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六年的間諜生活,蘇迪想回歸平常人的日子。

來源: 2025-11-18 06:46:4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得乎?。。。。。能做到嗎?

 

一代名相李斯臨死前對兒子說“吾欲與若複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
我想和你再一次牽著黃狗,一起出上蔡城東門去追逐狡兔,還能辦得到嗎?這就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個“黃犬歎”
 
(受命於天,即壽永昌)
傳國玉璽,李斯親筆的鳥篆。書同文車同軌,度量衡統一,從李斯之後,大一統的思想深入人心。按老槍講話,即便是一個不入流的混混,在他最得誌的時候,也會有“混一天下、並吞八荒”的偉大誌願。
李斯對中國文化的貢獻無法用言語形容。
 
第二個是陸機,他爺爺陸遜在夷陵火燒連營七百裏,打的劉備滿地找牙,最後餓死在白帝城。他老爹陸抗,鎮守西陵二十年,西晉不敢越雷池一步。東吳滅亡後,陸機兄弟北上洛陽,“文才傾動一時”。可惜,技止此爾。陸機真的應該隻當個文人。
後來在八王之亂中投靠成都王司馬穎,作為主帥大敗於鹿苑之戰。宦官趁機汙他謀反,陸機臨死前歎息:
欲聞華亭鶴唳,可複得乎!
他爺爺被封為華亭侯,華亭是他家祖傳的封地。這就是典故“華亭鶴唳”的由來。
 
(在度娘查“華亭鶴唳”,居然得到這麽個畫麵,這誰呀!)
nirvana
(in Buddhism) a transcendent state in which there is neither suffering, desire, nor sense of self, and the subject is released from the effects of karma and the cycle of death and rebirth. It represents the final goal of Buddhism.

 

再下一個是唐朝的李林甫,史稱“口有蜜,腹有劍”,為唐玄宗做宰相十九年,將大唐王朝由鼎盛帶往衰敗。他兒子李岫是將作監(建築部長),有一次隨父遊園,看到役夫拉車吃力地走過。
李岫憂鬱地對父親說:
大人久處鈞軸,怨仇滿天下,一朝禍至,欲為此,得乎!
均,是做瓷器時旋轉的那個托盤,又平又穩,一均是三十斤,(見成語千鈞一發)。軸,就是帶動均旋轉的那個軸。做 China 必須有均軸,引申為國家重位。
父親大人您久處國家重位,怨仇滿天下,一但某天失勢,想當一個這樣的役夫,能做到嗎?!
李林甫無奈地說:“勢已如此,將若之何!”不久之後就在驚慌恐懼中去世,安史之亂也在兩年後爆發。

 

 

最後一個應該是張光晟,留下了“第一莫做,第二莫休”的成語。從此以後,這個“得乎”體就不再驚世駭俗了,變成了一種常識,一種你在做初一的時候,就應該想到的十五。
 
佛雲: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
所以,當新來的在笑壇發出第一個跟帖的時候,就應該想到以後會跟大家相濡以沫  ---- 就是互相吐口水。
 
 
史海沉勺,小了點,算挖耳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