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時的蘇東陣營為什麽失敗?

來源: YMCK1025 2020-10-25 16:28:20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9877 bytes)
回答: 節製YMCK10252020-10-25 14:09:39

[轉帖]冷戰時的蘇東陣營為什麽失敗?

 

 冷戰時的蘇東陣營為什麽失敗?東歐集團與西方的差距究竟在哪裏?

    今天我們來說說冷戰。話說從彼得大帝改革開始,中東歐在世界曆史上的出鏡率突然極度提升,

竟然在20世紀一度成為世界兩級之一,大有席卷世界之勢。

卻最終在一夜之間土崩瓦解,至今仍然半死不活,不由得讓人扼腕歎息。

    以往關於蘇聯解體和東歐劇變,西方人當然是自說自話,吹噓自己自由燈塔,必將取得勝利雲雲。

而我國在此領域的研究,也多半集中在蘇聯內部僵化的體製改革和畸形的工業結構,

大國沙文主義的傾向以及戈爾巴喬夫的“背叛”上麵。

    

冷戰蘇東陣營,很大程度上還要再加上芬蘭

    但實際上,這些研究有一個問題,忽略了為什麽蘇聯會有僵化的體製和畸形的重工業結構。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蘇聯,也困擾著整個東歐。並且,這與體製也沒有什麽必然聯係。並不是像西方吹噓的那樣,說共產主義是“極權政體”所以僵化,因為現在變了顏色的東歐國家同樣僵化,甚至還不如從前。曆史上還出現過大量的法西斯,無論這些國家換什麽政體,都一如既往地僵化。社會主義體製甚至恰恰是最輕的。

    這說來話長,要從東歐的老大,俄國的曆史上說起。沒錯,就是彼得大帝。

    俄國在彼得大帝之前是一個非常落後的國家,即使伊凡雷帝的擴張讓俄國擺脫了蒙古汗國的威脅,但俄國實際上仍然是一個位於亞洲的內陸國家,沒有出海口,北冰洋不能算出海口,而且烏拉爾山是歐亞分界線是後來俄國人自說自話自己定義的,歐洲人實際上不承認,歐亞分界線之前一直在頓河流域,絕大多數土地在頓河以東的俄國在歐洲人眼裏完全就是個亞洲國家。

    彼得大帝急於改革,並且也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在此不再贅述。但是在我國討論大國崛起的範例之中,幾乎沒有人意識到,俄國的崛起與西歐其他國家不一樣。俄國沒有經曆大航海時代,也沒有經曆人文主義、宗教改革到啟蒙運動乃至資產階級革命這一係列的專屬於西方的變動,甚至沒有經曆工業革命,隻是引入了一部分技術。而且最重要的是,彼得大帝的改革根本和西方的政治、文化與經濟體製不沾邊,而是通過引入一部分技術和西化的習俗,實際上加強了沙皇的君主專製特征,是典型的西學為用。崛起的俄國大幅度向荒涼的西伯利亞和中亞擴張,與西方人根本不沾邊。

    

彼得大帝並沒有使俄國西化,反而加強了俄羅斯的傳統

    彼得大帝的改革沒有使俄國接受西方文明,而是強化了沙皇專製體製,用一層類似西方的薄紗加強了與西方的異質性,才是彼得大帝改革的本質。

    所以,改革後的俄國雖然強大了,但是變得與西方距離更遠了。而且並沒有完成工業化,屢次被打回原形。直到斯大林接手蘇聯的時候,他麵對的是一個連年大戰、人口凋敝的爛攤子。

    這樣一個爛攤子根本沒有西方工業的底子,也沒有那個邏輯。但是起碼為了自保,他們必須工業化。曆史證明斯大林是對的,不然納粹的鐵蹄早已將俄羅斯踏破。如果大家認為斯大林畸形發展重工業的決定不夠明智,那麽當時也沒有人會比他更為明智,固然這相當於飲鴆止渴最終積重難返,但是畢竟延緩了俄羅斯的解體。以往都是將蘇聯解體的賬推到斯大林的頭上,實際上斯大林恰恰延緩了俄羅斯的解體,不然連四十年代都撐不過去。

    蘇聯人通過計劃經濟推進工業化,成本很高,而且不可持續。很多工廠一個計劃指令下來就建在西伯利亞荒涼寒冷的叢林裏,不怎麽考慮成本。因為他們沒有辦法考慮成本,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俄國和東歐沒有一寸土地位於中緯度的黃金地帶上,全部位於高寒地帶,而且深居內陸,十分荒涼。這樣的地方能出現超級大國已經是奇跡,把它們和西方拿來非要要求它們達到或超過西方的實力,對它們是不公平的。幾個世紀以來俄國從來不是西方的一部分,以後也不會是。名義上加入西方的新歐洲與老歐洲之間的裂痕也不會彌補。如果你相信太陽可以從北邊出來,那麽俄羅斯加入西方的可能性大約和這個事情相仿。

    什麽?八國聯軍?那是針對中國。西方六國拉上中國的兩個鄰國,沒有中國的話有它們倆什麽事兒,西方有時還會拉上印度,在近東事務上還會拉上土耳其、沙特、埃及、以色列或者伊朗,針對東歐的時候還會帶上希臘,但是對不起,它們都不是西方國家。

    

相對於南天主北新教的西歐,中歐和東歐是相當斷裂的地區

    東歐不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而且自身也沒有一個成體統的文明體係。同樣是斯拉夫人,有的使用西裏爾字母,有的使用拉丁字母,還有的是穆斯林使用阿拉伯字母,在語言上,斯洛文尼亞語與俄語的相似程度竟然與阿爾巴尼亞這個孤立語的相似程度一樣,可以說即使在語言上斯拉夫人也不是一個整體,更不要說還有大量的烏拉爾人了。

    宗教上也沒有一致性。斯拉夫和東正教從來都不等同。西斯拉夫是天主教,南斯拉夫什麽宗教都有。如果說它們還有什麽共同特點的話,那就是這是一群找不到歸屬感的斷裂帶群體,從東德開始,在宗教上唯一的共同點就是各種宗教混雜卻又傳統淡薄,缺乏主題思想。

    既不是歐洲也不是亞洲,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伊斯蘭教混雜,斯拉夫人、波羅的人、日耳曼人、烏拉爾人、突厥人、伊利裏亞人混雜,互相誰也不服誰,各國內部誰也不服誰,這樣的一塊地方本質上是因為缺乏人文底蘊,這是東歐陷入失敗的根本原因,沙皇會失敗,泛斯拉夫主義會失敗,法西斯會失敗,冷戰會失敗,新歐洲同樣也很失敗,以後也還會有失敗。

    那麽這樣的一個地方,崩潰瓦解是必然的,和采取什麽體製沒有什麽關係。新歐洲加入歐盟之後,馬上就把歐盟弄亂了。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敢說東歐國家還會崩潰解體,誰要它們誰倒黴。並不是西方取得了勝利,而是東歐自我崩潰了。所以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用在我國身上完全不管用,就是這個原因。

    所以綜上所述,蘇東集團在維持了四十五年之後才瓦解,已經是非常努力了,它們瓦解的原因既不是斯大林怎麽樣也不是蘇聯的體製怎麽樣,因為那個地方在近代以來,就是一個十分潰散的地區,找不到自身的邏輯。它們進行冷戰的根本原因也是不滿西方又看不上其他地區,遭到孤立是必然的。

    也因此,蘇東國家普遍存在的體製僵化、經濟下降、人口減少、社會活力低、工業配置畸形等問題,與它們自身的政治文化傳統有關係,而不是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時期的問題。三夫改革要想成功,得把從沙皇時期留下來的整個體製傳統全部改掉才行,但那樣一來還有俄羅斯嗎?所以,東歐本身正是東歐失敗的原因,而如果要它們改掉,那麽東歐本身也就不存在了。

    

東歐劇變

    也正是因為它們共同擁有的問題,讓它們在上個世紀走在了一起。現在它們雖然誰也不服誰,卻也仍然不得不在一起痛苦掙紮。希望它們能夠團結起來,共同創造一個真正屬於東歐人的新型文明,這才是中東歐真正的出路。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