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一堂網課改變的命運

來源: YMCK1025 2019-11-09 20:16:46 []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44251 bytes)

被一堂網課改變的命運

馬延君 真實故事計劃 1 week ago

知識能否改變命運,是當下許多人的疑問,階層固化論下,教育公平一直是刺痛人們神經的針。在網絡學校,清潔工、女大學生和高考生在同一虛擬空間埋頭苦學的場景,或許提供了一種另外的解答:學習不僅關乎階層和命運,學習也是目的本身。

故事時間:2019年

故事地點:北京、西安、濟南

香皂、牙刷、牙膏卷進毛巾,再用塑料袋窸窸窣窣地裹好,裝進塞著衛生紙和保溫杯的小包裏,趙淑梅收拾好全部行李,準備去杭州從北京出發的列車將在8月30日晚間7點開動,她要在車廂裏站上一整夜。還差兩年,趙淑梅就將迎來70歲。
這趟去杭州,趙淑梅是參加同學會。車窗外的夜色逐步倒退,人聲和空氣愈發渾濁。有人起身去衛生間,趙淑梅就搭在椅子邊上歇兩分鍾。到了後半夜,大家都蜷縮在座位上睡著了,她隻好坐在地上,打開手機上的英語軟件,讀兩篇文章抵抗困意。
火車到站,趙淑梅急匆匆地跑出去。見麵地點定在了郊區,她看不懂手機導航,也舍不得打車,隻好一路打聽著往那趕。8月的風黏糊糊地貼在身上,倒了三班公交,又走了幾十分鍾,這才看見“有道精品課線下見麵會”的牌子。
現場多是衣著光鮮的年輕人,趙淑梅沒敢摘帽子,頭頂新生的白發有些紮眼。總有人投來好奇的目光,沒人知道,她是這裏最資深的學員。自從2014年網易有道推出有道精品課,每晚六點到九點,趙淑梅都會準時守在手機屏幕前學英語,整整五年,從未間斷。
剛接觸網課時,63歲的她正在北京做清潔工。每天麵對著擦不完的地板,洗不完的抹布,下班跑回住處,打開手機、擺好本子,等著看老師直播,成了一天中唯一喘息的時刻。
剛開始,她連最基礎的課程都聽不懂,隻能找時間反複看重播,不斷點擊暫停鍵,磕磕絆絆地記單詞。一堂課聽個四五遍,才能試著讀一些句子。
跟著手機學了五年,這次特意趕來杭州,她就是想親眼看看無數次出現在屏幕裏的英語老師,和網絡那端陪伴她的同學們。
正在濟南大學讀書的陳曉妍,也是趙淑梅“同學”中的一員。見麵會那天下午,她剛結束英語培訓機構的暑期兼職,交接完最後一份學生作業,攢夠了學費,準備回到學校全力備戰考研。
坐上公交車,陳曉妍習慣性地打開手機app。白天兼職,晚上複習,偶爾閑下來聽聽鍾平老師的課,是她為數不多的放鬆方式。
考研的念頭是聽了英語課後產生的,為此她一直想見見鍾平,當麵給他講一個故事。可惜整個暑假都在忙著兼職賺錢,始終未能成行。
沒能見到老師的還有一千六百多公裏外的馬迪,此時他正在成都機場和父母告別。一起遊玩了兩天,父母將他送到大學門口,準備返回西安老家。
如果沒有那幾十節語文課,馬迪不會超常發揮考入四川大學。臨走前,父親特意叮囑他,以後要是有機會見到老師,一定要當麵表示感謝。
還沒等馬迪的父母登上飛機,趙淑梅就堅持不住了。學員們還在熱火朝天地拓展人脈,她悄悄溜出了現場。熬了一整夜,心髒一直怦怦跳,她要在天黑前找家便宜的旅店住下來,準備明早返程回京。

作者圖 | 趙淑梅在見麵會
身處各地的三人不會想到,有一天他們的命運會因學習產生交集。

這幾年,每當有人問起趙淑梅,為什麽一把年紀了突然要學英語,她都會用飯店的故事搪塞過去。
2013年春天,趙淑梅鎖上江西鄉下老屋的大門,帶著一包行李,獨自上了火車。丈夫離世十四年,兒女都已成家立業,沒人找她帶孫輩,趙淑梅不再被人需要。
一個人在鄉下待久了,她決定去北京闖闖。
火車慢悠悠地開了兩天兩夜,趙淑梅躺在臥鋪上為自己鼓勁。北京沒有親戚朋友接應,她下了車,按照電線杆上的小廣告,找了份飯店清潔的工作。
飯店開在會展中心,經常有外國人前來用餐。那次,一位外國女士對趙淑梅說了一大堆話,她一句都沒聽懂,最後傻乎乎地回了句“傘克油”。
在趙淑梅的敘述中,學英語的念頭就是這樣產生的。她掏出五千塊錢積蓄,報了個線下英語班,接待人員特別熱情地招呼說:“阿姨,您這麽大年紀了不容易,別人5000塊錢隻能買20課時,我再多送您4課時。”
從那之後,趙淑梅每天下班都會坐一個小時公交,從東城趕到朝陽,跟一群小學生上兩個小時英語課,再坐夜班公交回到宿舍。
同事聽說她每天折騰四個小時就為了學英語,都撇撇嘴說:“我們也聽不懂啊,也沒耽誤什麽事。”
沒人知道,為了回到課堂,重新掌控人生,趙淑梅已經等了四十多年。
年輕時,趙淑梅也曾有靠“知識改變命運”的機會。初中那年,她跟著老師學會了26個英文字母,卻因文革無緣高中。十年後,國家恢複高考,可她早已結婚生子,為了照顧三個孩子,隻能放棄考學。
後來,村裏派她去當小學老師,趙淑梅覺得機會來了,她想把自己錯失的學習生涯補給孩子們。學校隻有她一個老師,三個年級、二十多個孩子擠在一間教室,趙淑梅站在講台上一講就是一天。
兢兢業業地做了一年老師,直到最後,生產隊長的女兒頂替了她的位置。
回家種了幾年地,好不容易等到縣裏選拔教師,趙淑梅燃起重回講台的希望,第一個報名參加考試。可發榜的廣播一響,她的名字又被生產隊長的親戚換了下來。
村裏人為她抱不平,趙淑梅倒是徹底認命了,繼續臉朝黃土背朝天地生活。反複折騰了十幾年,學校,從此成了心底遙遠的夢。
對18歲的馬迪來說,學校不是夢,而是具體可感的一棟白色小樓和一條擠著32萬考生的隱形獨木橋。
高中三年,每次開學馬迪都會經曆一場至關重要的考試。考進年級前一百的學生,將被單獨劃分到那棟白色小樓裏,接受更優渥,也更嚴苛的教育。不小心從樓裏“掉”出來的學生,會受到老師們的“另眼相看”。少年猜不透原因,隻能死死守住排名。

作者圖 | 馬迪的小白樓

馬迪喜歡物理,在他看來,那是門通過定理和運算就能解決萬事萬物的優美學科。可語文不是,一套套試卷做下來,他像猜不透大人心思一般,猜不透命題人的考點。
馬上就要高考了,獨木橋越來越近。馬迪的語文成績始終不及格,全家人的心都跟著他擠在橋頭左搖右晃。
與此同時,正在讀大三的陳曉妍也陷入了學業困境。臨近畢業,周圍同學都在準備出國、考研,那是她想嚐試,卻又負擔不起的上升通道。

陳曉妍的上學路,是媽媽用玫瑰花一朵朵鋪出來的。幾年前,爸爸的兩次意外骨折,讓本就拮據的家境雪上加霜,陳曉妍從小便跟著母親四處借錢、做農活,維持家裏生計。
拉壟、澆糞、摘玫瑰花,13歲的陳曉妍肩膀上是農具勒出的紅印,手指上是玫瑰花刺劃出的血痕。她怕媽媽心疼,隻敢一個人躲在房間偷偷掉眼淚。

作者圖 | 家裏的玫瑰園

中考那年,班裏同學大多去了職高,陳曉妍想為家裏減輕負擔,也哭鬧著要去。在外地讀書的姐姐特意趕回來,和媽媽輪著勸她,這才把她送進了高中。
厄運似乎特別偏愛這個姑娘,高二那年,她又得了運動型哮喘,一進醫院就戴上了呼吸機。在病床上躺了半個月,看到一萬塊錢的賬單,陳曉妍跪在床上抱著媽媽,哭著求她讓自己趕緊出院。
山東高考競爭激烈,隻有衝到金字塔尖上的人,才能拿到逆襲劇本,在鎮上的高中努力了三年,陳曉妍勉強考上了大學。
收拾教室衛生、扮玩偶、做促銷,為了不再向家裏要錢,陳曉妍做遍了所有價格低廉的兼職。沒錢了就硬餓著。直到那次看到英語培訓機構的招聘,她以每節課35元的最低薪資成為兼職老師,這才拿到一份穩定保障。
但生活似乎沒給她們留太多甜頭。上完24節英語課,趙淑梅沒錢續費,隻好跑去西單圖書大廈,對著一桌子英語輔導書發呆。
旁邊穿校服的小姑娘主動湊過來搭話,聽趙淑梅講完自己的經曆,小姑娘歎口氣說:“阿姨你被騙了,我也在那家機構學習,5000塊可以付一年的學費,他們是看你年紀大了,欺負你呢。”
趙淑梅聽了隻覺得心裏發堵,她每個月的工資隻有1300元,那些錢是她一點點攢出來的。回住處的路上,趙淑梅盯著車上的收款箱,用公交卡刷一次隻要八毛錢,可她不知道去哪辦卡,每次都要投兩元現金。
北京的繁華好像和她這樣的人沒什麽關係。
可她還是想學英語,又沒有其它辦法,隻好去別的機構打聽價錢。那天她正站在報名處糾結要不要再交一筆錢,沒注意到身邊的女孩默默盯了她很久。
第二天,她又回到那家機構,想再議議價。老師遞來一本《劍橋英語》,告訴她“這是昨天那個女孩讓我留給你的。”
舍不得再花錢報課,趙淑梅下載了有道詞典,對著那本《劍橋英語》一頁頁地查單詞。偶然間點開詞典底部的廣告,看到有道精品課兩百元可以學幾個月英語,趙淑梅喜出望外,立馬報了名。
那則廣告也出現在了馬迪的語文練習冊上,他實在不想做題,隨手掃碼聽了一節公開課。屏幕裏老師用他最喜歡的公式講解了幾道語文題,他第一次覺得紙上的文字不再那麽不可捉摸。

作者圖 | 馬迪的練習冊

眼看還有四個月就高考了,馬迪纏著媽媽說想試試網課,媽媽立馬掏出兩千塊錢,一口氣為他買了四十多節語文課。
陳曉妍報名網課也是為了考試,她想考一門CATTI(全國翻譯專業資格考試),為就業增添一份籌碼。
第一次考試,陳曉妍信心滿滿地進了考場,成績一出來就傻眼了,兩門科目都隻考了三十多分。
在老師那得知了有道精品課,陳曉妍咬牙花3000塊錢,買了全套的英語課,那是她在講台上站85個小時,才能賺來的錢。
為了通過考試,她每天聽兩遍網課,手抄雙語版政府報告,沒日沒夜地背英語專四詞匯,終於在六月份,順利地為自己換來籌碼。
考試結果讓陳曉妍第一次有了自信,她把網課的教學方法用到自己的課堂,學生成績的提升,讓她半年內漲了三次薪。眼前的困難像多米諾骨牌般逐漸倒下,她突然覺得自己和別人的差距也沒那麽大。
高考前一天晚上,馬迪購買的網課到期。他躺在床上回憶老師授課要點,腦海裏更多的還是那棟白色小樓。明天一早,他要和32萬考生一起步入考場,徹底揮別那棟需要用成績保衛的牢籠。
十幾天後,馬迪取得了631分的高考成績,比平時整整多了100分。爸媽拉著他在網上反複查詢了三遍,這才相信,他真的走過了那條獨木橋。

10月25日,趙淑梅又一次踏上了長沙前往北京的列車。這幾年,她像隻候鳥,不斷穿梭在南北方。她開始喜歡北京,甚至覺得自己已經離不開它了,這座城市和她有了特別的聯係。
手裏的書頁已經泛黃,在圖書大廈聽小姑娘說,她學英語是為了考托福去美國,趙淑梅第一次開始思考,自己學英語到底是為什麽?無論怎樣努力,她也回不到那些改變命運的路口了。
 
那天臨走前,她花四十塊錢買下了一本英文版的《傲慢與偏見》,想著要不就把餘生目標定在能讀懂這本書就好了。
馬迪獨自來到北京三元橋的酒店,再過幾個小時,父親會從老家趕來陪他參加活動。過去十幾年,父親一直在西安工作,隻有周末才能回家陪陪兒子。父子倆幾乎無話不說,但這三年,馬迪一直隱瞞著一個秘密。
他沒敢告訴任何人,如果高考時語文還是不及格,他會不顧一切反對,回到那棟白色的小樓重搏一次。
陳曉妍坐了一個半小時高鐵來到北京,考研倒計時開始了,她幾乎是分秒必爭地學習。這次特意趕來北京是為了赴心底的一個約定。

作者圖 | 陳曉妍特地去看了鍾平的母校

晚間7點30分,素未謀麵的三人,在網易有道IPO之夜上相遇。
陳曉妍在現場的大屏幕上又一次看見了熟悉的鍾平老師,他正站在大洋彼岸敲鍾。陳曉妍想告訴他一個故事,小時候媽媽告訴她,玫瑰花必須在未開放時采摘下來,經過一番窨製才能成為合格的花茶,在沸水的衝泡中開放。
像是一個隱喻,這些年,她一直覺得自己就像那些過早被摘下的小花。
直到今天,她才徹底原諒了生命中的那些刺。
*文中提及學員姓名為化名
- END -
撰文 | 馬延君

所有跟帖: 

歲月 -YMCK1025- 給 YMCK1025 發送悄悄話 (534 bytes) () 11/10/2019 postreply 11:23:29

加跟帖:

  • 標題:
  • 內容(可選項): [所見即所得|預覽模式] [HTML源代碼] [如何上傳圖片] [怎樣發視頻] [如何貼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