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棗的年代

來源: 2023-09-27 21:09:19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79年開始。

 

?很快翻完了幾百本連環畫,看完了《天方夜譚》、《堂吉訶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西遊記》,半部《封神演義》,一大堆凡爾納的《海底兩萬裏》等等,安徒生的童話、《紅岩》、《林海雪原》,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和《我的大學》三部曲,亂翻了法國的一堆老小說家的書,無法看下去。

 

八十年代前半期就突然轉向了文學期刊。

 

現在想起來,應該是全部的頭部刊物應該一種不拉,幾乎期期讀完。有《小說月報》、《小說選刊》、《人民文學》(應該是最不喜歡的)、《收獲》(最愛)、《花城》、《當代》、《十月》、《芙蓉》、《鍾山》、《時代的報告》、《解放軍文藝》、《世界文學》、《譯林》。真不知道那時怎麽會有那麽多的時間,可能是頭一份趕上九年製改十二年製的,又還卷得不厲害,所以在搞完了各種競賽培訓,玩了少年宮的無線電班,看了無數電影之後,居然看能看了這麽多刊物。

 

然後到了八十年代後半期,有了一個很好的圖書館,而且《收獲》、《世界文學》影響了我的口味,轉向重點讀現代文學流派的作品,應該是把當時國內那第二號圖書館裏能找到的全部中國先鋒青年作家和國外作家的全中譯本讀遍,尤其是德、法兩國的現代小說和戲劇、美國垮掉的一代、拉美文學爆炸、蘇聯的新文學。

 

另外就是?八十年代中後期國內那陣編譯文化叢書的出版狂潮,經濟、政治、社會、哲學、人類學,還有武俠。幸虧我是在一個最寬鬆自由的學校裏念了一個最不象理科的大雜燴理科專業,基本是上了一年半還算老實的學後,就開始大量逃課,所以能看這些亂七八糟,最後還能畢業。

 

八十年代末,?風雲突變,執意去了最偏遠的地方,工作之外,除了和小夥們喝酒和姑娘們喝茶,除了背字典備考,就是僧侶般的日子裏,用隨身聽聽著崔健、瑪當娜、海頓、巴赫、莫劄特和柴可夫斯基,讀商務出的漢譯古典名著,比如亞裏斯多德的《物理學》、修昔底德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史》、《回憶蘇格拉底》、《奧義書》、《金枝》、《理想國》等等遙遠的古籍。

 

然後,就是洋插隊。一麵是麵包的問題變得更實際了,一麵是生物鍾的警告?讀閑書嘎然而止。記得的就三本,一是號稱站街女手提包裏都有的霍金的那本《時間簡史》;一是重讀了當年令我心潮澎湃的克魯亞克的《在路上》,居然發現已無動於衷;最後是了了一個幾十年的願,咬牙切齒地讀完了普羅斯特的巨幅裹腳布《追憶似水年華》,感歎自己怎麽就對一個形影自憐的法國病人念念不忘了這麽多年。

 

從此,隻有了手機垃圾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