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作數學來學 -- 最創意的英文寫作提高三部曲

來源: 2020-07-11 06:12:13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英文寫作在美國社會的重要性,來美時間夠久的華人父母都清楚。美國在國家層麵是律師治國,因為國會大概永遠有一半左右的議員是律師。社會各個階層和方向,尤其以大公司大企業的高層領導和理事會為代表,被學商學法和其它文科出身的人所把控是司空見慣的事情。而這些所謂“leader”的最大共同特征就是交流能力都很強,能說會道是一方麵,寫作能力也當仁不讓,因為二者都是communication 這同一枚硬幣的兩個側麵。對於我們華人子女來說,學好理工可以容易保證飯碗,但學好英文寫作才能真正有機會進入主流上層;所謂治人和治於人的區別是也。

雖然知道其重要性,但如何讓子女甚至自己本人寫好英文,也是我們這些父母的心頭之痛。大多數人有兩個認識上的誤區: (1) 美國中上白人家庭父母的英文寫作都比我們好太多,所以我們小孩先天環境不足;(2) 我們一代 professional 華人大多靠理工背景來美,本來社會科學和人文知識背景就弱,在國內又是學的應試英文(早年還都是British English的底子),所以提高很困難;即使國內文科甚至英文專業出身,來美數年後,英文大多也鮮見明顯提高。這些其實都不能成為我們和小孩英文不容易寫好的理由;都是我們不敢走出自己 comfort zone的借口。

對我們外國人來說,提高寫作和口語有很大的不同。相對來說,口語提高需要外部條件比較高。即使一個基礎和資質都不太好的人,如果嫁了美國老公或者娶了美國太太,口語口音都會幾年內明顯提高。早年來美國大農村留美的大陸學生,口語提高普遍比較快,因為周圍華人不多,被扔進水裏必須學遊泳。而近年來很多小留,來美前用銀子堆砌出來的英文根基相當不錯,但來美後反而沒什麽進步,因為成天在小留圈裏混。

但寫作是完全不一樣的。任何人,尤其是理工背景好邏輯清楚的人,都可以通過係統地,有意識地持續學習來提高英文寫作。功夫下去了,三至五年內水平超過大多數教育良好的白人完全不是什麽難題。

為什麽這樣說呢?首先,提高英文寫作水平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大多數人,包括native speaker 的白人,說它是一個 life-time project,絲毫不以為過。既然進步的空間如此之大,那麽在一個比較低水平的層次,相對的好壞其實就沒有那麽重要了。
大部分的美國白人,即使受過大學教育,英文寫作也是非常差的。他們對語法(grammar) 和用法 (usage) 的掌握,大多似是而非,因為並沒有受過很好的訓練(後者幾乎完全沒有)。他們的詞匯貌似比我們多,但對重要基礎詞匯的各種細微處的理解和把握,其實也不比我們強,最多五十步和一百步之差而已。語法,用法,和對重要基礎詞匯細微處之掌握,都是靠功夫的,而且邏輯能力越強,就越容易效率高地掌握。簡而言之,把英文寫作的這一部分當作數學來學,不僅靠譜,而且高效,其實是我們的強項。

什麽是語法(Grammar)? “In its usual sense, grammar is the set of rules governing how words are put together in sentences to communicate ideas—or the study of these rules. Native speakers of a language learn them unconsciously.”(Bryan Garner)  基本語法主要是規則,規則就有內在邏輯聯係,而一提到邏輯,我們華人,行!作為外國人,我們其實是比 native speakers 有更大優勢來學好基本語法的,因為我們是 consciously 來學,對語法有敬畏感,把它當作一個大事;native speakers 很少有認真係統地學習語法的,而美國大多數學校也不認真係統地教,因為大多數老師本來就語法不強。

什麽是用法(Usage)? “The rules govern most constructions in any given language. The small minority of constructions that lie outside these rules fall mostly into the category of idiom and customary usage.  ...  The great mass of linguistic issues that writers and editors wrestle with don't really concern grammar at all—they concern usage: the collective habits of a language's native speakers.”(Bryan Garner) 用法比語法要高級,因為它們是 exceptions to the rules,沒有明顯規律可循,必須對各個要點逐一下功夫掌握,同時在實用中消化,鞏固。絕大多數native speakers從來沒有學過用法,都隻是通過社會大學來似是而非地掌握一點點。這就是為什麽絕大多數native speakers永遠都成不了一流的 writers的原因。這個課題也不是我們華人的弱項,隻是很多人和 native speakers一樣,連語法和用法的區別都還不知道而已。

為什麽學好語法和用法對英文寫作能力提高至關重要?因為它們對提高寫作最重要的能力—修改自己習作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和任何事物一樣,提高寫作能力不能超越其發展的必然階段。一個bad writer 到一個不僅非常strong,還非常 productive,非常efficient 的writer 之間有些什麽中間階段呢?一個非常漫長的階段就是一個good but not very productive writer。簡單地說,一個人具備了基本的條件(語法,用法,詞匯,布局謀篇,各種基本背景知識,足夠的思想,等等)後,可以寫出不錯的文章,但沒有辦法一步到位,往往第一稿質量不高,但通過多次修改精煉,可以把一篇文章雕琢成相當出眾的水平。這個過程是很花時間的,而且基本完全要靠自己的反複 self editing,而其中最大部分時間精力都是花在 sentence level 的 line editing。經常寫文章,才有可能有機會經常修改自己的文章。經年累月地反複鍛煉 self editing,特別 line editing,寫作水平才會持續進步,效率越來越高,productivity 越來越高。沒有人能夠超越這個漫長的階段,差別隻是快慢和時間長短不同而已。很坦率地說,我自己在這個階段掙紮了很多年了,忙的年頭進步不大,還可能偶有小小退步,但用功的時候還是有看得到的進步的。

要能夠 self editing,特別是 sentence level 的 line editing,必須要有強大的語法,和更強大的用法來做保障。好的語法可以讓你的句子不出明顯毛病;好的用法才可以讓一個正確的句子變成一個精煉又不失優雅的好句子。這兩項基本功不行,看著自己其實毛病百出的句子,完全不知問題在哪裏,還自我感覺良好,那還談什麽修改和提高呢? Garbage in, garbage out.

能夠在 sentence level達到很高水平(無論效率是不是很高,也就是無論是通過一兩稿還是通過五六稿來完成比較良好的句子),才有可能在 paragraph level 來討論布局謀篇。其實布局謀篇的功力,主要並不在英文或者純粹技術層麵上—那些都不難;難的是一個人的學識,見識,思想,和邏輯上麵。這些東西沒有,就沒有東西可以拿來布局,可以拿來謀篇。思想從什麽地方來?知識和學識是不可缺少的,但不是足夠的。必須要善於思考,有邏輯性地,不偏頗地思考,才能有比較有深度又不偏激的思想。

大陸來的理工男女,尤其我們這一代人,深受“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這種洗腦愚民思想的荼毒,骨子裏抵觸甚至蔑視社會科學,是非常可悲的事情。社會科學(包括經濟學,曆史,社會學,心理學,政治學,政府學,公共政策學,等等等等)不僅是科學,而且是非常困難的科學,遠遠難於自然科學。為什麽呢?它們都和人有關。而世界上沒有什麽比人更複雜,更難搞定的東西了。

我和一些朋友私下講過一個故事。我上法學院第一天就被強烈震撼了—一 個理工男,突然看見 eye opener。第一天我們上Torts課的時候,老師和我們討論當年美國政府修建金門大橋和胡佛大壩的事。多年前來美國之前,印象中認識的美國政府就是非常重視人道和生命的。比如一個人滑雪或者爬山,如果走失了,政府往往花極大代價去救援,不到山窮水盡不放棄,不惜成本。這給人一種錯覺,好像生命無價,起碼道義上是這樣—政府不能不這樣做,尤其對於美國這麽一個富裕的社會,世界頭號強國來說。但是,修建金門大橋和胡佛大壩,在當時的技術水平情況下,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根據統計就預先知道會死很多人。當時沒有人會有illusion 覺得這種項目不會有 casualty,而casualty 可以大致估算出來,而且最後結果基本八九不離十。生命不是無價嗎?不是一個走失的人都要不惜成本去救嗎?那麽,做為政府行為,在明知最後會死那麽多人的情況下,怎麽能夠批準這種項目呢?這算不算廣義上的 murder?這難道不是一個非常矛盾的事情嗎? 當老師提出這個問題讓大家討論的時刻,我立即被它的深刻擊倒了—如果不上法學院,我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思考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在耶魯法學院前院長,Judge Guido Calabresi 的1970名著,The Costs of Accidents: A Legal and Economic Analysis,裏麵有深刻分析。大部分理工男女,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接觸到這些思考。而事實上,法學院幾乎每一門課程裏,都充滿了類似級別的矛盾和挑戰性問題。去讀法學院前我讀到一句 cliché說,"What is law school?  It is a place to train you to be a better thinker. " 誠不我欺也。

基於以上種種認識,並因為今年病毒帶來的一個意想不到的機會自己在網上教授了一些 Usage 的課 (http://english.pandaipllc.com),我深深體會到我自己的孩子,也可能包括大多數類似華人移民家庭的孩子,其實在英文寫作上麵對的難題,遠遠超過數學。而在純粹的英文寫作問題之外,更大的問題是他/她們在學校這個小社會裏,和整個社會大環境下,麵對如何學會獨立思考的問題。我們都為中華文化裏優秀的部分驕傲,心底也渴望我們的孩子可以把那些東西繼承下去並發揚光大,希望他們能把中西文化各自優秀的部分完美結合體現出來。但是,這是非常困難的事情。我們的社區,在美國社會今天如此偏左的驚濤裏,實在是一葉無力扁舟,生存尚且不能保證,如何去憧憬那美好的願景?

我設計了一個比較完整的英文寫作學習的三部曲,從四年級開始(因為我家老二馬上四年級):

http://eegstudy.pandaipllc.com

第一階段:學習基本語法,一學年。

第二階段:學習各種用法,一學年。

第三階段:通過長期堅持閱讀學習稍稍偏右的華爾街日報,並每周對其中有商榷的一些句子進行討論和修改,來和高中生或者家長一起提高英文寫作水平並加深社會科學知識的廣度和深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後注:應家長要求,下周三 (7/15) 演示一次 line edit 華爾街日報: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JxC6rXDVurXMESMghIiju71qO-ov_cmmcrQBTznw8zyzKkQ/viewform

好久沒有來文學城了。您可能不知道我,但可能讀過我的這篇文章:

https://bbs.wenxuecity.com/bbs/currentevent/781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