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足感”與“匱乏感”的天差地別 在子女教育上的體現

來源: 2019-03-01 07:47:4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A person with an abundance mindset believes that there is always more of everything in life, whether that’s money, relationships, resources, opportunities, etc.

有豐足心態的人堅信生活中的每件事都可以源源而來,永不枯竭,不管是金錢,關係,資源,機會,等等。

Alternatively, someone with a scarcity mentality lives in fear that they are going to lose their time or money. Because they believe that there will never be enough, they are in constant competition to ‘stay on top’.

相反,有匱乏心態的人,永遠活在將要耗盡自己的時間和金錢的恐懼中,因為他們相信世上永遠沒有足夠資源和機會,所以他們必須永遠努力拚搏,才能永遠保持“人上人”的優勢。

===

華裔家長如果教給孩子太多的社會陰謀論,事事爭第一,競爭就是生存,這種大道理,其實就是把老一代在特殊的物質極度貧乏,文化鼓吹奴性,曆史苦難深重,政治令人窒息的環境中養成的scarcity mindset ,傳給了孩子。讓孩子在精神層麵上,充滿匱乏感,變成一個有錢的“窮人”。

 

而這種mind of scarcity 帶來的防範,攀比,嫉妒,惡性競爭,媚上欺下,乃至焦慮,對他人心理邊界都可能造成侵犯,在哪種社會都是很不討人喜歡的。

 

如果是因為現在客觀上的貧困造成這種匱乏感,那至少還能得到理解同情,甚至援助。但如果收入已經進入中上階層,在很多事情上有一擲萬金的底氣,卻還因為這種匱乏感,不去感恩回報貢獻整個社會,反而去和底層爭資源,和上層鬧革命,那就隻能被認為是吃相難看了。因而被美國中上層社會中絕大多數富有abundance mindset 的人,所側目,或者直白地說,所鄙視。這些人中,就包括名校管理層,畢業生,和畢業後做了本校AO的那些人。。。

 

從曆史角度分析,美國在文化上與英國一脈相承,又有所革新。英國的貴族製度的傳承,維係和排他,在沒有貴族體製的美國的體現,就是常青藤名校的錄取+圈子的篩選,傳承,和資源共享嘛。

 

藤校AO是啥?說難聽點,就是上層社會的守門人。確保進來的人,是同類,或者可以成為同類,或者願意通過服務同類而成為同類。所以必須同意遵循類似價值觀,說話,穿著,行為,聚會,社交,事業合作等不需言明的規矩。保證今後能共同決定上層建築,統治國家機器,保證群體利益最大化。

 

當然,在美國近70年的曆史上,這種精英統治現象有所緩解,觀念也在與時俱進,階層間的流動加大,我們華裔外來移民才有了更多上行的機會。但大體上,很多規則還是一樣的。

 

想讓孩子入這些人的眼,想自動實現中產到中上層的階級躍遷,想無縫鏈接地從勞力者成為勞心者,就要先搞清這兩個觀念在美國社會中的意義和作用,然後先讓自己的孩子,從意識形態上,真正精英化。 當然,家長自己如果同時努力,先成為精英,習得規則,廣結善緣,攢出孩子的天使基金,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助力。

 

所以說,家長的學習能力,可以是孩子的台階起跑線最大助力,也可以是瓶頸掣肘越不過去天花板。。。

 

補充閱讀: https://www.google.com/amp/s/projectlifemastery.com/abundance-mindset-vs-scarcity-mindset/a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