權交接(包含異族的同階級),還有農民起義!
張角、黃巢和李自成們可不會給這些權貴跳槽的機會,且看黃巢入長安後的“天街踏盡公卿骨”,李自成烹殺福王朱常洵,然後入北京拷掠明朝的大小官員。就連已經轉變階級立場的朱溫(先是黃巢小弟,後投靠朝廷),也製造了驚人的“白馬驛之禍”,唐帝國的關鍵朝臣被掃蕩一空。
農民起義之外,統治階級內部的交接呢?再看三國時期,袁氏家族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然而最後袁隗袁術袁紹一大家命赴黃泉;馬騰、公孫瓚、劉虞、劉寵或為強勢軍閥或為漢室宗親,最終一個個死於非命。這種代價,和貪汙的快感比起來,真的很爽嗎?
如果不幸碰到北魏朝的爾朱榮這樣的極品,搞一個“河陰之變”,作為舊朝的臣子幾乎是死定了。史載爾朱榮掌權後將北魏皇室、鮮卑貴族和漢族朝臣召集在一起,一聲令下之後,如狼似虎的軍人砍下了一千多個權貴的腦袋,史書稱之為“衣冠塗地”。平時高高在上錦衣玉食的王孫公子與公卿大臣,向羔羊一樣被爾朱榮手下的將士屠殺。跳槽?割據?嗬嗬,亂世中老天得給你這樣的機會啊!
總之,作為統治階級,王朝崩潰永遠是他們最大的風險,他們的財富、權力、地位,十有八九會在亂世中一風吹,覆巢之下,能夠成為完卵的永遠是少數幸運兒。說官員們不在乎王朝滅亡,有能力給自己找後路的理論,根本站不住腳。
02
曆史的有趣在於,一個王朝的最終結局,都是會滅亡,然而拋開事後諸葛亮,滅亡的時間永遠無人能預料。
漢武帝晚年,因為國家長期對外征戰,外加朝政積弊,天下流民四起,饑荒遍地,人口竟然減少了一半。即便這樣,漢武還大搞巫蠱之禍,讓長安城血流成河。時人稱之為“亡秦之跡”,這是像秦朝一樣要滅亡的節奏啊!
然而西漢不僅撐過來了,還延續了近一百年。
再看隋煬帝楊廣,老爹給他留下一個開皇盛世,政治穩定,吏治清明,經濟富足,軍事上先破突厥,後滅吐穀混、林邑,這個攤子夠好了吧,大唐盛世不過如此。
然而楊廣即位十四年後,隋朝亡!
是的,都知道貪汙腐敗、魚肉百姓,這樣胡搞下去王朝會完蛋,秩序一旦崩潰大家都會死翹翹。可是王朝到哪種地步會滅亡呢?到什麽時間會滅亡呢?
天知道,皇帝不知道,大臣們更不知道。
再說了,偌大一個帝國,必然是非常皮實,經得起折騰的,事實也一再證明如此。所以用“末世崩潰”的說法來嚇唬官員們不貪汙,往往是沒效果的。很多王朝滅亡的前夜,統治階級依然在紙醉金迷,混不知大禍將至。僥幸心理也罷,麻木不仁也罷,雪崩沒有到來時,大家都會沉浸在集體狂歡之中,無人擔憂害怕。
何況,我不貪,大家都貪,國家依然會走向深淵,那麽我不貪的意義何在呢?你看我,我看你,最終還是一盤死棋。
03
如果說貪汙會導致亡國,統治集團出於自身利益也不該貪汙,那麽土地兼並更該是讓人摒棄的作死行為。
縱觀二百年以上大王朝的覆滅,一大半都與土地兼並有關。一到災荒年,地主、貴族就抓住各種機會賤買農民的土地。農民為了活命,不得不出賣土地換取救命糧,災年過去後,土地沒了,隻能做佃農或流民。一代代積累下來,富者阡陌連田,貧者無立錐之地。看曆史記載,一個大王朝到了晚期,必然是災荒遍地,流民四起。而流民,就是農民起義和地方叛亂的肥沃土壤。李自成當年被官軍打得隻剩十幾騎,一年後變魔術一樣又有了幾十萬大軍,就是因為有無數的流民做他的兵源。
可既然知道土地兼並的惡果這麽大,地主權貴們會畏而遠之嗎?不會的,恰恰相反,一到災荒年,大大小小的地主們都會一擁而上,拚命吸取農民的膏血。什麽,你說這樣會亡國?管他呢,亡不亡將來再說唄,哪那麽容易亡的,再說不是還有朝廷嘛。
撈錢是個人的事,阻止國家傾覆是朝廷的事。而朝廷是一個集體抽象的概念,人人都是一份子,大家都要負責任,往往成了所有人都不會負責任。
再者利益有長期短期之分。保持政權穩定是長期利益,損公肥私大肆撈錢是短期利益。你選哪個?大部分人都會選後者,尤其長期利益比較遙遠且虛無的情況下。
好比現在全民炒房,大家都知道長此以往下去樓市可能會崩潰,說不定會吃當年日本人吃過的苦頭。可一個普通人手裏有了幾十萬閑錢,往往還會義無反顧地投資房產。總之,先顧眼下;總之,上麵還有國家。(陳述事實,非批判)
04
最後延伸一下,對政權造成最大傷害的並不是貪汙本身,而是衍生出來的腐敗。
明朝末年,陝西遭災,崇禎皇帝東拚西湊,弄了二十萬兩銀子去救災。結果銀子一出京城,就被貪掉了好幾萬。路上經過層層盤剝,地方官員的層層揩油,最終用到災民身上的剩了多少?幾千兩……
貪汙到這種地步,已經夠可怕了吧。然而最可怕的在後麵。崇禎大怒:知道你們不是好東西,可TM的做人得有點底線吧,這事辦的也太混蛋了。於是下令嚴查。結果呢,查來查去,官官相護,大家平時搞搞黨爭沒問題,這種關鍵時刻一定要團結起來,一致忽悠皇帝!最終的結果,抓了幾個小魚小蝦做替罪羊,主要負責人全部逍遙法外。
這就是腐敗的惡劣後果。貪汙幾十萬、幾百萬的銀子,這個大坑帝國還填的起;然而失去了監察、懲處官員的能力,沒有了基本的行政控製力,朝廷就像奔跑在山路的脫韁馬車,墜崖隻是個時間問題!
就像當年的武昌起義,看似大清動用全國力量,沒能鎮壓住武昌一隅之地。實際是深入骨髓的腐敗,讓清廷失去了對地方的行政、人事與軍事的控製力,政令不出紫禁城的情況下,自然是黃龍旗落地。
腐敗到極致,還會產生更加戲劇的後果
大明滅亡前,崇禎皇帝幾乎用哀求的語氣讓百官捐款,總之,皮之不存 毛將焉附,大家有點大局觀,結果人人哭窮,沒有一個官員願意主動捐。這裏麵,當然包括憂國憂民道德高尚的東林黨。
李自成進京後,手下大將劉宗敏用酷刑拷打逼迫高官勳貴,一下抄出了七千萬兩銀子……
無獨有偶,大清藥丸時,隆裕太後哭著讓百官親貴捐錢籌軍餉,總之,大清要是亡了,你們的財去哪發啊。滿朝的百官親貴依然鴉雀無聲,一毛不拔。
官員不出血,皇帝就沒辦法了嗎?為什麽不讓錦衣衛、禁軍去抄家?很簡單,王朝末期的皇帝已經沒有這種能力了。
崇禎募捐失敗後,把眼光瞄向了自家親戚,武清候李國瑞。因為李家之前兄弟為財產內鬥,搞出了大新聞,外界都知道李家有錢,崇禎便逼著李國瑞捐款二十萬兩銀子。
結果李侯爺開始了頂級表演:將自家的古玩字畫、桌椅家什都拉到集市上去賣,甚至拆了自己的房子,表示我家為了朝廷已經家破人亡,實在沒錢可捐了。當然,在這之前,李國瑞將財富都藏了起來。
崇禎被惡心壞了,一怒之下六親不認,取消了李的爵位。結果皇親外戚人人自危:皇帝太缺德了,這是人幹的事嗎?
於是沒過多久,崇禎的皇五子,一個小孩,在夜裏做了個噩夢,幾天後死了。死前嘴裏喊著崇禎爺爺萬曆皇帝母親的尊號,說崇禎對親戚太苛刻。
崇禎被嚇壞了,作為一個成年皇帝,他自然知道孝定皇太後顯靈的說法是唬人的。然而自己兒子離奇地死了,這是真的。根據種種跡象推測,皇五子極有可能是被外戚們買通宮女太監給嚇死的。然而再追查下去,恐怕自己的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證,於是不了了之。
這就是腐敗到極致的後果,皇帝不但沒能力逼著下麵的既得利益集團為國家出血,甚至動用一點強硬手段,馬上招來他們的凶狠報複。而皇帝本人呢?隻能打落牙齒和血吞。總之,管不住勳貴,管不住百官,管不住自家親戚。甚至被當作奴仆的宮女太監,被稱作走狗的錦衣衛,都沒信心去管。因為他們也隨時有可能倒向另一邊。
到了這種地步,皇帝也隻能悲哀絕望地看著大廈將傾,偌大的江山一步步走向毀滅,最終徹底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