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幹預預期高漲之際,這是你需要學會的“日式黑話”
學會解讀日本決策者行動前釋放的精心校準口頭警告,是未來市場精準判斷的關鍵。
周四,美元兌日元漲破157關口。日元匯率創下10個月以來最弱水平,令日本外匯幹預預期急劇升溫。

日本財務大臣片山皋月當日表示,若匯率波動過度,將采取適當措施,隨後日元一度小幅升值走強。日本上一次幹預匯市發生在2024年7月,當時日元匯率觸及160關口。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首席經濟學家Takuji Aida表示,如果日元匯率波動劇烈,日本當局可以在日元達到160之前介入市場。他指出,日本擁有龐大的外匯儲備,在首相高市早苗領導下的政府更容易采取這樣的行動。
日本官員在實際幹預匯率前通常會發出一係列精心校準的警告,通過特定措辭向市場傳遞其距離采取行動的遠近程度。掌握這些表態的微妙差異,或許是判斷幹預時機的關鍵。
專家稱無需等到160
周四Takuji Aida表示,隨著日元持續逼近1美元兌160,日本可能比許多投資者預想的更接近幹預外匯市場。
許多市場人士目前認為160將是新一輪幹預的觸發點,但Aida強調,如果出現劇烈波動,當局可以提前介入。
Aida與多位其他再通脹主義人士一同被任命為日本政府增長戰略委員會成員,這進一步強化了高市將傾向於增加財政支出並放緩日本央行加息步伐的預期。
Aida認為日本央行將在1月采取加息行動,他表示:
如果在12月加息,人們會認為央行與政府沒有合作。
盡管預計高市將於周五宣布自疫情以來日本規模最大的額外支出計劃,但Aida認為首相的目標是在明年春季或初夏推出另一項經濟刺激方案。他表示:
維持經濟和積極支持商業投資是高市早苗擴張型財政的支柱。
日本官員的"匯率黑話"完全指南
日本官員在訴諸直接幹預前,通常會發出一係列精心校準的警告,使用特定措辭向市場傳遞其距離采取行動的遠近程度。
自10月上任以來,財務大臣片山皋月基本遵循了前任的外匯表態方式。日本財務省最高貨幣官員三村淳也沿用了前任神田真人的表態方式,後者在截至2024年7月的三年裏動用1730億美元支撐日元。
官員表態從描述貨幣市場轉向談論采取行動時,就是一個關鍵信號。雖然貨幣官員此前在幹預前曾威脅采取"大膽"或"果斷"行動,但自2022年9月以來這一措辭基本未再被用作警告。
以下是根據日本官員近期表態模式總結的警告語言分級,通常按風險遞增順序出現:
初始階段:重申G20共同原則。在發出任何實質性警告前,官員們通常會重申市場化原則和G20共識,表明他們並未盯住特定匯率水平。比如:
“匯率反映經濟基本麵是可取的。”
“匯率的突然快速變動是不可取的。”
“匯率的過度波動會對經濟產生有害影響。”
“外匯水平應由市場決定。”
波動加劇時:開始表達關注。當市場波動開始引起注意,官員措辭會轉向“監控”和“觀察”。例如:
“我們將繼續監測外匯市場對經濟的影響。”
“我們正在密切關注外匯市場的發展。”
擔憂升級時:措辭轉為不安。若市場單邊走勢持續,官方的不安情緒會通過更強烈的詞語表現出來。具體來看:
“日元疲軟的負麵影響正變得更加明顯。”
“我們最近看到了單邊且快速的外匯波動。”
“我們對匯率走勢深感擔憂。”
“我們正以高度緊迫感關注匯率動向。”
發出明確警告:直指投機與基本麵背離。當官員認為市場已脫離基本麵,警告會變得更具針對性。舉例:
“匯率並未反映經濟基本麵。”
“我們看到由投機驅動的快速外匯波動。”
“日元正在迅速走弱。”
幹預可能性驟增:暗示將采取行動。這是最關鍵的階段,措辭直接指向“行動”本身,表明幹預已成為真實選項。具體表態:
“如有需要,我們將采取適當行動。”
“我們不能容忍投機性舉動。”
“我們不排除任何應對過度波動的手段。”
“我們隨時準備采取行動。”
“可以認為我們已處於待命狀態。”
最後的警告(近期罕用):準備采取果斷行動。盡管這套說法近期較少作為預警信號,但仍是曆史上最強烈的警:
“我們準備采取果斷/大膽的行動。”
