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生物學》:瓶裝水中的微塑料損害人體器官,尤其損害腎髒
最近的研究揭示了瓶裝水中的微塑料與嚴重的健康風險之間存在著令人不安的聯係。這些直徑小於5毫米的微小塑料顆粒已成為一種常見的環境汙染物,存在於從食物、水到我們呼吸的空氣等各種環境中。
《通訊·生物學》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強調了微塑料,尤其是瓶裝水中的微塑料,是如何損害人體器官,尤其是腎髒的。
微塑料及其對健康的影響
研究表明,微塑料不僅汙染環境,還會損害人體器官,尤其是腎髒。有毒汙染物苯並[a]芘 (BaP) 通常會隨這些顆粒進入人體。
一旦被攝入,微塑料就會成為 BaP 的載體,而 BaP 主要通過消化係統吸收。這種暴露會導致全身炎症,並損害腎髒等器官,這證實了這些顆粒構成了嚴重的健康風險。
微塑料與腸腎關係
本研究的一項重要發現是發現了腸腎軸,微塑料正是通過這一軸影響腎髒功能。
聚苯乙烯微塑料 (PS) 被攝入後,會破壞腸道屏障,導致有害物質(包括花生四烯酸等代謝物)滲入血液。
這些代謝物隨後進入腎髒,導致鐵死亡,這是一種由鐵沉積引起的細胞死亡。
腎髒中的鐵死亡過程是由活性氧 (ROS) 引發的,ROS 會損害腎髒細胞並導致細胞死亡。
這項研究首次明確了鐵死亡在微塑料引起的腎髒損害中的作用,揭示了這些顆粒的潛在長期影響。
微塑料 (mps) 和苯並[a]芘 (bap) 對人體造成損害的途徑圖解
微塑料在環境中無處不在,存在於海洋、土壤甚至空氣中。它們體積小,難以清除,並且會持續在生態係統中積累。
隨著微塑料滲入食物和水源,它們也會進入人體,引發仍在研究中的健康問題。瓶裝水已成為微塑料暴露的重要來源,凸顯了提高對其風險認識的必要性。
瓶裝水與環境影響
盡管該協會辯稱瓶裝水是由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而非聚苯乙烯製成的,但塑料垃圾問題依然存在。
PET二噁英是有毒物質,並可致癌。
塑料瓶,尤其是在受熱的情況下,會向水中釋放有害化學物質,增加汙染風險。
這項研究強調,微塑料是一個嚴重的環境問題,也是潛在的健康問題來源。瓶裝水中這些顆粒的日益增多,既加劇了環境汙染,也帶來了人類健康風險。
減少微塑料暴露
專家提出了幾種減少接觸微塑料的方法。改用可重複使用的水瓶是人們減少塑料使用最簡單的措施之一。選擇玻璃或鋁製容器可以進一步降低塑料汙染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