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留下的莫高窟照片,彌足珍貴! (組圖)
這組圖片來自《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敦煌石窟),由法國漢學家伯希和編著。
全書共六卷,收錄1908年伯希和考察團從新疆進入敦煌所拍攝:莫高窟外景、洞窟(約一百八十二窟)彩塑、壁畫等照片。
就敦煌石窟而言,最早進行全麵詳細的考察,當屬1908年法國人伯希和帶領的考察團的工作。
1908年2月25日伯希和考察團從新疆進入敦煌,他們來到莫高窟以後,進行洞窟的編號、測繪、攝影和文字記錄工作。
伯希和 Paul Pelliot
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是一位法國語言學家、漢學家、旅行探險家和敦煌手卷專家。1878年5月28日出生於巴黎,1887年畢業於法國東方語言學院,1900年被派往法屬印度支那的法國遠東學院工作。
伯希和是語言天才,精通13 種外語,而且博聞強記。他與中國學者交流, 得力於漢語能力強和熟知中國學術。他是傳教士以外,西方漢學界中罕有的能講流利北京話的學者。
利用流利的漢語和豐富的中國曆史文化知識,伯希和1906--1908年曾活動於中國甘肅、新疆一帶,對新疆的喀什地區和庫車圖木舒克的脫庫孜薩來以及甘肅的敦煌石窟,進行了廣泛的考察。
1907年12月中旬又從烏魯木齊出發,於1908年2月24日到達敦煌。伯希和從敦煌莫高窟劫走六千餘種文書,此外還有二百多幅唐代繪畫與幡幢、織物、木製品、木製活字印刷字模和其他法器。他將所劫文物全部運往巴黎,同時詳細查看了所有洞窟,對每個洞窟作了描述, 特別是詳細記錄了洞窟中的壁畫題記。正是由於伯希和在敦煌的考查, 他所拍攝的莫高窟的照片有著重要的史料價值。此舉使之聲名大噪, 對於奠定其在國際漢學界的地位起到重要作用。重返河內後,從事初步整理工作及考古報告。
莫高窟開鑿於前秦建元二年,曆經北涼、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個朝代,是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性佛教藝術寶庫。現尚存492 個洞窟,保存了世界上最好最完整的佛教藝術。伯希和曾說過:“千佛洞(莫高窟) 是中亞及東亞古文化整體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敦煌處在中國文化與西方匯合的前沿陣地,因此它使得亞洲古代諸文明與遠東貫通, 正是通過這塊綠洲,昔日最偉大的旅行家橫穿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