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麵爸爸的草鞋回憶母親過世的文章,轉一篇知乎的淚目問答《給過世的人燒紙是不是一種文化陋習》

來源: 2021-01-23 06:37:0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給過世的人燒紙是不是一種文化陋習?(ZT)

小學二年級,語文老師布置作業,長大了要幹什麽。我一臉茫然的回家問我媽,我媽笑嗬嗬的說,有個親戚在鐵道上當工程師,條件很好。

我在作業上寫下工程師三字,即使我們母子二人都不知道工程師是幹什麽的。

小學三年級,家裏從縣城搬到市裏,入學要經曆一係列考試,家裏帶著我到學校參加語文數學考試。記得語文考試結尾作文題目是——公園一角。長大後我才從這個題目中感受到中國教育差距之大。那天我根本就沒能正確理解作文題目,我把“一角”理解為一角錢,就是門票。

考試完一天後家長帶著我去學校,經過漫長的等待,終於知道我的大致成績,兩門都不及格。父親去找領導談話,我和母親在校園裏等,期間有和父母見過麵的老師走過,說我的成績不好,特別是作文完全跑題,基本沒給分數,很難入學。

老師走後,我坐在地上抱著我媽的腿,哭著說,我不想上學了,也不想考試了。能不能不上學了媽。

我媽也有些動容,可對一個小學三年級的孩子能說什麽呢?

到了初中,迷戀上了電子遊戲,逃學一個月,自己通過同學告訴老師自己不上學了。父親從遊戲廳裏把我找到,從遊戲廳裏拳腳交加一路揍到家裏。

那時的母親從未對我放棄。

記得以前父親說,母親說我們也不用買房,掙著錢讓他們上學,他們長大了咱們也老了,就不用操心了。

我考上大學,收到通知書後,父親帶著我,把通知書複印件在母親墳前燒了。我跪在母親墳前,心裏默默說媽,兒子出息了,考上大學了,給你長臉了,媽。

那聲心底默念的媽,她再也無法聽見。

這份哀思的寄托,讓我能略微體會到“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哀痛。

可年紀越大,這份哀思會越來越深遠。燒紙其實隻是一種方式,如若能在親人的墳前,什麽都不用做,隻是靜靜守候,手捧一抔土覆於墳頭就能平複,何須燒紙。

隻是,燒紙被給予了寄托,寄托我們生前未能完成的,寄托我們生前遺憾的,那些不能改變的事情隻好希望能在未知的世界裏得以慰藉。

母親的墳位置很差,年少無知,每當清明節時總是不以為意。直到去年,和父親去給母親掃墓上墳添土。

找到母親的墳,心生愧疚如冰棱墜井,墳上雜草叢生,沒有添新土,多少年過去了仍是那麽小。

我找了鐵鍬,一下一下添土。

燒紙的時候,父親讓我打錢,我拿出一百元錢工工整整的給火紙打錢。

以前不懂事,總覺買那麽多紙無用,可這次我買了好多好多,我不是怕所謂的母親沒有錢花。我是想多在墳前待一待,看一看,母親長眠於此的地方,

小時候母親給姥爺打錢,我看得無聊催促母親快一些,好帶我去玩,去吃好吃的。母親認真的打錢,安撫我不著急。

那一刻,淚水滴落在火紙上,那些真實的存在再也不會出現在我身邊。

火紙灰燼隨著風打旋,墳上草也破土而出,我在明白這份深情的無奈中對著母親說,媽,兒子來看你來了。

腦海裏滿是小時放學回家的情景,媽,我回來了,炒啥菜啊?有肉沒有?

母親的眼神從鍋中轉出,衝我笑了笑。

人生往後,母親二字,僅餘回憶。

燒紙,隻是能做到唯一的祭奠。

哭哭哭

添一段文字

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歸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無法複原,即使最狂亂且堅韌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瞬息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恒。

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你和死亡好象隔著什麽在看,沒有什麽感受,你的父母擋在你們中間,等到你的父母過世了,你才會直麵這些東西,不然你看到的死亡是很抽象的,你不知道。親戚,朋友,鄰居,隔代,他們去世對你的壓力不是那麽直接,父母是隔在你和死亡之間的一道簾子,把你擋了一下,你最親密的人會影響你的生死觀。

一個幸福晚年的秘決不是別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麵的協定。 即使以為自己的感情已經幹涸得無法給予,也總會有一個時刻一樣東西能撥動心靈深處的弦,我們畢竟不是生來就享受孤獨的。

——馬爾克斯 百年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