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B 失敗了
德國多特蒙德一家博物館的一位女清潔工在打掃展廳衛生時十分敬業,不放過每一個角
落。展廳中央一個看似像木架似的物品下有一個盆,這位清潔工也認真地把盆裏盆外擦
幹淨。誰知,這一擦,毀了展覽的靈魂:德國已故藝術家馬丁・基鵬貝爾格(
Martin Kippenberger)的作品。這一作品的保險金額高達80萬歐元。
基鵬貝爾格的這件作品屬木架結構,高約2.5米,木架下麵有一個黑色小盆,盆裏有白
色粉末。整個作品的主題是"當屋頂開始滴漏時"。那個黑色小盆裏的白色物質體現的是
從屋頂滴落下來的液體。而博物館的這位女清潔工顯然是沒有把其當作是藝術創作的一
部分,則想當然認為,這個盆裏落了灰塵,所以把盆裏外擦拭幹淨。
這家博物館的館長維騰格爾教授(Kurt Wettengl)對所發生的意外既感到尷尬也感到
氣憤。他對媒體表示,一個展館如果破壞了展品,就意味著這家展館的聲譽毀於一旦了
!這位館長無法解釋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意外,因為:"對於博物館的清潔人員是有嚴
格規定的,什麽地方可以打掃,什麽地方不可以。在展品周邊地方不能擅自打掃,更不
許觸摸展品。"目前80萬歐元的保險金額由誰以及如何支付,還有這位清潔女工將承擔
什麽責任,外界尚不清楚。
介於"藝術"與"垃圾"之間
類似這樣讓人有些哭笑不得的"藝術事故"德國以前也發生過一些。最知名的是1986年德
國藝術家約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在杜塞爾多夫展出作品"油脂角落",將
一大塊油脂放在房間角落裏融化數天。結果展廳的一位工作人員把地上的一些油漬擦洗
幹淨,卻不知破壞了藝術大師的整體創作。當時這一意外造成的經濟損失4萬馬克。
2007年德國卡塞爾文獻展期間,卡塞爾城市清潔人員撕掉了貼在機動車行駛線上的白膠
條。卻不知這是行為藝術家羅森菲爾德(Lotty Rosenfeld)以縱橫白線意味十字架,
紀念1979年智利反抗獨裁者皮諾切特的死者的藝術作品。
新近在多特蒙德發生的這出藝術杯具找來不少跟貼評論:"不就是一個破盆麽?再放回
去不就行了?""藝術本來就是相對的,有人認為的藝術,其他人認為是垃圾。""藝術家
是否該想想,創作一些讓大眾能懂的作品?""糟了,納稅人又要買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