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時代城鎮和農村的集市貿易(ZT)

來源: 2025-04-07 06:05:15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毛澤東時代城鎮和農村的集市貿易(ZT

以下這個文件是毛時代城市集市貿易政策的主要法規: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嚴格管理大中城市集市貿易和堅決打擊投機倒把的指示》(一九六三年三月

這個文件認為:集市貿易具有兩麵性。城市集市貿易,如果掌握得不好,它的消極作用比農村集市貿易大得多。兩年來的經驗證明:城市集市貿易開得大了,就會給投機商販以可乘之機,販賣主要農副產品,套購工業品,倒賣金銀票證,內外勾結,城鄉串連,腐蝕職工,敗壞風氣,助長資本主義勢力的發展,給計劃市場帶來嚴重的危害,不利於社會主義經濟秩序和政治秩序的鞏固。

 

這個文件規定了如下政策界限:

  “(一)嚴格控製大中城市集市貿易的商品範圍。

   (1)糧、棉、油、煙、麻等重要農產品及其加工製品,計劃分配的工業品和手工業品,以及各省、市、自治區認為有必要禁止上市的商品,必須嚴格禁止上市。必須嚴格禁止倒買黃金、白銀和票證。

有的城市,經省、市、自治區黨委批準,暫時還允許農民在完成統購任務以後進城出售糧油的,也應當限定在供銷合作社設置的貨棧或糧食交易所成交,以便對買賣雙方進行嚴格的監督和檢查。

   (2)肉、魚、禽、蛋、蔬菜(包括薯類)、水果等副食品以及其他一些土特產品,主要由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經營。是否允許農民在保證完成國家派購和履行議購合同的前提下進城出售,允許哪些,不允許哪些,允許到什麽程度,由各省、市、自治區黨委決定。

   (3)有些小農副產品、小土特產品、小手工業品,如小魚小蝦、小水果、零星蔬菜、筐簍掃把、花鳥魚蟲,等等,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不便經營的,可以允許上市出售。”

按照這個文件,雞蛋屬於第二類產品,對這類產品的控製比一類產品鬆,原則還是統購統銷,在完成統購指標前提下,農民可以進城出售,但允許那些,不允許那些,允許到什麽程度,由各地方決定。

由此文件,就可以解釋為什麽不同人在不同地區對此事會有不同的生活經曆。

為什西木子和我生活過的三線工廠,可以買到農民來銷售的各種農產品包括雞蛋,因為這樣的事方便了工廠職工生活,工廠允許農民進廠銷售農產品。為什麽綠島所在城市可以從農民手裏買到雞蛋? 因為當地政府允許。為什我當“城管”的那個縣城不允許農民買雞蛋?因為當地政府不允許。在執行對第二類產品控製時,有很大地區差別。有良知的地方政府官員,會網開一麵,睜隻眼閉隻眼,有比較多的靈活性。而有“寧左勿右”思想的地方政府官員,就可能嚴厲打擊農民進城販賣農產品。

除了地區性差別外,應該還有時間性差別。比如全國學習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批判資產階級法權那段時間,全國對農民進城販賣農產品的活動肯定又會比其它時間限製打擊得更厲害些。

不過根據當時的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農民在計劃經濟集體經濟以外,個人進城販賣農產品屬於自由市場商品經濟,是資產階級法權,是產生資本主義的溫床,是走個人致富道路而不是集體經濟致富道路,總的政策是限製,控製,甚至打擊禁止。有部電影叫《青鬆嶺》,裏麵有個反麵角色叫錢廣,他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罪行之一就是利用趕車的便利,把山裏的榛子蘑菇捎帶到城裏去賣。

 

毛澤東時代的農村集市貿易大部分地區基本上是允許的,我記得60年代後期我在成都時,曾經和院裏孩子們騎自行車去附近雙流縣的一個農村集市幫家裏去買菜,那裏的菜便宜還新鮮。

不過有的極左那一套搞得比較凶的地區,連農村集市貿易也取消了。比如遼寧阜新地區毛遠新搞的哈爾套社會主義大集。哈爾套位於遼寧阜新地區。哈爾套大集,是一個有好幾百年曆史的著名集市貿易市場。文革中,毛遠新企圖用社會主義大集來取代傳統的哈爾套大集。網上資料介紹:“所謂“社會主義大集”,就是由當時的公社和大隊強迫自家菜園或自留地裏產出的農副產品集中拿到哈爾套供銷社,以國營價售出,目的是徹底絞殺已經變得非常蕭條的哈爾套集貿市場。正如“四人幫”的一名同夥所說,“社會主義大集堵住了資本主義的路,使我親眼見到了在社會主義國家裏資本主義市場鬧經濟危機和政治危機了”。據“大集”的參與者之一、當時的公社婦聯幹部施雅文等人回憶說,從1975年1月到1976年8月,哈爾套共組織了11次“大集”,被動員參加者最少的一次是300人,以後逐次增加到幾千人,最多的一次達到3萬人。農民趕“大集”是一種政治任務,參與者必須背著或挑著自產的黃煙、大蒜、席等農副產品和畜產品站成方隊,敲鑼打鼓、呼著口號從指定的街路遊行到指定地點。”

按照省份來說,消滅農村集市貿易搞得最厲害的是山西,因為山西有個大寨.

網上資料介紹:“與經濟上自力更生取得的微小成就相比,大寨“割資本主義尾巴”、“堵資本主義的路”的效果是顯 著的。農民自留地和宅基地旁邊自家的樹木,全部收歸集體。昔陽縣委以“社會主義商業要全麵占領農村市場陣地”為由,對集市貿易再次進行“大圍剿”。在“堵 不住資本主義的路,邁不開社會主義的步”的口號下,三令五申要縣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為學大寨“站好崗”、“放好哨”,對集市貿易要“管緊、管嚴、管死”、 “寧左勿右”。全縣集市貿易終於在1970年到1971年間被強行關閉,“三尺櫃台不平靜,一買一賣有鬥爭”、“一個雞蛋兩條線”的極左言論盛極一時。“ 賣雞蛋都上升到兩條路線鬥爭,荒唐之至。根據網上資料,山西運城地區直到1980年才恢複了農村集市貿易。

這是原文鏈接:毛澤東時代:城市農村集市貿易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