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鬥不止,分紅530億:科興生物遭納斯達克驅逐退市

來源: 2025-11-21 19:24:29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曾在新冠疫情期間憑借疫苗一年狂賺600億元人民幣的科興生物,如今正麵臨最嚴峻的退市危機。

11月12日,納斯達克正式向科興生物發出退市決定書,定於11月21日摘牌。此後科興生物表示將申請聽證以暫緩退市程序,並正在推進2024年年報的編製工作,爭取恢複合規狀態。這家“疫苗大王”的隕落,並非源於市場競爭或業務衰退,而是一場長達九年的股東內鬥。

從2016年首次收到退市函,到2019年被迫停牌至今,科興生物的股價定格在6.47美元,總市值僅剩28億元人民幣。更令人唏噓的是,在退市陰雲籠罩之際,為爭奪控製權,現任董事會竟拋出高達530億元的“清倉式分紅”方案。兩位創始人尹衛東與潘愛華從當年的“親如一家、互送禮物”的黃金搭檔,演變為法庭對峙、廠房拉閘、疫苗報廢的仇敵。

疫苗帝國的崛起與分裂:從黃金搭檔到死敵

科興生物的誕生,源於一段堪稱完美的創業組合。2001年,衛校出身卻研發出甲肝疫苗的技術專家尹衛東,遇到了北大教授背景、手握資本的未名醫藥老板潘愛華。一個出技術,一個出資金,雙方在北京合資成立科興,潘愛華占股76%,尹衛東占24%。

在疫苗這個專業壁壘極高的領域,科興的產品線不斷擴張。從最初的甲肝疫苗,到流感疫苗,再到腮腺炎、水痘、腸道病毒等疫苗,科興甚至在2003年SARS疫情期間研發出了SARS疫苗。憑借過硬的技術實力和市場表現,科興越做越大,股東們在海外成立科興生物,並成功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彼時的尹衛東和潘愛華,關係親密到過生日都互送親手準備的禮物。然而,當企業發展到一定規模,兩位創始人在私有化問題上產生了根本性分歧:科興到底應該歸誰?是歸出錢的資本方,還是歸掌握核心技術的管理層?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成為了撕裂科興的導火索。雙方各自組隊,股東開始拉幫結派。到2018年,矛盾進入白熱化。在美國,潘愛華提出罷免尹衛東;而尹衛東則啟動“毒丸計劃”,通過大量發行新股來稀釋潘愛華一方的股份。在國內,北京科興更是出現了“兩個董事會”的荒誕局麵,雙方各自拿著中國法院和東加勒比法院的判決書,互相宣布罷免對方。

2018年4月,衝突達到頂峰。在北京科興的廠區內爆發了激烈的肢體衝突,有人砸門,有人拉閘斷電,導致600萬劑疫苗在車間報廢,損失慘重。這場內鬥不僅讓企業元氣大傷,更讓監管機構和投資者失去了信心。2019年,納斯達克以“未能向交易所提供要求的額外信息”為由,宣布科興停牌。自此,科興的股價定格在6.47美元,總市值僅剩3.89億美元(約28億元人民幣),一停就是六年。

530億分紅的背後:暴利下的終極博弈

就在科興陷入停牌困境時,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給了這家公司起死回生的機會。科興不負眾望,成功研發出新冠疫苗克爾來福,並迅速獲得全球多國認可。2021年,隨著第一針、第二針、第三針疫苗的大規模接種,科興實現了淨利潤84.6億美元,約合600億元人民幣。按此前平均每年4000萬美元的利潤計算,科興一年就賺到了此前200年的利潤總和。

然而,這場疫苗盛宴並非所有創始人都能分享。負責新冠疫苗研發和生產的主體是科興中維,而潘愛華在這家公司中沒有任何股份。尹衛東、泰國首富謝家、永恩資本、維梧資本等股東,分走了總額近200億元的分紅。潘愛華不僅一分錢沒拿到,還因未名醫藥的問題鋃鐺入獄,成為這場財富盛宴中最大的輸家。

企查查數據顯示,科興生物持有科興中維59.24%的股權,是絕對大股東。理論上,科興生物的股東應該從新冠疫苗的暴利中大幅受益。然而,由於長期停牌,科興的股價始終被鎖死在6.47美元,業績漲了200倍,股價卻紋絲不動。這讓科興生物的中小股東們憤怒不已——本該到手的百倍漲幅,成了看得見、摸不著的夢幻泡影。

在這種背景下,控製權之爭再次升級。2025年1月,曾支持潘愛華的股東1Globe,手持英國樞密院的判決書,成功重組了董事會。而支持尹衛東的股東賽富則不甘示弱,7月在安提瓜召開股東大會,要求罷免現任董事會。

為了拉攏股東支持,現任董事會拋出了一個驚人的方案:史無前例的“清倉式分紅”。第一階段每股派發55美元,第二階段19美元,第三階段再派20-50美元,三階段總計最高可達每股124美元,總金額高達74.4億美元(約530億元人民幣)。這相當於要把公司賬上七成的現金全部分光,基本掏空科興生物。

麵對這一清倉式分紅方案,股東們的態度出奇一致——全體讚成。畢竟,與其繼續陷入無休止的內鬥和退市危機,不如趕緊落袋為安。截至目前,第一階段分紅已經兌現,小股東們已經聯名上書,要求盡快兌現第二階段。

然而,分紅並不能解決科興的根本問題。2025年4月,科興本該公布年報,但會計師卻在關鍵時刻撂挑子。科興一邊向納斯達克申請寬限,一邊尋找新的會計師。直到10月底才找到新會計師,但距離11月11日的最後寬限期隻剩不到兩周。任何會計師都不可能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審完一年的賬目。於是,年報再次難產。

至此,納斯達克終於失去耐心,11月12日直接發出退市決定書,宣布科興將於11月21日摘牌。雖然科興已經提起申訴——畢竟這套流程他們在2017年就經曆過一次,當時成功逃過退市——但這一次,形勢顯然更加嚴峻。

內鬥九年,科興生物從“疫苗之王”淪落到退市邊緣。兩位創始人從黃金搭檔變成法庭對手,一家本該在新冠疫情中大放異彩的企業,卻因內部權力鬥爭而走向末路。這場資本與技術的博弈,最終沒有贏家。尹衛東守住了新冠疫苗的果實,卻眼看著科興生物走向退市;潘愛華身陷囹圄,徹底出局;而中小股東們,隻能在分紅中搶救最後一點殘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