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1976年上海南京路的舊時模樣

來源: 2021-08-12 10:34:4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1976年,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年份。在這一年裏人們經曆了許多驚心動魄的事件,中華民族也到了決定自己榮辱與命運的時刻。1976年也是一個劃時代的年頭,人們在十月裏歡呼勝利的同時,也在期待著一個嶄新的開始。許多人開懷暢飲,久違的笑聲又重新回蕩在了夜空之中。

上海作為中國最具現代化的城市,也隨著時代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曾經被大字報、大標語封住的南京路各大商店的櫥窗,又重新窗明幾淨,整座城市開始煥發出新的生機。

上海服裝商店,原名南京路時裝商店,現名上海時裝商店,是上海最大的綜合性服裝商店。開設於1956年,店址在解放前上海四大百貨公司之一的先施公司。最初以經營女式時裝和中式服裝為主,營業麵積為2000平米,職工363人。隨著發展,商店的規模和業務範圍不斷擴大,1966年改名為上海服裝商店,營業麵積也擴大到了3600多平米,一樓為女式服裝部和兒童服裝部,二樓為男士服裝部和來料加工部。上海服裝商店的一大特色便是自產自銷,除了自己設有服裝工場外,還與其他工場有著發料加工關係。

位於南京西路216號的大光明電影院,前身為大光明大戲院。1928年由潮州商人高永清與美國人合作興建。“大光明”三個字由現代著名作家,翻譯家周瘦鵑所起。1928年12月23日開業時,還特別邀請京劇大師梅蘭芳剪彩揭幕,被譽為“梅開光明”。現在的大光明電影院是1933年換到南京路重新修建,由匈牙利建築師鄔達克設計,建成時無論放映設備還是冷氣設施都是當時遠東第一流的電影院。1953年改名為大光明電影院,並於1958年引進了當時民主德國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新型放映設備、音響和銀幕,也是上海第一座寬銀幕電影院。

南京路則是1865年租界工部局正式命名的公共租界第一條馬路,俗稱“大馬路”。從20世紀開始,南京路上便流光溢彩,分外繁榮,逐漸取代了原本的廣東路、福州路成為了上海的商業中心。尤其是進入20世紀30年代,隨著先施、永安、新新、大新等四大環球百貨公司落戶南京路,更是讓南京路成為了全國商業的中心。

照片中的長城鍾表商店,其實就是上海鍾表業的百年老店亨達利鍾表行。它1864年由德國僑民霍普兄弟開設,一戰爆發後兄弟倆回國後被孫美堂、胡春泉買下,遷到了南京東路262號,並逐漸成為了鍾表專業大店。60年代隨著改名風潮的興起,要求去除一切帶有殖民地和封建色彩的舊店名,亨達利鍾表行也改名為了“長城鍾表商店”。

70年代上海也是中國黑白電視機的主要產地,尤其是以上海無線電十八廠所生產的飛躍牌電視機為代表。上海無線電十八廠前身為雲北電工電訊器材廠,主要生產的是繼電器、變壓器、儀表和電子管收音機。1966年正式更名為上海無線電十八廠。1972年的時候該廠研製出了23厘米黑白電視機,並於次年正式量產。1975年11月,國家更是投資630萬元,建成了麵積18266平米的電視機裝配大樓。從此,飛躍牌黑白電視機便成為了許多家庭的第一台電視機。

一晃45年過去了,今天我們再翻看這些70年代南京路的老照片,不知道又有多少人記得當初南京路的舊時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