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民黨敗給毛共:有一個人性中“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問題

來源: 2019-11-14 11:08:04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蔣從二十年代中成為中國政壇的主要力量,北伐是一鼓作氣。北伐時,他的黃埔學生裏有很多人朝氣蓬勃、有能力、有誌向。

到抗戰時,因為特殊的對外敵、反侵略戰爭,還可以喚起一大批手下的軍人再一次“一鼓作氣”。

到抗戰勝利(共打了約15年),他手下的軍人中,特別是從黃埔建校不久就跟隨他的高級將領們,多數已經從年齡、誌氣到不再願意再艱苦奮戰一回了。有的從心底裏反戰,有的戰不戰無所謂、隻要不影響我撈錢享受。在此種氛圍下,軍無鬥誌,哪能不敗?

這就像,一開始跟馬雲創業,經過10年艱苦、到了企業有相當規模的時候,很多這些開創元老就套現、享福去了,沒有多少願意一直艱苦到20年的。

又像項羽與劉邦,項羽的部下在反秦的戰爭中打得比較艱苦,秦亡後、一分封,很多部下就開始享福了。與劉邦的戰事一起,項羽的部下已經軍無鬥誌。以英布為例,他在分封後,未必成心反對項羽,但也不願再為項羽去衝鋒陷陣,因為他已開始享福。這時,項羽因英布不積極參戰就懷疑他,最後將英布迫到劉邦陣營。而劉邦陣營中的許多人中,有許多一直跟隨劉邦、在項羽分封中沒得著好處,又有一些是對項羽分封不滿的,所以憋著一肚子氣要奮戰的。

這個“勢”一變化,手下就從以前的強將勁旅變成一盤散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