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醫者,我在心腦血管科幹了4年,當然知道西醫的好,同時我對中醫這古老的醫學是充滿敬意。
雖然同時用過西醫和中醫,我覺得我更適合中醫,我喜歡“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這理論。因為我和我家人從病到健康,中醫是我最大的依靠,中醫是我們全家的保護傘,有什麽問題及時治療,不要等到大病進醫院。
中醫治病是一個從宏觀到微觀的過程。病人來了,不管什麽病都是先分陰陽,再分表裏,然後分寒熱,再就分虛實,然後是髒腑辨證,搞清各髒腑的虛實寒熱,和之間的關係是否平衡,這樣不斷的細分,越高明的醫生分得越細,最後理清病人身上各種病症的關係,決定治療方向和藥方。正因為用這種由上到下的辨證方法,所以能治好很多難治的病,我正在治療個RSD(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Syndrome)的病人,左足痛半年,足手術3次,手術部位不能愈合,左足不能碰,碰就是劇痛,足部發紫,用拐杖,左小腿肌肉萎縮。同時這病人有嚴重黃褐斑和痛經的問題,嚴重怕冷。舌脈 淡紅,邊稍暗,脈緊細,尺弱。中醫看是個虛寒證,有RSD 黃褐斑痛經3個不同主訴,但導致這些病的核心原因就是一個虛寒,特別是腎虛寒,治療是補腎溫陽。當時估計要個3個月才能有明顯好轉,結果3天就痛好40%,兩周好了60%,拐杖也不用了,效果好得讓我驚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