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新研究:老年小鼠患肺癌數量顯著少於年輕小鼠, 衰老成了一種普遍的癌症抑製機製
斯坦福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基因工程小鼠模型,研究了年輕小鼠和老年小鼠肺癌發展的差異。
研究結果表明,老年小鼠罹患的癌症病情較輕,這提示衰老可能抑製腫瘤生長,並為治療策略提供參考。
該研究強調了構建能夠反映衰老效應的癌症模型的重要性,這有望指導開發更有效的老年患者治療方案。
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老年實驗小鼠罹患的肺部腫瘤數量顯著少於年輕小鼠,且腫瘤的侵襲性也更低。這一發現與癌症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的傳統觀念相悖,但卻與高齡人群的情況相吻合——高齡人群的癌症風險似乎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趨於穩定甚至下降。
“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發現,”遺傳學和病理學副教授蒙特·溫斯洛博士說道,“我們通常認為老年動物會罹患更多更嚴重的癌症,但這項研究的結果卻並非如此。那麽,究竟是什麽與衰老相關的分子變化抑製了癌症的發生呢?”
盡管衰老可能蘊藏著一線希望,這令人著迷,但在實驗室中徹底研究這一現象卻並非易事。由於缺乏大量數據,我們無法得知癌症患者的年齡會如何影響他們對各種治療方案的反應。
“衰老是身體的係統性變化,但大多數小鼠癌症研究都是在年輕動物身上進行的,”前研究生艾米麗·舒爾迪納博士說道。“當我們把相同的肺癌致病突變引入年輕小鼠和老年小鼠體內時,年輕小鼠會發展出更多、生長更快的腫瘤。”
舒爾迪納是這項研究的第一作者,該研究於11月4日發表在《自然·衰老》雜誌上。論文的通訊作者是溫斯洛和生物學教授德米特裏·彼得羅夫博士。
考慮年齡因素
癌症風險隨年齡增長而增加,這符合直覺。每次細胞分裂,都存在遺傳信息丟失的風險,導致DNA發生突變,從而削弱細胞對分裂和休眠信號的響應能力。
在我們的大部分人生中,這種模式似乎都適用:以年齡為橫坐標,普通人群的癌症發病率從50歲左右開始急劇上升,並在70至80歲左右達到峰值。但大約85歲之後,發病率曲線趨於平緩甚至下降。目前尚不清楚這種轉變是由於篩查減少,進而導致診斷率下降,還是某種自然選擇的結果——也許那些具有長壽傾向的人也擁有更強大的免疫係統,能夠更好地清除正在發展的癌症?
但小鼠實驗結果表明,這背後可能存在更深層次的生物學原因。
“癌症的標準模型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積累以突變形式存在的有害因素,”人文與科學學院的米歇爾和凱文·道格拉斯講席教授彼得羅夫說道。 “當壞事積累到一定程度,癌症就會發生。到了某個年齡,癌症似乎幾乎不可避免,對吧?但事實並非如此;到了某個階段,衰老反而似乎成了一種普遍的癌症抑製機製。”
到了某個階段,衰老反而似乎成了一種普遍的癌症抑製機製。
隨著年齡增長,其他變化也會不斷累積:例如,我們DNA上被稱為甲基的化學標簽模式會發生改變,這些甲基有助於調控哪些基因表達以及何時表達。而且,基因組的結構通常會變得更加不穩定,更容易斷裂。我們細胞能量工廠中的DNA片段可以複製並重新整合到基因組中,形成重複序列,就像火車軌道上的一節節相同的車廂一樣。
然而,在所有這些基因混亂之中,有些變化會以某種方式抑製癌症的發展,而這種抑製作用可能被用於開發新的療法。但在動物身上識別這些變化極其耗時。
舒爾迪納直麵了這個問題。她研究的小鼠經過基因改造,當使用吸入式基因遞送係統治療時,會患上帶有熒光標記的肺癌。但為了比較幼鼠(4至6個月)和老鼠(20至21個月)的腫瘤形成情況,她首先需要等待近兩年時間,讓小鼠自然衰老。(實驗小鼠的平均壽命約為兩年。)
待小鼠達到一定年齡後,舒爾迪納誘導其發生肺癌。15周後,通過肺重和熒光成像測量,幼鼠肺部的腫瘤數量約為老鼠的三倍。幼鼠的腫瘤數量也約為老鼠的三倍,而且這些腫瘤明顯大於老鼠的腫瘤。
“無論從哪個方麵來看,幼鼠的癌症都更嚴重,”舒爾迪納說。
隨後,她研究了在誘導肺癌發生前,使小鼠體內25個抑癌基因失活所產生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