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下麵的那個「從不在日本就職談起」
好像很多人看到此文感到震撼。沒有震撼的隻是我一個人嗎?
總體的感覺是筆者通過批評自己引申到批評在日就職人員,最後升華到抬高自己。
具體說,比如在國內不入流大學畢業的學生可以入日本一流大學的事情。人從什莫開始可以定格為一流人才?幾歲開始?什莫標準?一流人才就是一流人嗎?一流人才的定位可以永恒不變嗎?恐怕沒人否認不入流的大學也有一流人才吧。那莫有人否認曾經不入流的人通過努力可以成為一流人才的嗎?人在不斷變化,有內力有外力。中國人不是常說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嗎?不該給人粘上一成不變標簽。我敬佩從國內不入流大學走出來的日本一流大學生。我也敬佩從國內農村走出來的一流農民企業家。
歐美人不在日企工作,日本人不在中國企業工作恐怕也沒有民族,國家情節在裏麵吧。純粹的個人意願,純粹的人往高處走。我們都是一個個人,誰能代表別人,誰能代表民族,何必說什莫奴才。說的太偉大誰能承受得起,說的太高尚人人需仰視方能級。做好自己,分析好自己的進退不必什莫都強?
我從來不是一流人才,也從來沒有被別人認為是一流人才過。但這並不影響我前進的腳步。隻要我沒有停止過前進,哪怕死時隻是不入流的人才那又有什莫關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