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山

回答: 點點滴滴YMCK10252020-09-11 12:14:00

群山中的一場“互聯網扶貧實驗”:貧與不貧,隻隔一座山頭

中國人的一天2020-09-10
桂西北的都安瑤族自治縣隆福鄉大崇村,緩峭綿連的石峰群裏,有一個叫龍布屯的窪地。8家貧困戶放棄搬遷到縣城,繼續留在封閉窪地裏求生求學。與此同時,隨著群山頂上集裝箱民宿的建造,一場互聯網扶貧發展模式也在悄然嚐試中。
0.jpeg

小梅花在弄耀村小學讀二年級,她每天帶著上幼兒園的弟弟妹妹上下學。

8月29號,家在山外的蒙美成,拎著牛肉爬了2個多小時的山,才到達龍布屯的三舅蒙玉明家,這是蒙美成有生以來第三次來,前兩次是參加大舅和二舅的葬禮。

桂西北這種高峰叢深,窪地密集的喀斯特地貌,在大崇村很明顯。石山合圍而成的是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封閉窪地,瑤語把窪地稱為弄場,也叫屯,大崇村有32個自然屯。

這裏也是廣西缺水最嚴重的地區,生活在這裏的布努瑤,開山辟地,收集雨水,在深深的窪地裏耕作。

1.jpeg

峰叢和窪地的地貌,大崇村各個組分布其中。

蒙美成搭的車隻到龍古,從龍古到龍布的3.3公裏山路叫“十八彎”,司機不肯再上。

擋住龍布屯與外界聯係的石山坡度傾角很大,遠遠望去,“十八彎”就像是匕首在石頭上用力留下的十八道“之”字尖角劃痕,沒一點圓弧。

路還沒硬化,破碎的石灰岩在烈日下有棱有角、熱氣騰騰、慘白冒煙。在今年十八彎修好之前,屯裏的人進出隻能靠崎嶇的山路。

2.jpeg

龍布屯過去進村的路僅有幾條羊腸小道,2019年6月開建名為“十八彎”的進村公路。

蒙美成隻得徒步盤到峰頂,經過一排正在安裝的黃灰相間的集裝箱民宿,再向下盤到底部的窪地,龍布屯就到了。

舅媽蒙鳳秋喊了多次讓她來看新蓋的房子。在她印象裏,龍布屯的之前的房子或者是木結構或者是泥瓦房,總之都是危房。

3.jpeg

龍布屯地處山凹,目前有8戶人家沒有搬遷。

三舅蒙玉明家在龍布屯入口,新建房一層有160平米,用的都是水泥空心磚,像搭積木一樣搭好結構後,直接就住人了。

沒有牆麵抹灰、批膩子一說,更沒家具,睡覺都是床板往砌的墩子上一擱,看著就像爛尾。

4.jpeg

龍布屯其中一戶人家要靠攀爬一段亂石階梯進到家裏。

一層用的是農村危房改造補助的7萬元。按照廣西的政策,蒙玉明還可以加蓋二層部分,他借了4萬塊錢買好空心磚堆在了大門兩側。

龍布屯再往裏,家家都在灰頭土臉、奮蹄揚鞭、白天晚上地建房,把這塊小小的窪地變成了工地,或者舞台。

5.jpeg

龍布屯一戶搬遷出去後,因不適應城裏的生活,老人返回到屯裏,繼續種地為生,居住在臨時搭建的棚屋裏。

“他們都不願意去易地扶貧搬遷的縣城集中安置點,搬去土地就沒了,在這邊還可以種點地養家糊口”,大崇村扶貧第一書記韋程寶說。

“十八彎”道路拓寬通車以後,屯裏人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蓋房子,建築材料可以用車拉了,再不用馬馱人扛。據說,這條路上曾經有馬累得舍身跳崖。

6.jpeg

丈夫外出打工,蒙豔桃帶著3歲多的兒子蒙保臣在家裏做飯。騰訊公司在屯裏投入建設的旅遊扶貧項目——集裝箱客棧,使得蒙豔桃實現就近就業。

蒙美成知道三舅家不搬還有原因,因為孩子們,“搬到城裏,怕孩子看到外麵的世界要比,人家有好吃的好穿的,自己沒有,做父母的就很難過,孩子哭,自己也會哭”。

蒙玉明家16歲的花花、13歲的秀秀、7歲小梅花和10歲的小規成了主要勞動力。

7.jpeg

隨著通往龍布屯的十八彎道路修通,建築材料可以通過車輛運到村裏,村裏大部分人家在都在扶貧資金的支持下建新房。

曾經家裏有一匹馬,後山地裏的玉米都是靠馬拉,不用孩子們背。後來馬賣了,從此玉米要靠孩子們來背,花花100斤,秀秀60斤,小梅花30斤,爸爸可自豪了。

幾十個玉米裝在編織袋裏,袋子用粗麻繩捆好,再勒在額頭上背著走。單程1個半小時,走到半路,小梅花感覺腦袋要爆炸了,但仍然咬牙堅持背回了家。

第二天一早她又跟著姐姐們去後山背玉米,連續背了三趟,回來說腰好痛。

8.jpeg

蒙玉明的女兒蒙鮮秀(右)幫助鄰居家修地基。

小規的任務是放羊,他五歲的時候看別人放羊,被山羊踢落的石頭砸斷右手小手指和大腿。因為粉碎嚴重小手指被截掉。

小規喜歡用玩具望遠鏡看埡口的天空,亮閃閃的飛機像蚊子一樣掠過月亮,一天有十幾架。

9.jpeg

蒙建規在山上看羊,6歲的時候,他放羊時被山上一塊滾落的巨石砸成重傷,大腿骨折,右手小拇指被碾碎。

花花因為年齡較大,經常被爸爸媽媽要求一起上山頂做工掙錢,給集裝箱挖地基、回填地基、修客棧的主幹道,她性格隱忍,心裏不想去,嘴裏也說不出來。

秀秀看著她上山,直掉眼淚。 秀秀,每天要做飯、洗碗、喂豬和做農活,她伶俐善溝通,會“不經意”地抱怨爸爸媽媽讓她們做太多活。

如果有人問她,以後還想留在村裏嗎?她會很堅定地說,“誰想留在這裏,我嫁也要嫁出去”。

10.jpeg

暑期大部分時間白天處於高溫,最熱的時候地表溫度超過40度,村裏家家戶戶都在頂著烈日和炎熱趕建房屋。

蒙玉明也不是什麽活都不幹。秀秀說自己才兩三歲的時候,爸爸得了病,“一年365天,有300天要住在醫院的那種,好像是內髒裏的一個器官枯萎了。小裙子還偷吃他的藥,頭發都吃黃了”。

現在,那個器官是不是徹底複蘇了,隻有天知道。

縣內務工、賣些羊、雞,在外打工的大女兒不定期打來1500塊錢構成了蒙玉明全家收入,每年4萬元左右。除此以外,他不相信還有什麽其他可靠的賺錢方式。

11.jpeg

蒙玉明和女兒兒子在一起。

龍布窪地上方的峰頂,一個巴掌大的“天池”四季有水,周圍群山浩浩蕩蕩,沸騰又寧謐。騰訊針對大崇村的幫扶項目——集裝箱客棧和水櫃,正在熱情如火地建設中。

屯裏人和外麵的人,隻有通過場景打造和產品消費才能建立起聯係,騰訊的思路,以“龍布日出”為品牌,融合大崇村特色農業與文旅,把互聯網+扶貧做起來。

12.jpeg

騰訊打造的旅遊扶貧項目,集裝箱客棧的環境改造正在進行中,預計9月初基本完成。

當魔方一樣的9個黃灰色集裝箱從“十八彎”吊上來的時候,秀秀跑去問騰訊“為村”創始人陳圓圓,山頂變成景區了要不要收門票,會不會把通往她家門口的路也修起來?

因為騰訊基金會花了30萬拓寬了十八個轉彎,秀秀曾經從這個山頭遊蕩到那個山頭,她說“風景看起來都一般”,但她想邀請同學來看民宿,那裏麵有洗臉台、空調、熱水器。

13.jpeg

騰訊打造的旅遊扶貧項目集裝箱客棧逐步完工,不久就可以接待遊客。

但蒙玉明天生覺得,城裏人、農村人,各人有各人的自由。

對於即將撲過來的“小鵝”,他本能抵觸,即使之前答應接待了,之後也要反悔:為什麽要住到我家?我不想被打擾。雖然你們說了每天會按多少標準給我付錢,我不信你們真給。

14.jpeg

騰訊公司在龍布屯開展了“小鵝愛鄉村”的暑期扶貧公益項目,帶領城裏的孩子到龍布屯和村裏的孩子互動。

小鵝還是來了——這是群10-13歲的城市孩子,他們的父母都是騰訊的員工,被父母安排利用暑期來做扶貧實踐,與龍布屯的8戶人家同吃同住同勞動。

整個8月的4個星期,有4批小鵝共23人,20個誌願者先後空降過龍布屯。負責集裝箱客棧建設的李曉月、張晶戲說,真有鵝爸在吃玉米糊的時候直擔心,有了上頓沒下頓。

15.jpeg

從深圳來的朵朵給小裙子展示自己編織的蝴蝶結。這是她來到龍布屯後學會的手工。

第一批小鵝來的時候,花花和秀秀隻對住在她們家的陳圓圓說過一句話,“吃飯了”,說過這句話她倆就進自己屋了,“等我們吃完了,他們才會出來吃”。

住了半月後,她倆開始變成話癆,且花花最愛看小鵝領隊崔雪萍發的短視頻,秀秀每次看到雪萍用電腦工作都很羨慕,覺得城裏來的人各個都很優秀。

16.jpeg

朵朵和龍布屯的孩子相處得非常融洽,相互也學習了很多技能。但信任沒辦法全部建立起來。

陳圓圓想租蒙玉明家的二層做農家樂餐廳,但最後以蒙玉明的大女兒不同意作罷。

在蒙玉明的觀念中,二樓曬玉米更重要,那是全家的口糧。 最後一個“小鵝”朵朵要走的時候,對著屯裏小孩囁嚅出一句:我祝大家都考100分。

小朋友們像群太陽底下亂飛的蜜蜂,嗡嗡嗡嗡不置一詞。輪到屯裏孩子談感想,一般隻會說我很開心。

17.jpeg

回到了家,小裙子趴在地上和家裏的小狗玩耍。

“你們搞的客棧沒人來住,我們掙不到錢,搞這麽漂亮有什麽用?”陳圓圓知道屯裏人心裏的想法和小心思。跟村民打交道,陳圓圓感覺他們有精明的一麵,也有遲鈍的一麵。

所以,不能讓利益在沒有規則前就出現在他們麵前,建立規則最重要。

18.jpeg

騰訊為村創始人、扶貧工作組負責人陳圓圓在龍布屯,召集了大崇村17個屯的村組長,向他們介紹騰訊旅遊扶貧項目股權分配等事宜,引起了各個組織的強烈共鳴。

她要讓大家知道,項目雖然在龍布屯,收益卻是整個大崇村。

9月1日,陳圓圓請大崇村村委書記韋榮成通知17個隊的隊長開會。她講解了騰訊扶貧項目與大崇村是什麽關係;項目在龍布屯怎麽運作;合作社和農戶會有怎樣的收益;騰訊基金會捐贈的200萬拆成8萬股的股份分配方案,合作社與村民利潤分紅比例,以及130萬天使輪融資方案。

現在的分配方案裏,每戶的原始股數量是定額,這就意味著生孩子越多,家庭成員個人的股份就會稀釋變少,陳圓圓說,農民們自然就懂了,少才是多,多就是沒有。

19.jpeg

騰訊扶貧工作組把龍布屯唯一的老宅子保留下來,準備打造成旅遊項目的瑤族特色的博物館。

陳圓圓說,這份龍布日出股份分配方案的出台很燒腦,她把各種情況都考慮到了。最核心的一點就是把利益分化,讓利益均沾,這樣大家就有共同維護的意識,另外,就是監督,騰訊基金會要求同股不同權,互相牽製,股份是你的,但是決策權在我們這裏。

客棧建好後會交給大崇村種養殖專業合作社管理,合作社的法人代表是村書記韋榮成,合作社四五年前就注冊了,一直沒有啟用,現在就用合作社來經營客棧。

20.jpeg

龍布屯大部分孩子都已上學,隻有少部分沒有到上學年齡的孩子。

韋榮成接著說,騰訊打造旅遊景點,給群眾增加收入的同時解決了就近就業的問題。

200萬如果直接就進了合作社,跟村民關係不大;還有那些直接白給東西的,我們也不要,那是看不起我們,我們有手有腳,可以自己創造財富和收入。

21.jpeg

8月31日,開學第一天,5點多鍾,天蒙蒙亮,蒙鮮秀就帶著弟弟妹妹坐在門前,等候其他家庭的學生,一起下山上學。

在陳圓圓的規劃裏,龍布屯還會建一個養殖廠。

她告訴村民多養多種多照顧,提高品質,然後賣給我們農家樂,成一點規模了,我們就往外做包裝,前店後廠,客棧是商店、農家樂也是商店,這樣每個屯就可以源源不斷地把自己的產品通過“龍布日出”這個窗口售賣出去。集體經濟發展起來,每戶分紅也高。

22.jpeg

6歲的小裙子在大約5公裏外屬於另一個鄉的弄耀村幼兒園上大班,上學是下坡路,大部分是山路,其它是水泥路麵,徒步行程大約一個小時。

陳圓圓把項目推進看作是集體經濟和集體意識串聯的一個過程,房子不重要,來多少客人也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這件事情,大家的集體意識覺醒了,都為集體的事情出謀劃策,自己的利益也得到了增長。

會後,各隊的隊長討論得非常積極,蒙玉明也表示想領養蜜蜂,因為看似比較省事。不過陳圓圓提醒他,每天都得打開蜂箱,檢查裏麵有沒有螞蜂、蟑螂還有新出生的小蜂王,因為它們會把蜂群打散或者帶跑。

從窪地種地到峰叢建民宿,改變的不僅僅是地理位置,更是屯裏的人的內心……

23.jpeg

蒙玉明到了幼兒園,帶小裙子和弟弟一起報名。

攝影&撰文 | 陳傑 劉旻

編輯 | 匡匡

聯合出品 | 騰訊新聞 騰訊公益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