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西西比教堂縱火槍擊案:左翼媒體之罪

來源: 2025-09-28 20:46:01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一、戰爭後的心靈傷痕
美國退伍軍人群體中,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已成為最常見的心理負擔之一。從越南戰爭到阿富汗、伊拉克戰爭,大量士兵經曆過血腥場麵、戰友死亡、平民傷亡,心理衝擊極大。不同於二戰時期“英雄回鄉”的敘事,冷戰後尤其是21世紀以來,士兵回國往往麵對的是冷漠、質疑甚至敵視,這加劇了他們的孤立感。

二、輿論環境的轉變

  1. 從英雄到“加害者”

    • 二戰後的美國社會,將軍人視為守護者與勝利者。

    • 越戰之後,輿論逐漸轉向批判,士兵被描繪為“侵略者”“戰爭機器”。這種視角持續影響到今日,使部分退伍軍人產生身份汙名。

  2. “假人道”的政治正確

    • 左翼媒體與學界強調“同情弱者”的姿態,卻常常忽略軍人的個體痛苦。

    • 在他們的敘事中,美軍士兵既不再是英雄,也不是值得同情的普通人,而是要為“帝國主義”“誤殺平民”承擔抽象的原罪。

  3. 審查與沉默

    • 在社交媒體上,凡是涉及美軍犧牲、敵方傷亡的真實畫麵,常常遭遇“違規處理”。

    • 這種對曆史事實的封殺,使退伍軍人感受到自己經曆的戰爭不僅在現實中被否定,在公共記憶中也被抹殺。

三、心理創傷與輿論壓力的疊加
PTSD的症狀包括失眠、閃回、過度警覺,本就難以自我調適。當退伍軍人試圖通過講述和表達來療愈,卻發現:

  • 他們的聲音被審查;

  • 他們的身份被汙名;

  • 他們的經曆被“政治化”。

這等於在原本的心理創傷之外,再加上一層社會否認與孤立感,成為複合型的壓力。

四、曆史對比:從堅毅到脆弱

  • 二戰與朝鮮戰爭的美軍,心理傷痕同樣存在,但社會環境提供了“英雄敘事”與集體支持,士兵因此更容易找到歸屬感。

  • 而今日的美國,過度敏感的政治正確、媒體對軍人的不信任,讓退伍軍人更加難以建立正當身份認同。於是我們看到更多的悲劇,包括極端行為。

五、必要的轉向
要緩解這種局麵,美國需要兩方麵努力:

  1. 軍事內部:加強心理建設,讓士兵明確戰爭的正當性與目標,不至於被內疚感吞噬。

  2. 社會輿論:恢複對軍人的基本尊重,區分政治決策與個體責任,不再讓退伍軍人背負意識形態的全部包袱。


 

???? 總結一句話:美軍士兵的PTSD不是單純的醫學問題,而是戰爭創傷與輿論環境雙重作用的產物。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