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一下:你不覺得七巧的人生悲劇有多半是她自己要負責的嗎?

來源: 2009-08-06 04:04:26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某些時候,性格決定命運.

我不喜歡尖刻的文章和人生態度,是因為尖刻之人,怨天怨地怨別人,唯獨不怨自己.尖刻地對待生活,生活也會尖刻地還回去.一飲一啄,莫非前定.

從張愛玲的文章裏,你可以了解以前的那個社會多麽不公平不合理,但是你學不到正確的人生態度.這是張能力不逮的地方,是無論怎樣的文學修養和功底也沒有辦法掩蓋的地方,也是我說的她小家子氣的地方.

七巧的前半生是沒有辦法,但是如果人生態度不一樣,她的後半身完全可以過得不同.可以了解體諒這樣的人性,以及社會因素的推波助瀾,但是真的不必要過於付出同情和憐惜,並且把這種憐惜和張愛玲本人聯係起來.當然張愛玲從女性角度和心理描寫這種情形,使得悲劇的力量更加深化,確實也是有功勞的.

譬如水滸中的潘金蓮,她反抗老爺的淫威,卻被嫁給武大郎,遇人不淑上了西門慶的賊船,最後被武鬆一刀砍了,在他大哥墓前被開膛剖腹,然後被施耐庵定在淫婦柱子上被世人指摘.我不知道大家讀到這一段是什麽感想,我當時盡管很小,還是覺得驚心不已,非常同情這個烈性子的潘姑娘.施故意糟蹋醜化的寥寥幾筆,仍然掩不住這場悲劇和它帶給我的震撼.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張愛玲的女性視角我是很讚同的.

但是有時候生活的悲劇,本身的力量,就夠瞧的了.作者的參與其實並非那麽重要.

魯迅發妻朱安,不識字的小腳女人,這樣總結她的一生:我好比是一隻蝸牛,從牆底一點一點往上爬,爬得雖慢,總有一天會爬到牆頂的。可是現在我沒有辦法了,我沒有力氣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沒用。看來我這一輩子隻好服侍娘娘一個人了,萬一娘娘歸了西天,從大先生一向的為人看,我以後的生活他是會管的。這段話,不因為是從一個大字不識的女人嘴裏說出來,就減低了它的悲劇性,我甚至覺得和張愛玲的文字比也不差.

所以張愛玲的女性視角我是讚同的,將被遺忘被犧牲的女性形象提煉出來展現出來.但是,僅隻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