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古文好的網友,古代有關木星的位置的名詞是外來語嗎?

來源: 2019-07-16 16:40:00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看到下麵的敘述,不知是否確實:攝提格,大荒落,赤奮若,聽起來怪怪的,的確不似本土語言。

古代(最早可能出現在周末秦初)辭典《爾雅·釋天》有:“大歲在甲曰閼
逢,在乙曰旃蒙,在丙曰柔兆,在丁曰強圉,在戊曰著雍,在己曰屠維,在庚曰
上章,在辛曰重光,在壬曰玄黓,在癸曰昭陽。歲陽。大歲在寅曰攝提格,在卯
曰單閼,在辰曰執徐,在巳曰大荒落,在午曰敦牂,在未曰協洽,在申曰涒灘,
在酉曰作噩,在戌曰閹茂,在亥曰大淵獻,在子曰困敦。在醜曰赤奮若。”司馬
遷在《史記·天官書》和《史記·曆書》裏麵記載的天幹地支名稱次序略有不同,
或文字讀音相近而漢字不同。可以合理推測這些奇怪的名稱是音譯過來的外來語,
而且應該是同一種外來語。比司馬遷早兩百年左右的屈原在《離騷》裏麵有: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如果現行的《離騷》確為屈原所作,這些
星座或星象外來語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傳入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