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您一篇文章參考 -大腿及臀部疼痛定位診斷

來源: 2017-05-12 07:27:43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大腿及臀部疼痛定位診斷

熱度 1已有 3372 次閱讀2015-9-14 08:13 |係統分類: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大腿後側疼痛的診斷:

 

大腿後側的肌群有靠外側的股二頭 肌和靠內側的半腱半膜肌,它們由坐骨神經支配。因此,大腿後側疼痛時,首先要檢查股屈肌群是否正常?屈肌群有 無拉傷或其他損傷史,以明確有無股肌群損傷。股肌群的損傷位臵多在肌與肌 腹的交界處,內、外兩側股屈肌的分叉處及附著區等;肌腹拉傷時有發生,其痛點多在中段,且常有明顯腫脹或血腫, 觸診有硬塊、壓痛等,肌肉主、被動收 縮或抗阻收縮時疼痛加劇。

 

 

  如疼痛為神經所引起,則應先考慮坐骨 神經或臀上皮神經的損傷。二者的損傷均 可表現出腰、臀、大腿後側疼痛,抬腿可有不同程度受限,但臀上皮神經損傷的痛 較放散,位置常似是而非,隱約不定,僅 達大腿後側而不及小腿。坐骨神經損傷則 沿坐骨神經行經可查得壓痛,其痛不僅表 現在腰、臀、大腿後側、且整個小腿,特 別是小腿外側的麻痛,較為常見,抬腿及 伸腰受限,有牽拉痛,腱反射減弱或消失, 嚴重者可見肌肉萎縮。

 

  坐骨神經痛可分為根性和乾性兩類。根性坐骨神經痛多分為腰椎 間盤突出或變性所致,

 

多見於L4/5 或 L5/S1 。乾性坐骨神經痛雖可發 生於神經幹的全程,但多見於梨狀 肌,臀大、中、小肌,臀筋膜慢性 損害時,故尋找坐骨神經痛的根源 主要在下腰段和梨狀肌處。臀上皮神經則應在上腰段找原因。

 

大腿前側疼痛的鑒別:

大腿前麵 下、中段疼痛時,應注意股四頭肌 損傷,在中段多為肌腹拉傷,常可觸及到硬塊,此為肌肉拉傷後的肌 痙攣、血腫塊等,有壓痛:如壓痛 在下段、髕骨上方時,要注意股四頭肌的肌腹及肌腱交接處的拉傷, 甚至是斷裂傷。於是,股四頭肌收縮或抗阻伸膝時,疼痛加劇,如有斷裂者,膝上方可出現空陷橫斷溝, 且股四

頭肌明顯上縮成團塊狀。若疼痛點出現在腿根部,如在腹股 溝韌帶中點下方觸及時,需考慮髂腰肌 損傷,因為它附著於股骨小結節,故可 於此處摸到壓痛點,抗阻抬腿時該點疼痛加劇;若壓痛點出現於髂前上棘時, 除考慮闊筋膜張肌附著點損傷外,應注 意此處也是縫匠肌的附著點,此肌由髂前上棘經股前,斜向內下,止於脛骨內 側髁。故檢查此肌兩端附著點及肌的 行經有無壓痛,屈膝並外旋大腿, 或抗阻完成此動作時有無壓痛。若 有陽性反應,需考慮縫匠肌損傷, 若髂前下棘壓痛,考慮為股直肌頭 附著區有損傷。上述兩肌均為股神 經支配,若已

排除肌肉本身病變, 若考慮骨神經導致時,應檢查上腰 段(L2-4),排除腰部病變。

 

大腿內側疼痛的意義

  大腿內 側肌群稱內收肌,其功用主要是使 大腿內收,故雙腿如果較長時間叉 開站立強力牽拉內收肌,可引起大 腿內側疼痛,抗阻內收時大腿內側疼痛,此為內收肌過度疲勞或損傷 引起的疼痛;作抗阻內收檢查時, 如疼痛的位臵在恥骨部,且恥骨支有壓痛甚至其表麵有粗糙不平者, 應注意可能是由於內收肌慢性損傷所引起的恥骨骨炎。由於恥骨肌受股神經、大收 肌受坐骨神經雙重支配,故此二 肌有疼痛時,尚需注意股神經及 坐骨神經有無病變之外,所有內 收肌者則受閉孔神經支配,應注 意檢查腰椎中段( L3-4 ),排除 腰部病變。

 

 

大腿外側疼痛的意義:

  大腿外側無具體肌群,主要是髂脛束在此,起 支援下肢挺立之功。如髂脛束損傷時 其疼痛主要在臀部,但可沿大腿外側 影響至小腿外側,且大腿外側下、中 1/3交界處是其壓痛的敏感點,故大腿 外側的疼痛基本為髂脛束損傷所致。 雖然下、中1/3交界的壓痛有時可能是 股四頭肌外側頭損傷引起,隻要有此 概念,從二者所影響的方向、範圍、 功能等作比較,也不難鑒別。股外側皮神經炎時,雖然也可以有 大腿外側疼痛,但更主要是在大腿外側上、 中部有感覺異常、麻木、皮感下降等。

  大腿後外側脹痛:有時,大腿酸脹痛的位臵並非正好在側方或正後方,而是位於後外側方,即為股二頭肌的脹痛和壓痛,半腱半膜肌不受 影響,這不能用坐骨神經或用髂脛束損傷來解釋。這現象多為股方肌損傷 所致,一般檢查體位難以查到痛點, 應以健側臥位,健肢在下伸直,患肢 屈髖屈膝,腿內收,膝抵床,使髖部 大轉子與坐骨結節儘量拉開,在坐骨結節與大轉子之間及其稍上方處,便是股方肌之所在,可查得明顯壓痛。在此體位下,對股方肌及股二 頭肌進行手法治療,可收到立桿見 影的效果。此患者多可查到第五腰椎有疾患或該側骶棘肌損傷痙攣, 若同時對此進行處理,則效果更快 且穩定。其中的關係可能是

股方肌受骶叢肌支所支配,股二頭肌受坐骨神經支配,骶部的損傷,可影響 刺激這些神經,並通過這些神經影 響此二肌出現症狀。

 

臀部不同區域疼痛的判斷

 

臀部肌肉較多,但在腰腿痛臨床中, 並非全有同等重要性,現擇其意義較大 者進行探索。

 

為探討方便,我們可用十字座標,從中間將臀部分成 4 個區域, 即上內、上外、下內及下外4區。

 

  臀部下半區疼痛的判斷:臀下部 的疼痛,若其位臵在下外區較靠座標 的交叉,垂直座標稍外側處,首先要 考慮坐骨神經痛的可能性,先沿大腿 後側,坐骨神經行徑檢查有無壓痛, 注意其疼痛應是在大腿後側(不應該 出現在大腿的內側或外側),且下肢的其他症狀也與之相符時,初步可作坐骨神經損傷來診斷,若要診斷成立, 還應進一步尋其根源,判斷是根性還是乾性,根源在腰椎還是在梨狀肌。 若疼痛的位置稍靠外下方,在大轉子之內側時,需注意是否為股方肌 損傷(檢查及鑒別

方法可參考前麵有 關股方肌損傷部分)。有時其痛點在股方肌上方,則可能為深部小肌的損 傷,臨床少見。

  若疼痛的位置在髖關節,特別是在大轉子處時,若是慢性疼痛,需注意髖部有無慢性損傷或炎症,若關節活動時還 有響聲者,要注意彈響髖;若為急性損 傷所引起的疼痛,則應注意排除股骨脛 骨折或髖關節脫位,二者均是傷後起病, 大轉子上移,活動障礙,前者局部尚可 觸得骨擦音,鐵鑽試驗陽性等,X線照片 可鑒別、確診。疼痛的位置若在臀的下內側區, 接近於臀皺折處應查其與坐骨結節的關係。若疼痛在坐骨結節,要注意有否坐骨結節囊腫、股屈肌群附著區損傷,甚至坐骨結節撕脫性骨折(多見於少年、兒童)等。

 

臀部上方疼痛的常見損傷:疼痛在臀上部較近垂直座標時,要注 意有無臀上皮神經損傷。此神經損 傷時,其腰腿疼痛的特點是比較隱 約放散的酸痛或鈍痛,坐下至快達 椅麵時常突然出現失控無力支撐, 跌坐椅上,從椅上起立時,無力直 接站起,需手扶按在腿遠端或膝部, 俯身抬臀然後才能直起身來。檢查可於髂脊中點下方的髂外窩 處(約髂脊下 2-5 釐米處),作橫向 推摸,檢查有無垂直向下的、約如 火柴梗大小的索條狀物,有的可於 皮下觸及,推撥之可左右擺動,有 的雖可觸及,但較深在脂肪層中, 推之不能擺動。二者雖深淺不同, 有同樣以酸脹痛為主的壓痛,有此 症狀和體徵者診斷應無疑。

 

  若在臀上皮神經稍下方查得約手指粗細,由內上區斜向外下,指向大轉子方向的肌束,較僵硬、壓痛,此為痙攣的臀中肌。損傷的臀中肌、闊 筋膜張肌與髂脛束損傷同是引起大腿外側痛的主因。闊筋膜張肌位於臀部 最外側,可於髂前上棘下方觸及,損 傷時,也可觸及僵硬的痙攣肌束,較 臀中肌略小。常有人將臀中肌損傷與臀上皮神經 損傷相混,其實隻要注意到二者各有損 傷的可能性,臨床上隻要略加比較,鑒 別並不困難。從位置來説,臀上皮神經在髂脊下方約2-5釐米處,而臀中肌則在 臀上皮神經的下方;從纖維的方向,臀上皮神經從髂脊緣垂直向下,而臀中肌則從內上斜向外下。若論纖維的大小,臀上皮神經隻有火 柴梗般大小,臀中肌則有指頭粗細;數量上皮神經有2-3條不等,臀中肌僅有一條而已;症狀影響範圍也不一樣,臀上皮神經 放射性,隱約不定地影響到腰、臀部及大 腿後側(不過膝),而臀中肌的痙攣是髂 脛束損傷的主因,其痛除臀的外上部分之 外,主要是大腿的外側,甚至到小腿外側也有牽拉性疼痛。

 

  臀部上內方肌內側緣疼痛有可能損傷的是臀中肌和梨狀肌:臀中肌由內上斜向下,其內側端在臀部上內區, 有的患者表現為肌腹痛者,則其檢查 所得如前所述;有的患者主要是附著區損傷者,其疼痛的位臵在臀的上內 區中部,故在此查到壓痛點時,要注 意到臀中肌損傷的可能。若痛在臀中 肌下方,坐標交叉稍內側處,必須注 意到梨狀肌損傷的可能。梨狀肌起於 2-4 骶椎前麵,肌束穿坐 骨大孔而出,斜向外下達股骨大轉子,它 的損傷是引起乾性坐骨神經痛最常見的原 因。由於此肌被臀大肌所覆蓋,準確的體 表定位有助於明確診斷和準確治療。對其 體表定位有不同方法:有人主張由髂後上棘與大轉子作一連線來表示梨狀肌的位置,實踐認為此線僅為梨狀肌的上緣;有人主張先由髂後上棘與尾骨尖作一連線, 在此線髂後上棘2釐米處取點,再由此點與大轉子作一連線,此線即為梨狀肌中心線 的體表投影線。

 

  若將此線分為三等分,則內1/3為梨 狀肌在盆腔內的起始段,中1/3為穿出坐骨大孔之後的肌腹部分,外1/3約為肌腱 部分。因此,內、中1/3交接處是梨狀肌 的出口點,中1/3是檢查梨狀肌傷病變化, 進行手法治療以及其他治療的部位。要注意的是在此處的臀大肌常有痙攣肌束, 易與梨狀肌相混淆,雖説二者有異,但 靠深淺有時也難以分清,最好是在其內、 中1/3交界處進行觸摸,觸得肌束後順肌束向內側摸。可觸的一骨環,此為坐骨大孔的內側緣, 若為梨狀肌,其肌束將潛於此環之下而消失 若肌束跨此環而過,在環的內側尚可觸及的 話,則為臀大肌的痙攣肌束。另外,若為梨狀肌損傷時除自身有壓痛外,常累及坐骨神 經,可出現一係列的有關症狀,在髂後上棘 的上外方若觸及一些大小不一,或成串,或 散在性的滑動小關節,這是局部脂肪小葉疝 入淺筋膜後發生腫脹,形成結節狀的脂肪球, 稱之為骶髂部脂肪疝,有局部脹痛,牽扯痛 和壓痛,嚴重者可影響至別處。

 

  臨床常可見到臀髖部的慢性軟組織損害可以引起膝關節痛,其主要是 閉孔神經受到刺激或激惹通過隱神經支配膝關節,對主訴膝關節疼痛的患 者要注意檢查同側臀髖部是否有病, 以防誤診。疼痛若在臀部內側緣,則需注意臀大肌附著緣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