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女兒遊英國 (7) - 話說倫敦的橋,此橋非彼橋

來源: 2017-06-05 08:31:47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與很多遊客一樣,我來倫敦前把倫敦橋和倫敦塔橋搞混了,以為“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那首歌裏的橋和電影《魂斷藍橋》裏的橋都是下麵這座用輕盈的的藍色裝扮的橋。 於是我跟Uber司機說我要去 London Bridge,結果下來車傻眼了,麵前的是London Bridge地鐵站。 打開 google map 一看離我們想去的橋還要再走個十幾分鍾。 “這司機怎麽搞的,糊裏糊塗的”我一邊走一邊嘀咕著。 到了河邊就看到遠處那座漂亮的藍橋了,走幾步就有指向牌 “Tower Bridge 在前方”,這才有點反過味來,是不是我們自己把名字搞混了?

 

電影裏的藍橋是更古遠的滑鐵盧橋 (Waterloo bridge),得名於1815年英國打敗法國的滑鐵盧戰役。 之所以翻譯成“藍橋”原來出自《莊子·盜趾》中的故事:一男子名叫尾生,在橋下等一女子,結果女子失約,河水暴漲,尾生不肯走,抱柱子溺死。 而這座橋在陝西藍田的蘭峪水上,被稱為“藍橋“”。 從此後人們把相愛的人一方失約而另一方殉情叫做“魂斷藍橋”。 而電影中描繪了一戰時期美麗女子 Myra 為了忠貞愛情在這座橋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這部電影在當時的中國得到熱烈的追崇,顯然和中國的傳統的貞操觀不謀而合,而如今看來 Myra的選擇則讓人唏噓不已。

網上照片

 

歌裏唱的倫敦橋是另一座橋,千年來它倒塌過多次,但名氣卻至今依然不倒,它是泰晤士河上資格最老的橋。 早在兩千年前羅馬統治時期就在相對狹窄的河麵建立第一座橫跨泰晤士河的木質橋,羅馬人走後倫敦橋變得破爛不堪,後又被後來的占領者修繕和重建。 1014年倫敦橋被撒克遜國王的同盟、後來的挪威國王奧拉夫二世所破壞以阻擋對手丹麥軍隊兩岸的交通,據說那首歌謠就是那個時候開始流傳開來的。

後來的幾個世紀倫敦橋又毀於風暴和火災,13世紀初人們用石頭建了一個新的倫敦橋,上麵建了很多房屋和商店。

Drawing of London Bridge from a 1682 panorama

 

幾百年後狹窄而破裂的倫敦橋又被重建,19世紀初,一座新的倫敦橋由 John Rennie 設計,他兒子監工,加寬了橋梁以緩解橋上擁擠的交通。 

Rennie's New London Bridge in the late 19th century.

1967年由於倫敦橋不堪重負,不斷下沉,老謀深算的英國政府把它放到市場上出售,拿兩千年的曆史大忽悠,結果被美國人密西西比的企業家 Robert P. McCulloch 買去,把那麽重的破舊古董拆開標號,打包帶走。 英國人變廢為寶,大賺了一筆。 被拆散運裝的倫敦橋在 Arizona 州的 Lake Havasu City 落戶,在 Bridgewater Channel canal上被重新組建起來。 雖然Robert的行為當初受到很多質疑,好在美國老百姓也買這筆曆史賬,源源不斷地去看那座橋,成為城市一景,吸引了大量的遊客。 現在看來也是個 win win 的結果。

 Rennie's "New" London Bridge rebuilt, Lake Havasu City,

 

現在的倫敦橋於1973年落成,建成十年後又被一艘英國軍艦撞壞,這倫敦橋可謂是多災多難,看來那首歌謠的詛咒的能量不小啊,瞧這歌詞寫的! 倫敦橋前日又遭恐襲,這首歌還是不要再唱下去了。

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falling down.....

Build it up with wood and clay.....Wood and clay will wash away.....

Build it up with bricks and mortar...Bricks and mortar will not stay.....

Build it up with iron and steel.....Iron and steel will bend and bow......

Build it up with silver and gold.....Silver and gold will be stolen away.....

My fair Lady

從倫敦塔橋的上麵看最近的那座橋就是那個名聲及大卻看著不大起眼的倫敦橋。

 

倫敦塔橋 Tower Bridge 是倫敦的象征,它既不是歌裏唱的要倒塌的那座橋也不是《魂斷藍橋》的那座“藍橋”,它是1886年愛德華七世時期開始修建的,可以在一分鍾之內開啟,以便於大型輪船通過。

泰晤士河的水上交通比陸上交通擁有優先權,1997年這個規則曾讓來訪的克林頓總統的保鏢們虛驚一場。 當時克林頓的車隊經過塔橋時,塔橋按照慣例為一艘帆船開啟,結果把車隊一分為二,克林頓的座車不得不在橋前等候,搞得在場的安全人員非常震驚。 塔橋的發言人曾回應說他們有打電話給美國大使館,但打不通。

我們去塔橋的時候很幸運地看到了大橋開啟的一刻

 

聽說塔橋的二層有玻璃過道,女兒非要去感受一下刺激。 排了15分鍾隊買票,上去走了一圈也沒啥可怕的,比起上海的東方明珠那個嚇人程度差遠了。

 

各國遊客們很歡樂,各種擺

 

再在高處瞅一眼倫敦

 

 

下去走一走

 

 

一出來旅行我就是各種餓,在家的時候我的胃口就像處於暮年,吃飯有一搭沒一搭的,可一出門我那胃口就重煥青春,幹勁十足。 明明早上已經塞了滿滿的了,可沒一會兒功夫我就開始叫餓,要求找飯吃。 “媽媽,你怎麽又餓了”,姑娘被我搞我無可奈何,把她包裏的點心給我吃,那些甜食我平時是不碰的,但此刻也顧不得是不是junky了,隻管往肚裏咽。 

雖然這英國自己的飯不咋好吃,可倫敦這個國際大都市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美食。 從我們住的酒店走出兩分鍾就有有意大利的、日本的、中國的、葡萄牙的餐館,而其中我們最喜歡的就是意大利菜了,而意大利的麵條是我和女兒的首選,幾乎每次一去意大利飯店我都要點個海鮮通心粉,清淡又鮮美,再配上一杯白葡萄酒,人生那點快樂啊也不過如此......

 

我和女兒遊英國係列:

(6) - 倫敦街頭看景,國會大廈一探

(5) - 初見倫敦,在繁華與落寞中穿行

(4)- 走在鄉間的小路上

(3)- 最美鄉村 Bibury

(2)- 牛津和伊頓公學

(1)- 啟程, 溫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