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囧事:人對6歲以前的事一般都記不太清的。但我5歲時的這件事,由於實在太囧,以至於我不僅一直記得,甚至當時的場景細節 也都記得清清楚楚:那是家裏很平常的一次午飯開飯時間。上小學的哥哥在學校裏新學了個詞“鵝毛大雪”,就回來跟我得瑟:問我知不知道這個詞怎麽念? 我看了一下,確實有難度:後三個字問題不大,但那個“鵝”字是真把我難住了。 但是,這個但是,,我並未退縮。略做遲疑之後 還是語帶堅定地念出了5個字(天空飄來5個字):“我烏毛大雪”。 我念完後,全家人笑翻,平常比較不苟言笑的父親甚至笑出了眼淚。
這件事因為確實太囧而深深刻進了我相對有限的童年記憶。也算是應了那句老話:一個詞念錯,你如果感覺窘迫,那就是一次辨識錯誤,但如果你不覺得囧,那就是語言藝術。一句話一段文,哪怕念錯得再離譜,隻要你自己不覺得囧,你就是個藝術家(這個是抄笑果何廣智的段子(見下麵所附視頻 54:15 處))。
跑題說兩句脫口秀:跟唱歌一樣,脫口秀也很講求節奏感(語言的節奏感)。廣智絕對是這方麵的高手。該同學有一項神奇能力:幾乎每個梗都能在現場炸響。同樣的文本,一般人說來未必好笑,但被他說來就很好笑。比如他早先有一個理發的段子,內容很普通平常甚至可以說是相當的無聊,但被他說來就是很好笑。確實是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