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個幼兒園幼年發小兼小學中學同學,外號:小死耗子。
他於學齡前得此外號,一直背到小學畢業。
我家住在大學的職工大院裏,建國後新建的大學,教職員工來自全國各地,沒有本地人。可以這麽說,包含了除少數民族省份自治區的所有地方的人。
70年代的糧食輔食供應還是配給製,買肉,豆腐,雞蛋都憑票。有老鄉挑著擔子偷偷來大院來賣自己抓的魚,這種行為叫投機倒把。
雖然也經常吃肉,但不會放開了管夠。總之吃肉比較奢侈。好像那時候肥肉比瘦肉貴,肥肉可以熬油,作為植物烹調油的補充。脂肪的熱量高啊,還可提供更多的能量。
有一天我這個發小去另一個小夥伴家玩,晚了就留在家裏吃飯。他家的家教比較人道,放養式。所以他從小膽子大,調皮。要是我家,我媽規定不許跑遠,在她眼皮子附近,天黑前必須回家,必須回家吃晚飯。
回到吃飯,他姓孫,吃完晚飯,又玩夠了才回家睡覺,都住一個大院,隻是通樓道不知道在哪個門裏罷了。回家後給他媽學說在於**家吃飯,我不姓於啊,那個小朋友家真的姓於,於叔叔名字叫於連,在我沒忘記他的名字之前我知道了[紅與黑],再也忘不了了。
孫*對他媽媽說,在於**家吃晚飯,於叔叔做的飯特別好吃,還有肉,特別香。招待客人少不了肉,留小孩隨便吃頓飯有肉就有點小小了不起了。
第二天孫媽媽見到於叔叔還特地表示感謝,留小孩吃飯就夠麻煩您了,還做肉給他們吃,真不知該如何感激了。於叔叔輕描淡寫地回答:沒啥,宰了兩隻耗子。前麵沒交代哈,於叔叔是老廣哦。
這事從孫媽媽嘴裏傳開的,我發小的哥哥本是對這個調皮的弟弟不厭其煩,這下逮住報複機會,給他起外號小死耗子,叫的時候,其實是喊,還拖著長音帶變調小~死~耗子。
我們同齡小夥伴還沒這麽大膽起這麽損的外號,人家孫大哥已經是正宗中學生,一個打我們十個都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