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華憑什麽做到誌願軍的代司令

來源: 2025-05-22 17:12:52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鄧華憑什麽做到誌願軍的代司令

蔣聞銘

這一篇講鄧華。鄧華是四野除林彪之外,唯一有統帥才能,可以獨當一麵的軍事家。這個事林彪最了解,所以建立東北邊防軍,林彪的第一反應,是黃永勝才不勝任,必須調鄧華去。到了朝鮮,他表現出的戰略家的軍事才能,為彭德懷折服,所以即使陳賡來了,彭德懷也堅持讓鄧華做第一副司令。後來更是把整個誌願軍交到了鄧華手上。評軍銜,讓譚政做大將,就是扯淡,這個大將,怎麽著也該是鄧華的,當然他和粟裕一樣,一來資曆不高,二來當時和彭德懷走近了,得罪了林彪。所以他隻能是上將。

獨當一麵的軍事統帥的才能,最重要的,不是在握有戰略主動權的時候,打了多少勝仗,而是在主動權在對方手中的時候,如何應對,把這個主動權拿回來。這個時候不但要知進,而且必須知退。內戰時期的東北,最能體現林彪的軍事天才的,是開始的兩次撤退:一次三海關,一次四平,和接下來的三下江南,四保臨江。

在朝鮮,第三次戰役,毛澤東彭德懷中了李奇微的誘敵深入之計,彭德懷後來聽了鄧華的,主動停了下來。如果那個時候不停,下麵就是大災難。但是停下來,已經晚了,戰略主動權,已經轉到了美軍手中。

這個時候最重要的,是要打亂李奇微反攻的節奏部署,把主動權拿回來。所以就有了鄧華的西頂東攻的戰略。這個戰略的實施,非常成功。但是打到砥平裏,力不如人,踢到了鐵板上。鄧華的撤退命令,不但救了吳信泉,而且讓後麵誌願軍有能力在東線堵滯美軍。他的這個撤出的命令,為誌願軍爭取了後援的時間,從李奇微手中,拿回了戰略主動權。砥平裏是敗仗,但是那個撤退,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是鄧華的軍事才能的最高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