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歸來話香港
這次對上海的印象很好,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麵,可以說幾項香港人掛在嘴上的優勢,都已經大大不如上海了。
第一就是遇到的陌生上海人都非常友善。出租車司機給人的印象尤其好,上下車都有問候語,而且司機都下車給人提行李。我和我太太是分開去的,我太太從老家去的上海,行李箱重,在地鐵裏遇到年輕人主動幫忙,的士司機還幫著把行李拿到hotel裏麵。
香港呢,是放在後備箱的行李每個收五塊,因為過去司機也下車算給提行李的額外小費,可這早就不存在了,我在香港沒有一次享受過這待遇。
當然了,也可能隻是世博期間這麽做。其實我並不需要司機幫著拿行李,隻要態度友好就滿意了。
八達通是香港人掛在嘴上的優點,上海類似的交通卡應該起步晚於香港吧,但上海的交通卡已經可以付的士費用了,香港的,我估計還得等上幾年。(上海的地鐵也有缺點,對於買單程票的遊客來說,從A去B,售票機計算的費用是按最遠的路線來計算的,但實際是沒人會按最遠的路線來走,麻煩倒不在於你走較近的線路要補錢,而在於較近的線路往往要出站重新買票,而不是在站內可以換線)。
香港另外一個大優點是社會治安,比如相對深圳而言,但上海的社會治安一直很好。上海衛生方麵也做得很好,到過的地方都挺幹淨。
而且這次感覺上海的交通井然有序,自己開車的話很舒服,沒有北京那種混亂(我上次去北京是04年和07年,坐在出租車內看著司機瞎開都害怕,不過聽說奧運會後北京的交通秩序也有改善)。道路寬敞可以享受駕駛樂趣,這在香港就不要幻想了。
房子是香港最大的缺點就不用比了。在上海的同學最小的房子也有150平米。當然了在上海剛開始工作還買不起房子的可能會覺得香港的公屋製度不錯。
吃更不用說了,可選擇麵比香港多太多。當然了國內的蔬菜水果貴過香港也是個不合理現象。國家每天把最好的東西賣到香港,可惜香港人並不怎麽領情,得了便宜還賣乖。
遇到的來過沒來過香港的朋友,和我說起香港印象都是毫不客氣的批評。講香港太擁擠太壓抑,不適合居住。要知道國內的報紙基本不報道香港的負麵消息,而香港的報紙可是非常積極地報道國內的負麵消息。我本來還可以列舉的幾條香港的優勢,發現做得反而不如香港。當然香港現在還有幾個優勢,比如免稅奢侈品價格低過國內,金融也還有點優勢。
其餘的比如醫療,我自己的經曆可是非常不滿意香港的醫療水平和服務。至於新聞法製,民主自由這些東西,香港和國內各有利弊,國內的弊端我非常清楚,大家怎麽批評也不過分,但香港雖然擁有這些,實際效果卻是大打折扣,利端沒有發揮出來,弊端倒是不斷展現。
最最重要的是十年後的香港和上海會變得怎麽樣?我也許看得不夠遠,但我能想到的十年後的香港,也不過是多了幾條地鐵,中環灣仔繞道和高鐵建成,交通會比現在便利而已。除了這點十年後在衣食住方麵香港不會和今天有什麽不同。實際上香港今天和十年前又有什麽不同?多了許多商場而已。香港的稅低,但土地間接稅時時在收。
而上海,今天相對於十年前的變化太大了,十年後還充滿很多想象的空間,衣食住行上一個台階完全可以期待。將香港拋在後麵是我的預測。還是引用張五常的話,大陸隻要放開人民幣自由兌換,取消奢侈品關稅,香港就啥優勢也沒有了,他老人家這麽說,香港人可能要罵沒提民主自由這些優勢,我呢倒覺得奢侈品關稅取不取消不是那麽重要,讓香港做一個旅遊購物城市並無不可,希望中國下一屆政府可以在民生,民主方麵能做得比本屆政府更好。國內城市進步更多更快,我回大陸的時候可以走得更加堅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