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國政治,先學規矩,後學做事!

來源: YMCK1025 2019-11-12 19:40:05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7092 bytes)
回答: 強行改命登高位,折壽三十年YMCK10252019-11-12 19:36:59

蠻族勇士——大國政治,先學規矩,後學做事!

 

在這裏我要講的,是今時今日要在我大中國混出模樣來的政治規矩。

注意,這套規矩並不僅是官場的規矩,在所有大型企業,一體適用。

 

1、在絕大多數事件裏,過程比結果重要。

甚至,結果並不被視為一種考核指標,而過程中對各方利益的平衡,對上的服從度和對下的控製度,才被視為能力的表現。

比如,要控製空氣汙染,汙染數據是否真的降下來了,並不重要。在治理過程中,隻需要規定民用車輛必須單雙號限行,

將空氣汙染的鍋全推給民用車輛就行了。執行中首先要做到的,世打消民間必然爆發的輿論爭議,這裏麵的方式方法很多,

手段靈活的一點的,還能發起民間環保小清新自己監督自己,自己說服自己。

同時,又要能隨機應變,保證公務車輛的使用不受限行影響。這一整套操作,就在過程中體現了精妙的控製能力,執行能力,

以及利益平衡能力,這就可以被視為有領導能力,得到優先提拔。至於真正的空氣汙染控製的結果數據,並沒有多少人關注。

與上麵這個例子類似的,包括補貼新能源產業,環保一刀切等重大行政舉措。

對這些舉措的實際效果數據,其實從未納入到考核體係之內,然而在推進過程中,

如何幫隨時資金鏈斷裂的新能源企業找錢續命,如何大批量製定實體企業名單並組織聯合行動組進行統一關停,

這些執行過程中的表現,成為最關鍵的能力考察指標。

深刻理解這一點,有助於各位更精準的定位自己的工作方向。

 

2、基於上麵這一點,行政責任並不是結果責任,而是過程責任。也就是對過程失控追責,並不是對結果未達標追責。

譬如,現在發起的豬肉大生產運動,號稱要在兩年內將產量恢複到去年的七成。

如果未來豬肉生產量未達到這一目標,其實並沒有關係。官方需要做成的工作,是大規模向豬農發補貼,

以刺激豬農擴大生產,這就夠了,這就是過程。能把補貼發出去就是成功。但是如果在實施過程中,豬農害怕豬生病,

領完補貼就紛紛關停豬場跑路,最後造成總產量繼續下降,這就不關執行的事了,也無須追責。

唯有補貼發不出去(這種可能性很小了嗬嗬),或者在補貼發放過程中存在的資金挪用或貪腐現象暴露了出來,

才會啟動追責流程。

再有,比如常見的路橋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把錢花出去是第一工作目標,也就是核心過程。避免工程安全事故,

避免死人帶來的麻煩,是第二工作目標。這兩者結合,就是基建工作的全部。錢花完了,工程完工了,又沒有安全事故,

這就是政績。至於工程質量達到某一高標準這種結果性的指標,從來都不是工作目標。

質量出了問題,故障頻繁,完工之後經常要重修維護,時不時就要封路斷水來大規模整修,

這些並不會引發追責(甚至整修被視為一個新的基建項目,可以重複一次花錢過程,算是政績)。

隻有前麵說的兩種過程目標完成不力的情況,錢花不出去(沒有基建項目可啟動)將被視為行政不作為,

花錢過程存在挪用或貪腐現象暴露了出來,以及工程安全事故死了人,這都會當即誘發行政追責。

理解了這一點,各位可以就此製定自己的工作底線。

 

3、基於前麵兩個理由,所謂發展經濟,提升就業率或提高居民收入這種國外常見的結果性數據,並不是經濟工作的目標,

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克服了障礙才是,所以沒有障礙創造障礙也要克服。障礙克服得越多,經濟工作就越出色,

就越代表能幹,有衝勁,有魄力,有格局,能挑重擔。舉例來說,近年來最常見的經濟發展策略,就是“騰籠換鳥”,

也就是先驅趕已有的產業,自行製造產業空心化的困局,然後再隨便找點別的啥產業來填一下空,

哪怕隻填了十分之一的空,也被視為有能力懂經濟,要優先提拔。

 

4、基於前麵的理由,困難和障礙本身也因此具備了正當性,值得被歌頌。

所以多難可以興邦;所以在窮困地區隔絕人世般的苦熬幾年,帶領老百姓種土豆,被視為政治生涯的鍍金,

出來就能憑借這段挨窮的經曆領導發達地區搞經濟,發展最尖端的人工智能產業。

土豆的價值高於尖端數碼科技,這就是規矩。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