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談談健身
Cedar提了談一下健身,我就談一下。我這人做什麽都沒長性,健身基本上撿一樣,丟一樣,所以雜七雜八知道一大堆。但是對能持續的運動,還是一直在摸索中。
×××
我最喜歡的運動是力量訓練,主要是因為它極其有效。力量訓練對於肌肉骨骼疼痛的作用,幾乎是立竿見影,當然我把幾天,一個禮拜見效也看成是立竿見影。最有效的力量訓練一個是多功能器械,一個是杠鈴,還有一個是kettle bell. 多功能器械就是類似這樣的東西 , 這個是我隨便在Amazon上找來的例子,我當初用的一個是在Walmart買的類似的一個器械,大概兩百刀,當時還著實下了不少決心才買。後來發現很有用,坐骨神經痛了,背痛了,每天做半個小時,一個禮拜後疼痛就消失了。後來去gym, 那裏有專門的器械,一個器材練一個動作,一般每次去各個器材練一遍。家裏練的問題就是在器械上坐下就不想動了,半天動一動,效率很低:)) 去gym 的問題主要還是得梳妝打扮,開車出去,一懶可能就不去了。後來去Crossfit練了杠鈴和kettle bell, 很喜歡,就置辦了一套。啞鈴也練過,也不錯,但對我來說,不如杠鈴好堅持,因為杠鈴舉幾下就完事了,啞鈴得做上好一會。
其次是有氧運動。有氧運動最簡單的就是跑步。小時候也跑,大學裏每天都跑四圈,1600米好象就不得了了,就算這樣,測800的時候還差點閉了氣去。後來參加了boot camp, 教練帶著跑,一開始還行,跑到中間喘不過氣,就覺得自己是不是有excercise induced athma, 查了半天,後來發現多上幾次課就沒事了,原來就是缺乏鍛煉。boot camp上了兩年,漸漸沒人就倒閉了,但跑步的習慣就一直堅持下來,後來還跑過半馬,現在主要是跑3邁為主,不追求距離了。跑個沒完沒了的,浪費時間還影響關節,何苦來哉,當然這也可能是說明我老了,沒追求了:))跑步大部分人都是腳後跟先著地。當初我也是這麽跑,結果兩個月下來就膝蓋痛,上下樓梯都難,後來看了evolution runnng和barefoot running, 把跑步改成快步速(180/分),小步伐,腳掌先著地,膝蓋就不再痛了。有氧運動還試過cycling, 跟著教練和音樂練,elipitical, 覺得蠻單調的,沒有堅持。還有遊泳,堅持過一陣,最後嫌去gym, 還要換衣服,shower什麽的工程太大,也就停止了,還有爬山,蠻有意思的,不好長期堅持就是。所以堅持下來的還是跑步.
然後是flexibility和練Abs的運動。這運動主要是拉伸筋骨,增加身上肌肉力量的,比如pilates, yoga等等。沒練過yoga, 嫌煩,練過一陣pilates. 還可以自己在家練各種plank 和別的一些workout.
其它的就是花樣的各式運動,比如打球,kick boxing 等等,要能有一樣喜歡的,長期堅持也很好。目前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堅持下來
×××
再說說鍛煉的形式。一個是自己去gym練,我當初就是這樣的,帶孩子去gym遊泳,自己練器械,跑步什麽的,後來孩子大了不再去gym,這個也就不好堅持了。一個是自己在家練,我在家裏有一大堆的運動器械,缺的就是motivation. 另外一個是上大班,大班可以認識很多人,也容易養成習慣。當時boot camp上了兩年,後來在附近就沒有找到這樣好的項目,在crossfit 玩了大半年,後來無聊了就沒有再去,大班也去過pilates, kick boxing 和cycling等,反正一直在找能堅持下去的。
×××
目前的計劃基本是這樣,一個就是在Tounier帶動下流行起來的蹦床。我把蹦床放到臥室裏,音樂灌到MP3 player上了,早上睜眼先把音樂開了,就沒理由不蹦幾下。早上蹦大概20來分鍾,晚上蹦20來分鍾,什麽時候懶得蹦了,立刻就停,就當基本的cardio訓練。 一個是在treadmill上走路,treadmill 前有個電視,打開電視走路,不知不覺就能走四十分鍾。還有一個是跑步,周六去室外跑,平時爭取加一次treadmill的跑步,懶得跑就算了。最後就是每周兩次短平快的舉重課,其實舉重的動作我都會,去上課主要是促使自己有規律地訓練,養成一個好習慣。舉重課裏有一些mat pilates, 也就算把flexibility練了。
這麽多鍛煉下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能每周動上幾次,不管怎麽動,能找到自己合適的就行,所以找到自己能堅持的非常重要。目前也在琢磨自己能感興趣的集體項目,打球,boxing什麽的,要是能持續堅持兩個月,就再給大家匯報:))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