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留學生做的“歐洲小偷圖鑒”爆火

來源: 2025-05-07 11:47:20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明知山有虎偏愛湊熱鬧的好奇心,算是被激發出來了。

下次團建目的地,歐洲。

就想體驗一把在兜裏摸到異國小手的溫存。

演員孫堅,就是《江湖論劍實錄》裏大喊“家父張二河”的那位,最近老委屈了。

4月22日,他剛落地西班牙,就被偷了。

護照手機耳機錢包一掃光。

此時,他心態還可以,人生無常,大腸包小腸,總要被賊惦記一回。

直到4月24日,他再次被偷。

三天被小偷光顧了兩次。

小哥還是太年輕,在那邊逛商店,一臉單純滿眼純真,背包在身後,大logo手提袋在腳邊,就沒體驗過被人齊刷刷直視的感覺?

就是下麵這些眼神。

他們的手法包括但不限於冷不丁潑你一身咖啡,好心幫你清理,你被偷了。

可愛小姐姐人美有愛心,做社工請你填問卷,你總不好意思拒絕,一手拿筆一手托底,雙手離包的時候,你被偷了。

大姨背著大挎包,長寬圍巾頭上繞,在你身邊蹭來蹭去,嗯,是來偷你的。

來吧,看圖找人,下圖的小姐姐正在古羅馬鬥獸場外美美拍照,此時此刻她正在被偷,三秒內找出小偷。

3.2.1,結束。

答案揭曉。

歐洲旅遊景點小偷多,哥有所耳聞。

還以為是個例,後來才發現,留學生自媒體領域已經有了新賽道——《從你的全世界偷過之歐洲小偷圖鑒》。

各位出國耍的同學,尤其去歐洲的同學,偷你的人在路上了。

這條賽道太有意思了,讓人刷到就出不來。

從潮流紐約到文藝羅馬,從鐵血柏林到時尚巴黎,偷子們也是趕上了好時候。

遇到了世界網友對賬,古來偷者皆寂寞,唯有今日留其形。

他們出現在不同留學生或者遊客的鏡頭裏,都是對過眼的老熟人。

現在,他們有了愛的號碼牌。

別以為隻有自媒體能有人設,偷子也有。

在紐約,1號奔放的嘻哈天團,年少成名:“前途兩茫茫的年輕組合,為發揚其音樂的獨特會極其友好的向你靠近給你CD,緊接著您將會遇到以下兩種情況:他為你簽字售盤,你付錢。他的同胞包抄你的後方逐步滲透你的腰包。”

“2號選手黑麵獅王,瀟灑的發型,飄逸的秀發,逃跑時猶如狂獅,動手時猶如脫兔!業界享有盛名的年輕從業者。”

在倫敦,1號狂吼哥被抓隻會無能狂怒,遠不如2號北非瘦雞身法靈活。

本來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現在老鄉會的社交貨幣,已經不僅僅是留學生活、思鄉愁緒,還有伸進彼此背包的同一雙手,著實拉近了海外學子的社交距離。

“唉,盆友,4號的業務水平不行,竟然也被你抓到過。”

“3號和7號也不行呢,不過2號的臉皮最厚。”

“誰能想到啊,打扮那麽時髦的小姐姐是小偷。”

2025年被1號偷的留子,遇到2024年被1號偷的前輩,對完賬還會發現盜竊水平有沒有進步。

確實進步了,甚至有了點“盜亦有道”的味道。

隻偷錢偷卡,不偷充電寶。

偷子之間不僅有技術高低之差,還有地域之差。

就像蒙古的沙塵粗糲,西北的沙塵綿密,巴塞羅那的賊風格相對溫柔,擅長偷,偶爾暴力搶。

巴黎的偷子能偷也能搶。

話說回來,小偷都能在路人眼裏留下印象,說明了什麽?

不會已經拉起隊伍了吧?

猜對了。

馮鞏牛群早就給出了答案:這就是小偷公司啊。

出門成群結隊,拿上盾牌,人數足夠組成羅馬方陣軍團。

每次行動,有人負責前線伸手,做摸金校尉。

有人負責轉移贓物,特點是帶著大包。

有人負責遮擋視線,這個角色往往由胖同伴擔當。

我甚至懷疑,是不是以貌取人了?

但往來乘客對他們都相熟了。

當他們歡聲笑語一路聊天,那地鐵軌道上就能撿到不少各種證件。

有的人習慣了被偷,有的人患上了被偷綜合症。

用握球拍的力氣握手機,全程抱緊包包。

在歐洲每天都要克服把手機放飯桌上的天性。

誰說不是呢,手機和包包放在飯桌上,跟大聲宣告放棄對它們的擁有權,有什麽區別?

出國留學一趟,整個人都精神了。

不精神的學生恐怕連回來的路費半路都會被偷光。

每一次被偷,都是一次直擊心靈的成人禮,加深一層對人性的認知。

即便回國,依舊還有擺脫不掉的被偷綜合症。

有人說,沒有被偷過的歐洲之行是不完整的。

誇大其詞了,去了而沒被偷,才是真正的勇者,是值得寫入族譜第一頁的偉績。

沒人喜歡被偷,而為了不被偷,八字扣、鋼絲鎖、牽引繩、手機殼掛繩正常人都用上了。

不過,東方的神秘力量似乎另有想法。

防不住小偷就嚇退他。

臨兵鬥者皆陣列前行,信不信但凡偷此箱者,主人會祭出法棍麵包,攜帶五雷紫色閃電而來。

哥覺著,這東西頂多在國內有用。

別人又不是沒有自家的法術。

還得跟孔明先生學,空城計唱起來。

眼瞅著就要五一了,各位要出去玩的同學,一定要做好防偷的準備哈。

如果實在害怕被偷,推薦你一款新背包。

小偷見了絕對繞道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