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瑞士科學家分析百萬年以前的兒童頭骨化石,牙齒變化反映青春期長。從側麵駁斥了智齒無用論的荒唐觀點

來源: 2025-10-13 14:30:50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格魯吉亞德馬尼西遺址亞成年早期人屬化石頭骨的 3D 重建。綠色、橙色和紅色代表保存下來的牙齒(分別用同步加速器以 5 微米、同步加速器以 47 微米和工業掃描儀以 250 微米成像)。藍色的牙齒是通過鏡像對稱牙齒添加的缺失牙齒。紫色的第一下門牙尚未發現,是通過第二下門牙推斷出來的。圖片來源:ESRF/Paul Tafforeau、Vincent Beyrand
除了這一驚喜之外,分析還揭示了該個體生命的具體時間線。

“結果顯示,該個體死於11至12歲之間,當時他的智齒已經萌出,就像這個年齡段的類人猿一樣,”該研究的共同作者Vincent Beyrand解釋說。

前牙最初發育較快,而後牙則需要更長時間才能長出。每一層牙齒都展現了獨特的古代發育過程。

人類童年發育較慢
其他證據表明,早期人屬的青少年時期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賴成年人。

“這表明乳牙的使用時間比類人猿更長,並且早期人屬的兒童依賴成年人撫養的時間也比類人猿更長,”蘇黎世大學的Marcia Ponce de León(該研究的共同作者)解釋說。

“這可能是首次關於延長童年的進化實驗。”

在德馬尼西發現的一具骸骨屬於一位年紀大得多的個體,他牙齒脫落,但在他人的幫助下幸存了下來。共同的責任可能塑造了新的社會習俗。

格魯吉亞國家博物館的戴維·洛德基帕德尼澤表示:“如此年長的個體能夠在沒有牙齒的情況下存活數年,表明群體中的其他成員對他照顧有加。”

同一群體中多代人的存在可能使知識能夠更自由地流動。

這些知識可能包括食物加工策略、工具使用或群體協調。年長的守護者將知識傳授給年輕成員。

這一切意味著什麽?
科學家提出,早期人類的童年期可能比現在更長,從而推動了文化傳播和社會學習。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動態可能促進了大腦的擴張,而不是大腦先發育並推動其進一步發展。

緩慢的成熟似乎使得年輕個體能夠從群體中年長成員那裏吸收越來越多的信息。

這也使得年長成員能夠在更長的時間內分享他們辛苦積累的專業知識。持續的支持有助於培養持久的文化能力。

隨著信息傳遞量的增加,進化傾向於增加大腦尺寸並延遲成年期,這使得我們在童年時期能夠學習更多知識,並在食物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有時間發育出更大的大腦。

這塊來自德馬尼西的化石關注兒童在生命早期如何依賴社交網絡,強調了延長的童年和代際支持在塑造現代智人發展過程中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可能性。

研究人員現在準備重新審視關於是什麽引發了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漫長青春期的傳統觀點。正在進行的研究不斷闡明童年對人類形成性的貢獻。

完整的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