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考古重大發現大連營城子漢墓群76號的主人確定 zt

大連考古重大發現大連營城子漢墓群76號墓出土了漢墓金帶扣和印章

 

△龍紋金帶扣

經過多方考證

終於揭開了漢墓金帶扣主人的神秘麵紗

主人名為邵黨

考古學家撰

7月15日,營城子漢墓金帶扣主人的印章通過工業CT掃描和三維成像、印文被成功識別後,“辟邪”紐、陰文篆書“邵黨私印”大白於天下。金帶扣主人終於“塵埃落定”,出土長達18年的墓主人印章之謎被揭開。

作為一名考古工作者,曾經參與了營城子漢墓發掘,親眼見證了隨葬金帶扣和印章等重器的營城子漢墓群76號墓的發掘過程,當時發掘情景至今仍曆曆在目;作為該墓葬發掘報告的撰寫者,同樣也見證了標誌墓主人身份的金帶扣和印章等重器的科學檢測過程。我的心伴隨著墓主人身份地位等相關探索研究不斷出現新成果和新發現而跌宕起伏,“步步驚心”——

01

營城子漢墓群發掘成果

營城子漢墓群位於甘井子區營城子街道境內,分布範圍為東起牧城驛村,西至雙台溝村,長達10餘公裏,以沙崗子村、營城子村周圍最為集中。經過多次發掘,目前已發掘漢墓300餘座。

早在1931年,營城子壁畫墓發掘,獨特的墓葬結構和“主人升仙壁畫”聞名遐邇。1954年旅順博物館對營城子漢墓群進行發掘,共發掘了50座漢墓。

2003年開始由於營城子工業園區建設,當時的大連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大連市文化局抽調全市文博單位專業人員和縣區文物幹部組成“大連營城子漢代墓地考古工作隊”,由吳青雲任隊長,拉開了營城子漢墓群大規模搶救性發掘的帷幕,至2009年陸續發掘漢墓多達200餘座,主要集中於2003年-2004年。

營城子漢墓群發現的墓葬分布範圍廣、數量多,類型全,出土遺物眾多,其中不乏重器,多為西漢至東漢時期墓葬,少數墓葬到了魏晉時期。2013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銅承旋出土狀況

02

金帶扣與印章出土“曆險”記

2003年-2004年營城子漢墓群搶救性發掘,當屬76號墓最有影響。該墓共出土了24件隨葬品,除壺、罐、盆、井、倉、甕、灶具組合等17件普通陶器外,還有金帶扣、玉劍璏、印章以及銅鼎、銅尊、銅承旋、銅盆7件重器,曾轟動一時。

2003年12月5日,已進入嚴冬,寒風凜冽,76號墓發掘開始。該墓為貝殼與磚、瓦、石塊混築墓,甲字形,有墓道、墓門和墓室,墓道朝南,墓室長4.45米、寬4.05米。有棺槨,已腐爛成灰。發現兩具人骨痕跡,頭北腳南,朽爛嚴重,應為夫妻合葬。這是營城子漢墓群貝墓中規模較大的一個。

傍晚時分,天已漸黑,銅鼎、銅尊和銅承旋先暴露出來。為了文物安全,大家不顧天寒地凍,挑燈夜戰,小心翼翼地將3件銅器清理出來,標記好位置,運回駐地。是夜,發掘人員都非常興奮。

第二天,大家繼續清理,除了金帶扣和印章,陶器和其他銅器、玉器都被清理出來。麵對這麽多重器的出土,大家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76號墓。由於天氣太冷,無法繼續作業,整個發掘工作暫停。

第二年春天,考古發掘繼續進行。4月15日,隊長吳青雲安排薑寶憲繼續清理76號墓底。在西側墓主人右側又發現了鑲嵌綠鬆石的龍紋金帶扣和獸紐銅印(當時根據鏽蝕狀況認為是銅印),由此判斷西側墓主人應為男性。當薑寶憲將金帶扣帶回發掘駐地時,大家別提多高興了。那天我特意去駐地,看到了金帶扣的真容。真沒想到,經過一個嚴冬,金帶扣和印章終於重見天日,76號墓給我們帶來這麽多驚喜和新發現。

△銅尊和銅承旋

△銅承旋鏨刻“仙人神獸鳳鳥祥瑞圖”

03

科學檢測解決了金帶扣製作難題

2003年-2009年營城子漢墓群發掘結束,相關研究也逐步啟動。2009年大連漢墓博物館籌建,2003年-2009年營城子漢墓群出土文物成為展覽的主體。據不完全統計,出土文物以陶器為主,還有銅器、鐵器、玉器、玻璃器等,76號墓以隨葬多件重器在營城子漢墓群中獨樹一幟,是目前唯一一座出土金帶扣的漢墓,也是出土文物級別最高的墓葬。

漢代龍紋金帶扣一般是諸侯王、皇室成員、高級貴族和官員才能享用的,因此推測76號墓的墓主人非同一般,身份十分高貴,但是墓主人究竟是誰?其真實身份如何?一直是未解之謎。作為能夠揭開墓主人身份的重要突破口——印章因鏽蝕嚴重,印麵被厚厚鏽蝕層覆蓋,即使在高倍顯微鏡下也無法看到文字。獸紐也鏽蝕斑斑,無法辨別是什麽動物。唯一的線索中斷了,一直是我的遺憾,同時也讓我們產生了探索研究的動力,做好相關的科學檢測成為“當務之急”。

2018年,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與西北工業大學材料學院納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合作,采用包括光學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及能譜儀、激光拉曼光譜儀在內的分析手段,對金帶扣進行無損科學檢測。這次檢測結果讓我們對金帶扣的製作工藝、成分、來源等有了新發現和新認識。

金帶扣整體略呈馬蹄形,帶首開弧形帶孔,孔中間裝有可活動的扣舌,帶扣邊緣內折,穿多個小孔用於固定革。帶扣長9.5厘米、寬4.9厘米~6.6厘米,重38.27克。帶扣裝飾部分集中於正麵,為浮雕式十龍戲水主題圖案,反映了一龍攜九子,穿越於碧波之中的畫麵。帶扣表麵鑲嵌水滴形和菱形綠鬆石。龍身、龍頭、龍眼、龍鼻等處使用圓金絲勾勒,龍脊裝飾大小不同的金珠,且金珠直徑自脊背頂部至兩端逐漸減小,龍身和圖案地紋則裝飾更加細密的小金珠。金帶扣涉及的工藝種類有捶鍱、模壓、扭絲、珠化、焊接、穿孔、掐絲、鑲嵌等,可見金帶扣製作的複雜程度。

通過檢測,金帶扣不同部位含金量不同,但總體含金量相當高,在93.4﹪~98.8﹪之間,另外有少量銀。金帶扣製作工藝複雜精巧,特別是確定了金珠是通過直接加熱熔焊在帶扣上,而且熔焊技術是國內首次發現,解決了長期以來金帶扣製作工藝的難題,澄清了一些誤區。

金帶扣還是目前發現同類型金帶扣裝飾龍紋最多的一件,精美程度令人歎為觀止,推測應為漢中央政權控製的官辦作坊製作。目前發現的同類型金帶扣僅數枚。由於金帶扣實用性不強,主要是身份地位的標誌,因此金帶扣可能多用於賞賜。

△印紐三維成像

△印文信息的四個CT斷層圖像

04

印章主人名字重見天日

2018年在檢測金帶扣的同時,我們也嚐試對印章進行檢測。通過顯微鏡、醫院CT檢測和文保專業機構的X光設備檢測,均未做出結果,當時認為印章主人名字可能將永遠淹沒在鏽蝕層中,再也沒有希望露出真容。

今年4月,2020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揭曉。其中,青海都蘭熱水墓群血渭一號墓出土的銀質印章,通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自主研發的450kV工業CT掃描,發現鏽蝕印麵竟然清晰呈現古藏文“外甥阿柴王之印”,其主人可能是莫賀吐渾可汗。這個消息令我們重新燃起揭秘營城子鏽蝕印章主人的希望。

通過多方聯係協調,印章檢測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機構大力支持,為血渭一號墓出土印章檢測的科研團隊將為營城子漢墓出土印章檢測。

7月15日,我和同事劉美晶攜帶印章來到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首次CT掃描竟然清晰出現了印文“私印”兩字,在場的人都很激動,揭開印章主人之謎的希望越來越近。然而,印章主人似乎有意跟你開玩笑,猶抱琵琶半遮麵,不同斷層掃了好幾次沒有出現文字。此時已近午時,我們隻好退掉下午2時左右的返程火車票。

快到下午2時,功夫不負有心人,印文終於透過鏽蝕層全部呈現在電腦屏幕上。由於印文是篆書,又比較模糊,辨識起來有一定難度。我們不停查手機,又請教了多位專家,終於初步確認印文是陰文篆書“邵黨私印”。營城子金帶扣的主人姓邵名黨。至此,金帶扣墓主人之謎終於塵埃落定。鏽蝕印紐經CT三維成像,竟清晰出現了動物形象,請專家辨識,初步認為“辟邪”紐可能性比較大。

同時,社科院考古所工作人員使用尼通便攜式X射線熒光光譜儀對印章材質進行了初步檢測,其中印麵主要元素及含量(Wt%)為銅54.32%、銀40.64%、鉛3.14%、錫1.31%、金0.59%;印章正前側麵主要元素及含量(Wt%)為銅71.14%、銀24.65%、鉛2.48%、錫1.34%、金0.39%(成分經歸一化處理,測量位置皆為表層鏽蝕層,並不反映印章真實的化學成分,僅作為定性判斷合金材質的依據)。檢測結果顯示該印章主要材質為銅和銀,應為銅銀合金印,從而糾正了原來認為是鎏金銅印的看法。鏽蝕的印章又帶給我們新的驚喜。

△未除鏽的印章

△印章底麵鏽蝕狀況

△印文CT掃描圖像

05

現代科技手段為考古研究插上翅膀

此前由於印章鏽蝕,對墓主人的研究多為推測,比如,鏽蝕印章印紐有人認為是獅紐、駝紐,又因為墓中出土金帶扣等重器,推測墓主人有可能是少數民族首領等。通過掃描鏽蝕印章,營城子76號墓主人叫邵黨,雖不見於文獻記載,但應為漢人漢姓。這些辨別身份的文物多出自墓主人一側,可以確定邵黨為男性墓主人名字。說明營城子一帶有邵姓居住,而且應是當地望族。辟邪紐印章多見於兩漢之際和東漢時期,形製大同小異,辟邪為瑞獸,西漢漢元帝的渭陵就曾出土精美的玉辟邪。

76號墓還出土貴族宴請高級用具——銅承旋和銅尊,特別是承旋上鏨刻“仙人瑞獸珍禽圖”,精美至極。這種刻紋銅器不是大連產品,而是來自嶺南地區的廣西合浦一帶。從合浦到大連,相隔千山萬水,路途遙遠,非一般實力無法做到,墓主人的故事越來越耐人尋味。

營城子漢墓群及大連地區廣泛分布的漢墓群和其他遺跡,證明漢代的大連地區經濟繁榮、人口稠密、商貿發達、交通便利,是漢代遼東郡的經濟中心,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大連地區在漢代曆史上地位不容小覷。

將現代科技手段引入考古學中,是近年來考古學研究的重要方向,借助現代科技的力量,解決傳統考古無法解決的問題。對出土遺存進行相關科學分析檢測,比如:工業CT掃描、X射線熒光光譜分析、掃描電鏡能譜分析等,已經取得了不少重要研究成果。工業CT對營城子漢墓出土印章印文成功辨識,再次證明堅持多學科、多領域合作的巨大潛力。

營城子漢墓金帶扣的主人雖然已經揭曉,但研究才剛剛開始,關於墓主人更深研究以及包括76號墓在內的營城子漢墓群的研究剛剛露出冰山一角,更多的考古奧秘等待探索。

文字: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翠敏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